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Schaal烘箱(60℃)氧化法,比较α-生育酚(TOH)、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和槲皮素(Qu)对含有松籽油酸的软质黄油基料油(SL)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经过30d的烘箱氧化后,SL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其中功能性松籽油酸由7.10%降低到4.60%。AP和Qu能够有效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并且显著抑制结构脂的过氧化值(POV)、酸值(A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AP和Qu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与低添加量(100mg/kg)TOH相比,高添加量(500 mg/kg)TOH有促进氧化作用,表现为增加酸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另外,油脂氧化不仅改变了化学性质如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值等,而且改变了溶解和结晶曲线,添加抗氧化剂也对油脂氧化后的溶解结晶图谱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质,最后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浓香食用油的酸值(KOH)均低于12 mg/g,过氧化值均低于0.05 g/100 g;浓香菜籽油的总酚、生育酚和甾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4.40、451.30 mg/kg和7 789.41 mg/kg,浓香亚麻籽油的为76.14、404.95 mg/kg和3 279.39 mg/kg,浓香花生油的为56.08、263.80 mg/kg和2 617.32 mg/kg;浓香花生油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油脂,3种浓香食用油中的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浓香菜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硫苷降解物、吡嗪类和醛类,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中主要为醛类和吡嗪类,3种浓香食用油中ROAV最大的化合物分别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异丁醛和(Z)-4-庚烯醛;3种浓香食用油共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2,5-二甲基吡嗪;浓香菜籽油的初始氧化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204.7、228.7℃和138.9 min,浓香花生油的为186.2、224.5℃和44.0 min,浓香亚麻籽油的为168.0、208.7℃和16.3 min。浓香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氧化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对抑制生物柴油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及BHT对生物柴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可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其中,迷迭香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添加0.10%迷迭香提取物样品,360 h时酸值降低46.6%,过氧化值降低38.9%。添加0.04%BHT样品在相同条件下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高于添加0.04%迷迭香提取物样品的。迷迭香提取物中的强弱抗氧化成分之间形成协同作用,提高抗氧化效果;并且猝灭单重态氧,抑制生物柴油的光氧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和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法)考察了蓖麻油基混合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分析了5种抗氧剂对氧化油性能(可滤出不溶物的量、运动黏度、酸值)的影响,筛选确定了一种效果良好的抗氧化剂并确定了其添加量。采用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了混合油的氧化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比较LTP与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LTP在火麻仁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有关,最适添加量为100 mg/kg。在相同添加浓度(100 mg/kg)条件下,经7 d 60℃强化氧化后,LTP、TBHQ及BHT对火麻仁油过氧化值抑制率分别为50.9%,75.7%和11.2%。  相似文献   

6.
水酶法提取番木瓜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番木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番木瓜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光照、抗氧化剂对番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中性蛋白酶,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7、酶解温度45 ℃。在此条件下,番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5.73%。温度、光照、氧气均会引起贮藏过程中番木瓜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番木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通过Schaal烘箱氧化法(60℃),以过氧化值(POV值)、酸价(AV值)、p-茴香胺值(p-AV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为评价指标来检测不同抗氧化剂对米糠油的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发现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米糠油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油脂的氧化程度,延缓米糠油的酸败过程,其中AP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本研究表明,在米糠油的实际生产中添加0.015%的AP即可明显改善其抗氧化效能,延缓油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色值,研究了硅酸镁对高酸值油茶籽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油茶籽油的酸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硅酸镁对油茶籽油过氧化值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硅酸镁对脱除油茶籽油中黄色素十分有效,也可以脱除红色素;硅酸镁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硅酸镁添加量1.5%、吸附温度80℃、吸附时间20 min,在此吸附条件下,油茶籽油的酸值、色值a*、色值b*降低率分别为8.52%、13.77%和40.88%。  相似文献   

9.
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添加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杜仲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异VC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没食子酸丙酯(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异V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2%TBHQ+0.005%PG+0.01%柠檬酸或0.02%TBHQ+0.005%PG+0.01%异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剂,可使杜仲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14~15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添加适宜剂量的抗氧剂和增效剂提高马脂的稳定性,并考察温度、湿度和光照对马脂的影响。方法:采用Schaal耐热试验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确定加入马脂中最佳抗氧剂及其剂量和增效剂的量。结果:诱导期开始之前,温度对马脂的氧化过程影响最大;诱导期开始至终止,湿度对马脂氧化过程影响最大。在马脂中添加茶多酚的剂量为0.03%,柠檬酸为0.04%时,抗氧化效果最佳。结论:常温避光干燥条件贮存马脂时,添加了0.03%茶多酚和0.04%柠檬酸的马脂的贮存时间大大延长,抗氧化能力比空白对照组提高约54倍。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不同温度、光照及加入TBHQ抗氧化剂的条件下,以冷榨核桃油储存期间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为评价指标,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50d储存,冷榨核桃油酸值和过氧化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温度下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变化趋势为:50℃>室温25℃避光>5℃;见光条件下的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变化趋势为:室温25℃见光>室温25℃避光;不同温度下加入抗氧化剂的过氧化值、酸值变化趋势为:50℃>室温25℃避光>5℃;采用Rancimat仪评价几种抗氧化剂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值结果为:TBHQ>VE>BHT>空白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杜仲籽毛油为原料,经过精炼后以过氧化值、酸价和脂肪酸含量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探究了5种抗氧化剂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对杜仲籽精炼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杜仲籽精炼油货架期模型,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添加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anisole,BHA)、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维生素E(vitamin E,VE)、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yl palmitate,L-AP)的抗氧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TBHQ>CA>L-AP>BHA>VE,CA、TBHQ、VE、BHA、L-AP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5%、0.02%、0.01%、0.02%、0.02%;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过氧化值和酸价升高,氧化速度加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杜仲籽精炼油的氧化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反应,通过构建的杜仲籽精炼油货架期模型,预测出在25、40、50和60 ℃的温度下,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分别为10.70、8.76、7.74和6.89 d,添加抗氧化剂能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其中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添加0.02% TBHQ的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可以延长至41.41、19.71、12.48和8.13 d,说明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杜仲籽精炼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室温储存的亚麻籽油氧化变质时间为90 d左右,为了提高室温储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与复合抗氧化剂对室温储存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变化的影响,并运用感官评价探讨复合抗氧化剂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 2 g/kg TBHQ和0. 2 g/kg VE复合添加并室温储存的亚麻籽油的氧化变质时间(以过氧化值约为6 mmol/kg为判定依据)由90 d延长到230 d,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此组复合抗氧化剂不影响亚麻籽油的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化学抗氧化剂BHA+BHT和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鼠尾草酸及熊果酸+齐墩果酸添加至花生油中,经过20天高温加速氧化实验,测定花生油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和酮类物质生成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脂肪酸组成及非皂化物组成变化等指标,考察抗氧化剂对花生油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样过氧化值和共轭二烯值的增长幅度大小顺序:无添加﹥熊果酸+齐墩果酸﹥BHA+BHT﹥鼠尾草酸,鼠尾草酸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物和共轭二烯类物质生成的效果最显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幅度大小排序:无添加﹥熊果酸+齐墩果酸﹥BHA+BHT﹥鼠尾草酸,鼠尾草酸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最明显;花生油中8种非皂化物成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天高温贮藏阶段并没有明显被消耗;油样DPPH自由基清除率下降幅度大小顺序:无添加﹥熊果酸+齐墩果酸﹥BHA+BHT﹥鼠尾草酸,鼠尾草酸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下降速率最显著;油样ABTS自由基清除率下降幅度大小顺序:熊果酸+齐墩果酸﹥无添加﹥BHA+BHT﹥鼠尾草酸,鼠尾草酸减缓ABTS自由基清除率下降的速率最有效。综上可知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酸对保持花生油抗氧化性的能力显著优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A+BHT,而迷迭香提取物熊果酸+齐墩果酸抗氧化效果略逊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该研究可为迷迭香抗氧化剂在花生油及其它油脂产品生产中的推广运用奠定基础,为企业研究植物油新型抗氧化剂、实现迷迭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加速氧化法对芝麻馕贮藏过程(60±1) ℃中的酸价、过氧化值进行了一系列测定。探究了不同油脂、抗氧化剂及增效剂对芝麻馕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复合抗氧化剂配方。结果表明:在60 ℃的条件下,相较于黄油、菜籽油、葵花油,添加棕榈油能有效延缓芝麻馕的氧化酸败。运用D-最优混料设计对筛选出的抗氧化剂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配方为TBHQ 0.007%,BHA 0.005%,抗坏血酸0.008%时,芝麻馕在60 ℃的条件下贮藏至第3 d时的酸价为0.6 mg/g,过氧化值为0.005 g/100 g,经验证,添加优化配方的芝麻馕在相同条件下的酸价为0.628±0.017 mg/g,过氧化值为0.0060±0.0003 g/100 g,与预测值相差较小,芝麻馕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在30 ℃的条件下,实验组芝麻馕在贮藏20 d时的酸价为1.320 mg/g,过氧化值为0.031 g/100 g,有效地抑制了芝麻馕油脂的氧化酸败,为延长芝麻馕的贮藏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以酸价、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天然与合成抗氧化剂在不同复合配比条件下对亚麻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在100 ℃加速氧化条件下,选出0.04%迷迭香油+0.018%叔丁基对甲氧酚+0.018%没食子酸丙酯为本实验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比。对比碱炼前后亚麻油酸价的变化,当向2 g亚麻油中添加NaOH的质量为0.30、0.35 g反应4 h后,酸价降低约80%,对延长亚麻油货架期的效果较为显著。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在60 ℃加速氧化条件下预测亚麻油在使用最佳抗氧化剂后货架期延长至352 d。  相似文献   

17.
汉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及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烘箱储存试验,以过氧化值(POV)为参考指标,研究了汉麻籽油在63、50、37、30、25、20℃下的氧化稳定性。采用油脂氧化酸败仪(Rancimat)法比较了汉麻籽油与其他油的氧化稳定性,以及抗氧化剂对汉麻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烘箱试验表明,温度越高,氧化反应的活化能(Ea)越小,汉麻籽油氧化越快。汉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要远低于菜籽油和棕榈油,将汉麻籽油与菜籽油调和可增强其氧化稳定性。TBHQ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其他抗氧化剂,柠檬酸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添加200 mg/kg TBHQ和100 mg/kg柠檬酸可将汉麻籽油在100℃的诱导期(Oxidative stability indices,OSI)延长3.2倍。汉麻籽油的诱导期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递减趋势,利用外推法预测其货架寿命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食用油热加工过程中油脂氧化劣变 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有效控制油脂氧化劣变,对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如何有效抑制油酸甲酯热氧化反应这一科学问题,利用国标法、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 graphy ,HPLC)、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分析CA对油酸甲酯热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显著降低油酸甲酯主要特性指标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p-茴香胺值(p-anisidine value ,PAV)、总氧化值(Total oxidation value ,TOTOX值)和抑制主要醛类羰基化合物和自由基的产生。其中CA对油酸甲酯FFA、AV和自由基的抑制作用效果略好于TBHQ,而在POV、PAV、TOTOX和醛类羰基化合物方面稍逊于TBHQ。电子顺磁共振分析表明CA比TBHQ对油酸甲酯中自由基含量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加入抗氧化剂可以提高油酸甲酯的热氧化稳定性,其作用效果可与TBHQ媲美。  相似文献   

19.
采用Schaal 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研究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茶籽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测定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样的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添加最佳抗氧化剂的油茶籽毛油与空白组(油茶籽毛油)及市售油茶籽油作对比,进行高温连续加热实验并测定油样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结果表明, 0.2 g/kg添加量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最佳,诱导期最长,为22.76h, 0.2 g/kg添加量的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次之,诱导期为15.65 h,但从抗氧化剂的安全性考虑,最终选择茶多酚棕榈酸酯为最佳抗氧化剂。高温连续加热的结果表明, 0.2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添加可有效提高水酶法制备的油茶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薏苡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光线、空气和抗氧化剂存放条件下的薏苡仁油进行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光线和空气均可加速薏苡仁油的氧化,其中温度对薏苡仁油的氧化影响最大;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提高薏苡仁油的稳定性,其抗氧化效果VE 强于TBH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