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A区块采出井见效有一定差异性,其变化规律与井区注入井注入压力有关。注聚3个月后注入压力即达到注聚前允注压差的80%以上井区采出井见效最快,但是含水下降幅度小,低含水稳定期短;注入井压力上升速度缓慢井区采出井见效相对滞后,但含水下降幅度较大,低含水稳定期相对较长;注聚后压力没有明显上升井区采出井见效滞后,注聚后12个月以上注入压力才达到注聚前允注压差的80%以上井区采出井见效最晚。采出井见效受到注入压力变化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注入井压力升幅速度影响注入能力;二是注入井压力升幅速度影响剖面动用和改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高温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单元,于2004年5月13日开始注聚,在整个注聚过程中先后开展了:完善注采井网、注聚前深度调剖、"一井一制"注入、注聚期间的跟踪调整与调剖、油井压裂解堵引效等动态调整工作,促进了聚合物驱效果的不断扩大.至2007年11月共注入聚合物溶液0.4141PV.对应油井见效24口,油井见效率达82.8%,日产能由注聚前的92t到目前的170.3t,含水由95.38%下降到92.08%,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河南油田"十一五"期闻动用3215.3×104t二类聚合物驱储量和三采产量接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西区Ng4-6注聚单元于1998年3月份投入注聚,该单元为一套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粉细砂岩油藏,油层胶结疏松,成岩性差,胶结类型以孔隙一接触式胶结为主。108队在该注聚单元共有4口油井,分别为GDX4-8,GDX4-9,GDX4N9,GDX4-10。自1999年2月,这4口油井开始见效,含水开始大幅度下降,采油量成倍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这4口油井的频繁躺井。1999年,该4口井共计躺井12井次,油井平均免修期只有120d,耗费了大量的作业维护费用,严重了我队的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4.
锦州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特征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锦州油田5年来聚合物驱矿场实践进行了生产特征分析:注入井井口注入压力平均上升2.1MPa,注聚区8口注入井对应22口采油井几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单井平均含水由见效前的80%下降到65%;采油井见效后伴随聚合物产出且产出浓度快速上升,聚合物产出高峰早于产油高峰约8个月,产聚浓度约为井口注入浓度的40%~60%。为改善注聚效果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注聚措施,主要是实施分注以及全过程调剖,降低低效循环,扩大波及体系;采油井开展提液措施,扩大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5.
孤岛油田进行了聚合物驱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注聚区内油井单井见效特点不同,按单井含水的变化划分为4种类型:“U”字型,单层生产,油层厚度较薄,含油饱和度高,具有含水下降幅度较大、见效时间长、累计增油量高、见聚较晚等特点;“V”字型井,多出现在油层厚度大,油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的区域,其含水下降幅度较小,见聚早,且大多见效同时见聚;“W”字型井,多为边角井,注采关系不稳定,含水下降幅度小,增油量较差;不见效型,受水驱干扰大,未见增油降水效果。每种类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储集层性质、剩余油饱和度、注采关系等。图1表1参2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一区馆5—6层系是一套砂质辫状河正韵律沉积油藏,砂体形体和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小层内砂体呈网状和带状分布,合注井多,层间差异大。和同一区域上层系的馆3、4单元对比来看,见效缓慢,馆3、4单元注聚后14个月开始见效,而馆5—6单元注聚后21个月后开始见效。  相似文献   

7.
孤岛油田注聚合物开发11年来,在完善注聚区注采系统、处理特殊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状况,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段1-3砂层组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索油田胜一区1-3砂层组属高温高矿油茂,1988年4月在该区西北部开展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通过对试验动态跟踪与油藏静态,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单元在注聚井注水压力变化,油井见效时间,见效后产液量,含水变化等开发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同类型油藏开展聚合物驱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孤岛油田已投入注聚合物驱7个区块,注聚合物开发8年来,在完善注射区注采系统,处理极端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渤海锦州9-3油田注聚动态分析及优化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锦州9-3油田经过近两年的工业性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目前已经初步见到降水增油的良好效果。借鉴陆地油田注聚区块经验,对聚合物驱试验以来油水井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建立了适合海上油田特点的注聚前期油井见效标准,并对见效井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注聚效果的优化配套措施,为建立海上油田优化注聚模式做出了有益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