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分别为0.1、10和10ng/L的三丁基锡(TBT)暴露2、8、20d以及恢复7d和20d后对文蛤鳃酸性磷酸酶(aaci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以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暴露早期TBT不影响ACP、AKP活性,暴露时间延长则主要表现出诱导作用。TBT具有抑制Na^+、K^+-ATPase活性作用,可观察效应直浓度为0.1ng/L。Na^+、K^+-ATPase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有机锡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2006 年南京冬季浓雾雾水的化学组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 年12 月24~27 日南京外场观测试验资料和采集到的雾水样品化学分析资料,从雾水的化学组成及同月采集的雨水的比较、雾水离子间的相关性、雾水离子浓度与污染气体的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南京雾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南京雾水pH 值介于4.24~7.27,多呈酸性;雾水离子浓度随时间有较大变化,这与雾的宏观和微物理结构有关;雾水中离子浓度与同时期(2006 年12 月上旬)雨水中的离子浓度以及污染气体的浓度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如,雾水SO42-和NO3-的浓度在25 日14:30~19:55 有1 个峰值,而污染气体的峰值则相对提前,大约在13:00~14:00,随后气体和离子的浓度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镉对鲤鱼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重金属镉对鲤鱼明脏,肝胰脏,肠,血液等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水中16mg/L影响,肝胰脏的ACP活性显著升高;肾脏的ACP的活性在32mg/L组显著降低;血液的ACP活性在16mg/L,32mg/L组均显著降低,肠道的ACP活性在8mg/L,16mg/L,32mg/L 3种浓度下影响均不明显,肾脏,肠道的AKP活性在16mg/L组显著降低,在31mg/L组极显著降低,体外试验表明,镉能直接抑制AKP的活性,而对ACP不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化学性质对氮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壤酶参与土壤中进行的众多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索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和化学性质对氮沉降的响应,本研究依托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氮添加实验样地,分析了4种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随着施氮浓度增加显著升高,而β-葡糖苷酶(BG)以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不同的施氮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施氮水平下的上层(0~10 cm)土壤的全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下层(10~20 cm)土壤,pH值则无显著差异.全碳与NAG、BG、AKP、ACP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全氮与BG、NAG、AKP、ACP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效氮与NAG、AKP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全磷与ACP、AKP存在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施氮水平和土层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氮的长期大量输入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并影响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南京2013年冬季三级分粒径雾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南京冬季不同粒径雾滴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利用three-stage CASCC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于2013年12月7日~12月9日南京郊区发生浓雾期间,分时段采集三级分档雾水样本,分档粒径为4~16μm(三级)、16~22μm(二级)、>22μm(一级),共计23个分档雾水样本;用瑞士万通850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器测定水溶性阴、阳离子浓度,分析探讨了三级分粒径雾水中阴、阳离子组分的分布特征,不同粒径雾滴中阴、阳离子浓度的相关性,雾水离子浓度与污染气体以及微物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雾水的pH值多呈酸性,雾水中的各离子成分分布都与雾滴的大小存在着尺度依赖性关系,小雾滴与大雾滴相比,小雾滴中主要离子成分浓度(NH4+,NO3-,SO42-)高、pH值小且电导率(EC)值高.同时南京雾水中的各离子浓度呈现出夜间高白天低.统计分析显示,南京雾过程中雾水组分的变化,主要源于污染源的贡献差异.结合雾滴谱和污染气体资料分析得出,雾水化学组成的变化与微物理特征以及空气中污染气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小麦/苜蓿套作对菲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恒亮  占新华  张晓斌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9,30(12):3684-3690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植物土培和室内培养、分析试验探讨了菲污染土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植物提高了菲污染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酶活性升高幅度为14.72%~46.52%;却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率为36.13%~94.79%.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第14 d,脲酶和磷酸酯酶活性在第21 d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7 d达到最小值;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极值所需时间短,其对菲相对敏感,过氧化氢酶可作为  相似文献   

7.
DOP与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4种土壤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w(DOP)为10,50和500 mg/kg与w(Pb)为300 mg/kg下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转化酶最为敏感,其活性可作为表征DOP与Pb复合污染的重要参考指标. 试验期(56 d)内,DOP与Pb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类型与污染物浓度水平有关;DOP与Pb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对转化酶活性以拮抗作用为主;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低浓度水平时表现为协同作用,中、高浓度水平时表现为拮抗作用;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低浓度水平时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浓度水平则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土壤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农田土壤过程中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了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土壤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和DDTs降解菌的变化情况,对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血粉和葡萄糖可以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但脲酶活性提高程度不显著。修复1个月后,土壤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修复时间的增加,酶活性不断降低。与葡萄糖相比,血粉易于吸附在土壤颗粒上且不溶于水,能够长效地提高土壤中酶活性。添加血粉辅以定期翻土有利于DDTs降解微生物的增殖,同时显著提高了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土壤过程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土壤中DDTs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巫亮 《环境工程》2018,36(7):170-173
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土壤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农田土壤过程中对微生物的影响,分析了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土壤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和DDTs降解菌的变化情况,对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血粉和葡萄糖可以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但脲酶活性提高程度不显著。修复1个月后,土壤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修复时间的增加,酶活性不断降低。与葡萄糖相比,血粉易于吸附在土壤颗粒上且不溶于水,能够长效地提高土壤中酶活性。添加血粉辅以定期翻土有利于DDTs降解微生物的增殖,同时显著提高了血粉原位修复DDTs污染土壤过程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土壤中DDTs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夏季黄山云雾水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彬  银燕  秦彦硕  陈魁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113-2122
利用09年夏季在黄山光明顶气象站采集的25个云雾水样本及气象站常规资料,分析了云雾过程雾水的化学特征、污染来源与微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云雾水呈弱酸性,平均值pH值为6.4,主要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为:SO42->NH4+>Ca2+>NO3->Na+>Cl-,表明二次污染物对黄山云雾水的贡献较大.统计分析显示,各云雾过程中雾水组分变化,主要缘于不同云雾过程中污染源与海洋源的贡献率不同.结合后向轨迹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气团主要来源于海洋和周边地区,不同气团影响下雾水离子组分及云雾微物理特征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亚致死剂量铜对蚯蚓P450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为供试生物,通过人工污染草甸棕壤的方法,研究了暴露于含有亚致死剂量Cu(100、200、300、400mg·kg-1)的土壤中8周时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指标在暴露1周时均无显著变化,但在第8周时各指标均受到显著抑制.P450含量在100mg·kg-1剂量水平下暴露2周时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GST、SOD和CAT活性则均在第3周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且SOD和CAT在100mg·kg-1剂量下即出现诱导现象,而GST则在200mg·kg-1剂量下显现诱导现象.暴露时间大于4周时,P450含量及GST活性开始表现出抑制效应,SOD及CAT活性则在暴露大于6周后显现抑制效应.以上指标对污染物的响应模式为:无显著变化→诱导→抑制.铜是蚯蚓生长的必需元素,蚯蚓自身对Cu的适应机制,以及对铜的长期摄取能危害蚯蚓正常代谢可解释上述响应模式产生的原因.但各指标在对毒性的响应敏感性上存在差异,其中,P450响应最为敏感,而SOD、CAT最不敏感.因此,在生态毒性诊断时,应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一套指标体系相互补充,以增强污染诊断的灵敏性及长期诊断性.  相似文献   

12.
铅对赤子爱胜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老化和未经老化土壤中Pb(NO3)2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w〔Pb(NO3)2〕为200~1000 mg/kg)内,Pb(NO3)2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 暴露于未经老化土壤1、14、21d时,蚯蚓体内SOD和CAT活性均随土壤中w〔Pb(NO3)2〕的增加而降低,高w〔Pb(NO3)2〕下,与对照组相比这2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降低了约40%. POD活性除第1、3天在高w〔Pb(NO3)2〕中显著变化外,其他暴露时间、暴露水平中均无显著性变化. 暴露于老化(28d)土壤1d后,蚯蚓体内SOD、POD、CAT活性均随土壤中w〔Pb(NO3)2〕的增加而升高,高w〔Pb(NO3)2〕下,与对照组相比这3种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升高了359%、147%和233%;然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抗氧化酶活性又呈显著降低趋势. 总体上,蚯蚓体内CAT和S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研究显示,土壤老化对铅毒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进行毒性试验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ATSI Model 3800 aerosol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ATOFMS) was deployed for single-particle analysis in Shanghai during the World Exposition (EXPO), 2010. Measurements on two extreme cases: polluted day (1st May) and clean day (25th September) were compared to show how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ambient aerosols. Mass spectra of 90496 and 50407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two sampling periods. The ART-2a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sort the collected particles. Seven major classes of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dust, sea salt, industrial, biomass burning,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ary carbon (EC), and NH4-rich particles.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ambient aerosols showed a strong anti-correlation with the boundary layer height variation. The external mixing states of aerosols were quite different during two sampling periods because of different air parcel trajectories. Number fraction of biomass burning particles (43.3%) during polluted episod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21.6%) of clean time. Air parcel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on clean day diluted local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the portion of sea salt particle dramatically (13.3%). The large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burning particles in both cases might be an indication of a constant regional background of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 Mass spectrum analysis showed that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internal mixing states of almost all the particle types were more complicate during polluted episode compared with those observed in clean time. Strong nitrate signals in the mass spectra suggested that most of the particles collected on polluted day had gone through some aging processes before reaching the sampling site.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刻污染减排对北京市PM2.5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模式Model-3/CMAQ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针对有代表性的污染时段(2012年2月7~16日),设置了5种不同时刻的减排方案(在污染峰值提前4d、提前3d、提前2d、提前1d及当天减排),对比在同样的减排比例下,不同时刻开始减排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提前采取减排控制措施比污染峰值当天开始减排对降低PM2.5浓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的时间越早,PM2.5浓度下降越明显.提前1d、2d、3d减排海淀站和城六区峰值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3%和22%、31%和30%、39%和38%,均明显高于当天减排的峰值浓度下降率10%和9%.但随着提前天数的增加,PM2.5峰值浓度进一步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减排效益较之前显著降低.提前4d减排海淀站和城六区峰值浓度下降率分别为40%和39%,提前4d减排和提前3d减排对降低污染峰值日PM2.5浓度的效果已没有太大差别.同时针对另一个污染时段(2012年1月11~20日)进行了相似的敏感性试验,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因此,针对某些污染事件的应急减排,综合考虑减排成本和减排效果,根据气象条件的预报,在可能引起重污染事件的不利气象条件来临时提前2~3d采取减排措施效果最好,既能有效降低PM2.5浓度,也可以避免因盲目长时间减排造成的成本过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有机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从总氮、总磷、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多糖含量、藻胆蛋白含量、抗氧化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变化研究了其抑制机理,随后比较了不同分离相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豆瓣菜有机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2 g·L~(-1)组在第10 d的抑藻率为67.62%;排出了营养的影响,认为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化感作用引起的.培养过程中,藻体中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多糖含量和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藻体中SOD、CAT、POD、GS和ACP活性和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豆瓣菜有机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其中存在的弱极性物质可能是其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磷酸酯酶活性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抑制的预警作用,考察了单相CSTR反应器在容积负荷2.0~8.5kgVS/(m3·d)条件下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并同步分析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容积产气率、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2.0~4.0kgVS/(m3·d)时,平均值为14.1,9.8μgNP/(h·mL);容积负荷为5.0~7.5kgVS/(m3·d)时,其平均值为138.4,23.6μgNP/(h·mL);容积负荷为8.5kgVS/(m3·d)的超负荷阶段达到峰值318.1,51.5μgNP/(h·mL)后快速下降.磷酸酯酶活性骤升的时间较VFAs、容积产气率骤降超前2d、较pH值的骤降提前1d.磷酸酯酶活性较常规指标VFAs、容积产气率和pH值等对单相厌氧消化抑制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雾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雾水的采集与分析,统计分析了由于重庆大气污染造成雾水组分及时空分布的差异,对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大气细颗粒物及其碳质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22日及2017年7月1—26日,对北京市与石家庄市PM2.5(细颗粒物)及PM1(亚微米颗粒物)进行采集,使用DRI(热光碳分析仪)检测PM2.5与PM1中ρ(OC)与ρ(EC),并对其碳质组分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冬、夏两季PM2.5与PM1中ρ(OC)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远高于北京市采样点;冬季PM2.5与PM1中ρ(EC)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高于北京市采样点,夏季则略有不同.②冬季污染日,北京市采样点ρ(PM2.5)与ρ(PM1)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08倍,PM2.5与PM1中的ρ(OC)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14和1.12倍,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ρ(E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15和1.28倍;冬季重污染日,北京市采样点的ρ(PM2.5)与ρ(PM1)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03和1.04倍,PM2.5和PM1中的ρ(OC)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23和1.22倍,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和PM1中的ρ(E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03和1.16倍.夏季污染日,石家庄市采样点ρ(PM2.5)与ρ(PM1)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16和1.30倍,PM2.5与PM1中ρ(O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64和2.71倍,两个采样点ρ(EC)相近.③冬、夏两季PM2.5与PM1中ρ(SOC)/ρ(OC)均较高,冬季北京市采样点分别为48.09%和54.29%,石家庄市采样点分别为44.98%和48.09%,夏季北京市采样点分别为48.47%和61.50%,石家庄市采样点分别为61.52%和63.55%,表明SOC更易富集于亚微米粒子中.④冬季北京市和石家庄市两个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均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夏季北京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研究显示,北京市和石家庄市两个采样点大气细颗粒物及其碳质组分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和污染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于2003年8月28日对奥运帆船赛场海域海水水质要素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以无机态氮(DIN)、无机态磷(PO4-P)、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氧(DO)为化学指标参数,探讨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奥运会帆船赛场海域除石油烃外,大部分海域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烃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该海域调查海区PO4-P、DIN主要受陆源排放影响,特别是浮山湾至石老人沿岸海域含量较高。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呈现轻微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状况主要受陆源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整体上奥运会帆船赛场海域水质良好,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20.
根据OECD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铅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和氧化应激反应. 结果表明:铅暴露对赤子爱胜蚓14d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2576.76mg/kg,95%置信区间为2388.42~2792.00mg/kg;铅暴露第1、7、14天赤子爱胜蚓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铅暴露第1、14天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铅暴露第14天的MDA(丙二醛)含量均与w(Pb)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与w(Pb)未呈剂量-效应关系. 赤子爱胜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对人工土壤铅污染响应的敏感程度为SOD>POD>CAT,SOD作为抗氧化系统的重要酶类可以更好地预测污染物对于赤子爱胜蚓的亚致死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