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9例空气灌肠整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梗阻原因,以6~10个月婴幼儿最为常见。X线检查对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肠套叠的整复分为钡剂灌肠和空气灌肠整复两种,其中空气灌肠简单易行,效果极佳,且安全、清洁。现将我们的肠套叠整复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年龄6~10个月,平均9个月。男6例、女3例,男:女为2:1。9例中5例行钡灌肠,4例行空  相似文献   

2.
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中的常见病 ,本院近 12年来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共 79例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0~ 2 0 0 1年儿童肠套叠病例共 4 17例 ,手术治疗 79例 ,占 16 5 %。其中男 6 2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为 2 5个月 ,最大为 13岁 ,平均为 8 2个月。婴儿肠套叠 (<2岁 ) 71例 ,儿童肠套叠 (≥ 2岁 ) 8例。1 2 发病时间 :最短仅 3小时 ,最长为 4天 ,2 4小时内就诊者 5 3例 ,2 4~ 4 8小时就诊者 2 0例 ,超过 4 8小时就诊者6例。1 3 手术方法 :手术整复 5 1例 ,回肠部分切除 12例 ,回盲部切除吻合术 12例 ,右半结…  相似文献   

3.
手法按摩辅助空气灌肠在整复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尤其以4~10个月婴儿多见。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为空气灌肠复位法,其成功率主要取决于肠套叠类型、套叠时间、空气压力等。作者收集分析了35例对于常规空气灌肠难以整复的肠套叠,采取手法按摩辅助空气灌肠整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制空气灌肠整复器治疗幼儿肠套叠疗效。方法:自制空气灌肠整复器包括双腔气囊导管(FOLEY氏导尿管)、压力表、缓冲球囊、充气器。用该整复器治疗幼儿肠套叠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4个月-3岁3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58例患儿有42例(72.4%)单纯用空气灌肠整复而治愈,15例(25.9%)需辅助于手指挤压按摩而治愈,1例(1.8%)未治愈。结论:本空气灌肠整复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更有效地避免了肠破裂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常见急腹症。我科自1990年~1997年共收治67例小儿肠套叠,术前空气灌肠整复失败,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0年~1997年共收治“肠套叠”患儿67例其中:男45例、女Zz例.年龄从2个月~4岁平均8~10个月最多。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7驯、时平均37小时。其中52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伴血便,14例表现为呕吐伴血便,仅1例表现为单纯血便。体检(包括直肠指检)明确诊断。首先空气灌肠整复失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型4o例,回给型17例,回回络型7例,小肠型(回回型)2例,结肠型(结结型)1例。单纯…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套叠是 2岁以下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 ,尤其 4~ 10个月婴儿 ,临床及时作出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疗法是极其重要的 ,B超的应用为本病提供了一个快捷、无创伤、适用婴幼儿、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本文报告经B超诊断急性肠套叠 10 0例 ,并分析如下。1 资料10 0例均为我院经空气灌肠整复及外科手术整复证实为急性肠套叠。发病以春季 (3~ 5月 )多见 ,冬季 (11~ 1月 )次之 ,发病时间最短 4h ,最长 10d ,2 4h以内 83例 ,发病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哭闹 93例 ,呕吐 87例 ,血便 6 7例 ,77例腹部可触及包块 ,但有时四个症状不是很典型。部分患…  相似文献   

7.
<正>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系一段肠管套入邻近肠腔内所致,属于绞窄性肠梗阻,采用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压力整复,简便易行,比手术治疗痛苦小,在没有影像增强电视系统的基层医院采用钡剂灌肠整复法在肠套叠部位显示治疗上优于空气灌肠压力整复法。我们采用钡剂灌肠压力整复法治疗1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钡剂灌肠压力整复16例,均为6个月~1岁幼儿,女婴10例,男婴6例:体温38℃以下,白细胞12×10~9/L以下,临床检查无腹膜炎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X线空气与彩超注水肠套叠整复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肠套叠患儿160例.其中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和彩超下水压灌肠整复各80例,分别于术后当天、1周、4周监测血清IgA,IgG,IgM及C3,C4含量变化.结果 X线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患儿1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含量明显变化.结论 彩超注水肠套叠整复术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更具优越性,从而为今后普及彩超注水肠套叠整复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建胜 《四川医学》2000,21(6):532-533
本文分析婴幼儿肠套叠经作者空气整复治疗的213例患者一次整复成功155例,对操作技术并结合手术所见,分析首次整复失败58例的失败原因,旨在提高整复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减少并发症1 临床资料男36例,女22例,年龄3~12月,平均年龄7个月,肠套叠类型:回结肠型56例,回回结型2例,再次整复成功38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单纯整复9例,开腹后自动复位2例,小肠部分切除2例,回盲部切除6例,1例整复时突然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2 讨 论婴幼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急腹症,临床多属绞窄性肠梗阻〔1〕,必须立即处理,文献报道空气整复率高达90%以上〔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 2001-2005年间108例肠套叠中103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5例未整复成功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整复时肠穿孔)。整复压力5.0-9.5kPa(37.5~71.25mmHg),平均压力约8.0kPa(60mmHg)。73例患儿肌肉注射654—2约5mg。未整复的5例中年龄l~儿个月。平均5个月,发病均超过48小时,其中2例超过72小时,整复时发生肠穿孔。结果 103例整复成功病例中,85例为回-盲-结型,18例为回-结-结型;5例手术病例,2例肠坏死行局部肠段切除,3例为复套,回-回-结-结型4例,回-盲-结-结型1例,4例套叠颈部较紧,3例套头大,呈分叶状。结论 95.4%的小儿肠套叠可经空气灌肠整复。影响整复的因素有:发病时间、套叠类型、注气压力、整复技术操作熟练程度、解痉药物、整复器类型。  相似文献   

11.
李爱环 《中原医刊》2003,30(14):F003-F003
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疾病 ,4~ 10个月的幼儿发病率最高。本病在小儿急腹症中占很高的比例。我院从 1999年至 2 0 0 2年收治 19例肠套叠病儿均为 5~ 6个月幼儿 ,采用非手术治疗 11例 ,其中 9例空气灌肠整复 ,2例钡剂灌肠整复 ;8例手术复位 ,其中 6例行肠套叠手术松解 ,2例行肠管坏死切除术。住院最长 15天 ,最短 1天。现将本组病例的护理观察体会介绍如下。1 啼哭的观察腹痛是肠套叠出现最早而且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患儿骤然大声啼哭 ,甚至伴有异常高声尖叫 ,这是由于腹痛剧烈引起 ,同时面色苍白 ,四肢乱动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开发探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应用XK20型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两年内我院收治的400余例肠套叠患者应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小儿肠套叠,与100例患者进行低压诊断逐步升压整复进行比较,对其整复率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的400例患者中395例成功整复,整复成功率达到98.75%,其中5例未整复的患者,其中2例术后证实为回盲瓣憩室,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100例患者整复成功率仅达到90%.结论 X线机下应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高压诊治小儿肠套叠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无创、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玉梅 《中国医刊》2001,36(11):39-40
本院自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肠套叠35 6例 ,其中手术治疗 98例 ,术中手法整复 62例 ,因肠穿孔、坏死或复位时肠壁多处撕裂而需切除肠管36例 ,现就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降低肠管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做如下探讨。1 临床资料自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本院共收治急性肠套叠 35 6例 ,气灌肠复位 2 5 8例 ,手术治疗 98例 ,其中肠管切除肠吻合者 36例。1.1 性别和年龄  36例中男 2 4例 ,女 12例。年龄多在 2~ 8个月之间 ,其中 2~ 3个月 4例 ,4~ 5个月10例 ,6~ 7个月 14例 ,8个月 5例。 3岁、6岁、9岁各 1例…  相似文献   

14.
金建龙 《河北医学》2001,7(7):647-648
肠套叠是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 ,系肠管的一般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毗邻的远端肠管内所致的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空气灌肠是诊治肠套叠的首选方法。除病程长、病儿全身情况差、大量便血、易穿孔者或多发肠套、肠肿瘤伴发肠套 ,常不作整复外 ,其余可免受开刀之苦。现将我院经 X线检查证实的 172例小儿肠套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取自 1994年 8月至 1999年 9月经我院X线检查证实的小儿肠套叠 172例 ,男 112例 ,女 6 0例 ;年龄 3个月~ 5岁 ,其中 ,3~ 10个月 138例 ,11个月~ 3岁 2 8例 ,4~ 5岁 6例 ;172例均经空气灌肠确诊 ,其中 …  相似文献   

15.
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红 《中国医刊》2002,37(6):14-15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连同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 ,多见于婴幼儿 ,成人少见。它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是小儿特有的疾病。发病年龄 1岁以下占半数以上 ,2岁以下占 80 % ,4~ 10个月为发病高峰。男孩发病占明显优势。健康肥胖儿多见。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 ,以春末夏初最为集中。根据病因不同 ,分为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 ,后者多见于成人。根据年龄的不同 ,分为儿童型肠套叠与成人型肠套叠两类。1 诊断1 1 临床表现1 1 1 儿童肠套叠  ①腹痛 为…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脑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行非手术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是空气整复器,其整复成功率达90%以上。作者在此介绍一种利用血压计改制的简易空气整复方法,治疗婴幼儿肠套叠35例,均获成功,效果良好,尤其适合于基层卫生院,观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6月~3岁,平均1.5岁。整复前均有典型的阵发性啼哭,排血便。其中26例可触及右下腹包块。发病时间为10~48小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经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排除其他导致腹痛、血便的疾病,确诊为肠套叠。2空气整复器的制作及操作用1个三通…  相似文献   

17.
陈美珠 《海南医学》2003,14(6):37-38
本院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2年 9月采用电脑灌肠整复仪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2 6例 ,均取得复位成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2 0例 ,女 6例 ,3个月 1例 ,年龄 4~ 10个月 14例 ,11~ 14个月 8例 ,14个月~ 2岁以内 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 :≤ 2 4h 17例 ,2 4~ 48h7例≥ 48小时 2例。病儿均有阵发性哭闹 (阵发性腹痛 )、呕吐、血便、腹块较少只有 6例。整复前均采用该治疗仪空气灌肠证实套叠类型 :回盲型 8例 ,回结型 15例 ,回结结型 3例。 2 6例均整复复位成功 ,无肠穿孔发生 ,住院时间 2~5天 ,平均 4天 ,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89例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呕吐、腹痛为首发症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1.5个月,其中大于2岁的患儿占51.6%,男性多于女性.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暂时性肠套叠具有独特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其套叠直径小[(1.64±0.32)cm],套叠长度短[(2.56±0.76)cm];所有患儿均未经灌肠整复或手术治疗,自发复位;随访1个月,9例患儿再次出现肠套叠.结论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主要是小肠的一过性套叠,在小儿肠套叠中并不少见,具有自发复位的特点,无需特殊治疗;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暂时性肠套叠及观察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压力60~100mmHg)并辅助手法按摩,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部位、体征的关系。结果:10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中,回结肠型87例(82.1%),盲结肠型11例(10.4%),结结肠型8例(7.5%);空气灌肠整复率84.9%(90/106)。整复率随肠套叠发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4h以内为91.9%,25~48h为76.2%,49~72h为50.0%。整复率与患儿全身情况及按摩手法有关。结论:及早整复,合理控制整复压力并配合手法按摩,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率。  相似文献   

20.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以男性居多,约占2/3。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两岁以上发病则明显减少。 婴幼儿为什么会患肠套叠呢?原来在婴幼儿由单纯喂奶到增加辅助食品的过程中,由于食品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