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的方法。方法对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心理、疼痛、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2.78%)切口感染,未发生压疮、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7~27 d。随访12~24个月,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1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7.22%。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及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髋关节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老年患者,实施完善术前准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术后体位、疼痛护理,科学进行功能锻炼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出现压疮等护理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脱出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规范、科学的护理,是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其早期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得到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探讨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3月至2005年12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X线评价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结果本组63例。术后3~10d内有3例发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4.8%。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各1例。第1例在麻醉下手法复位,第2例需手术复位固定骨折和假体,第3例需重置髋臼假体位置。结论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正确处理有利于预防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246例(255髋),其中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 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随访2~9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栓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17-03—2017-04间在嵩县人民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8例患者,术后在做好切口、疼痛、并发症的预防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教育等康复护理。结果 38例患者均获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38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2~90分,平均87.96分。其间未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早期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是患者获得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5例,其中3例为后脱位,1例为前脱位,股骨假体下沉脱位1例。结果 5例脱位患者中3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成功;1例前脱位以后脱位手法整复未成功,术中证实为髋臼前倾角过大;1例为股骨假体过小术后下沉,术中更换大一号股骨假体。结论假体位置异常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主要原因;规范医生操作及假体放置、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后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Coventry和Eftekhar等[1,2]统计,发生率为3%。我院1990~1998年9年间共行THR手术213例,手术后人工关节脱位9例,发生率为4.2%。人工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处理。否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造成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9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探讨防治人工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一、临床资料THR术后脱位共9例,从发生脱位到…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分析(附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了8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股骨头置换648例,全髋置换183例,分析了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36(4.3%)例出现了早期并发症,其中伤口感染3例,血肿2例,脱位2例,股骨上段劈裂5例,神经损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正确手术操作,强调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是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2例并发深静血栓形成的资料。结果1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有血栓史、心肺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6例,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3例,手术时间过长及创伤过大3例。本组采用肝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及时手术、减少卧床及术中创伤、肝素的应用等是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毁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采用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2例下肢毁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具有正向冲洗功能的VSD护创材料封闭创面,待创面洁净、肉芽生长后,采用植皮或邻近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二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经VSD治疗7~21 d(平均13 d)后,关闭创面。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发生感染3例(13.6%),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骨折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6.5个月)。结论VSD结合外固定支架能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下肢毁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因急性下肢缺血在我科行动脉再通治疗后并发急性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原因、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效果、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126例病人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动脉再通治疗,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26h(3h至6d),其中24例(共27条肢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筋膜切开(包括3例行双侧肢体预防性切开)。21例动脉再通术后延迟切开时间平均为10(5—48)h,其中2例术中行血液透析,1例行术后血液透析。本组3例截肢,2例死亡(包括1例截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的严重并发症,动脉再通后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伴局部张力升高者应高度怀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治疗方法是充分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同时动态监测病人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维持肾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必要时应早期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osteoid osteo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wenty-three patients aged 4.5-19.5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lesions were able to bear full weight on their operated limb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to resume their daily activities within 24-48 h. Pain disappear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in 21 cases, and in lower limb lesions the gait was back to normal after an average of 5 days. No septic or neu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t an average follow-up of 3.5 years, all the patients including two cases of initial failure were free of pain and had a normal gait. Clinical healing was confirm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bone scan performed in 12 cases. This precis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s safe, effective and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health care resources. It could be recommended a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osteoid osteoma of the limb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3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按手术方式不同,将60例3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PLIF组(36例)和MIS-TLIF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随访时腰背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PLIF组随访12~20个月,MIS-TLIF组随访13~2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ODI评分两组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疼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发生脑脊液漏3例,MIS-TLIF组发生脑脊液漏1例、浅表手术部位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1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PLIF比较,MIS-TLIF治疗3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疼痛症状改善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诊治经验。4例行非手术治疗,28例行急诊手术,其中25例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 导管取栓术(7例同时行血管成型术),3例取栓后行截肢术。结果 非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死亡病例。3例截肢,28例肢体得以保存。 结论 急诊股动脉切开取栓术为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该方法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16.
多发创伤的早期并发症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总结616例的创伤患者,其中34例(5.5%)属于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创伤,相继于伤后2周内发生了各种并发症,通过对7种主要并发症的分布,分析其发生规律,早期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的措施等。结果 34例并发症有的单一发生,有的为多个同时发生,31例经积极预防和治疗获愈,治愈率为91.2%,3例死亡的病例都是由于早期抗休克不力,或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提高重度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高度重视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时掌握各种并发症发生的规律及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规律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26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活血化瘀、溶栓、降粘,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0天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对比分析。结果:26例病人,疗效优者12例,良13例,差1例,总有效率96.2%,疗效满意。结论:对于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及时降粘、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携带淋巴结的组织瓣移植治疗Ⅱ~Ⅲ期下肢淋巴水肿5例,皮瓣大小(10~30)cm×(4~9)cm,受区选择患肢小腿区,受区血管为胫前动脉及伴行静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予以换药对症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共234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4~46个月,有138条肢体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9.0%(138/234),部分肢体可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皮下淤血、青紫、血肿发生率为16.7%(39/234);大隐静脉主干、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为15.0%(35/234);患肢皮肤水肿或肿胀为12.8%(30/234);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为10.7%(25/234);隐神经损伤导致皮肤感觉异常为0.85%(2/234),以上并发症经过治疗均能痊愈.结论 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明显创伤小、安全、可靠的微创优势,规范化操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