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p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β2-MG、Cys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胆红素浓度的关系。方法根据m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9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轻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对照组为30例正常新生儿,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三组新生儿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96,P=0.0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Hcy水平明显升高,其中重度组的Hcy浓度最高[(12.00±1.65)μmol/L],轻中度组次之[(7.09±1.11)μmol/L],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Hcy水平与TBiL浓度呈正相关(,=0.84,P=0.0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Hcy水平升高,并且Hcy水平与TBiL浓度呈正相关;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定期监测血Hcv水平.及早发现Hey水平升高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减绎对患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肾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肾功能改变。方法对52例新生儿高胆进行尿常规、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和外周血尿素氮(BUN)的检验,并同期对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定。结果高胆组血BUN和尿α1MG、β2MG、ALB、Ig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胆组α1MG和β2MG异常率高,分别为78.9%和73.1%。结论高胆新生儿多数有肾功能损害。在反映肾功能损害方面,尿α1MG、β2MG比尿常规和血BUN要灵敏。  相似文献   

4.
曾春霞 《药物与人》2014,(2S):14-15
目的:探讨检测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对高胆红素血症组174例新生儿G6PD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并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166例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C-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两组G6PD阳性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活性显著低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G6PD活性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对G6PD缺乏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G6PD缺乏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及核黄疸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 C)检测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足月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4例作为观察组,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日龄大小分组,选同期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β2-MG、Cys C、Cr、BUN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观察组)的血清Cr、BUN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P均﹥0.05);而血清β2-MG和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分组的组间差异不大(P均﹥0.05)。观察组血清β2-MG和Cys C水平与Cr、BUN水平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而β2-MG与Cys C之间高度相关(r=0.760,P<0.05)。结论:血清β2-MG和Cys C是较Cr、BUN更为敏感、准确的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功能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每天晨服缬沙坦胶囊80mg;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舒洛地特胶囊250LSU,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清光抑素C(cystatin C)、24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旺。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UN、Cr、UA无明显变化(P〉0.05),cystatinC均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组血cvstatin C减少更加明显(P〈O.01);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α1-MG、β2-MG、NAG均明显减少(P〈O.01),而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尿仪。α1-MG、β2-MG、NAG减少更加咀显(P〈0.01)。结论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治疗比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能够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对肾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干诱发电位(BAEP)在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例血清总胆红素〉220.5μmol/L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几分成A、B2组,TSB≤342μmol/L者为A组,TSB〉342μmol/L为B组;选同期住院患轻度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50例足月新生儿(TSB〈220.5μmol/L)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行NSE和BAEP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A、B2组的NSE水平、BAEP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A、B2组之间比较NSE水平及BAE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E和BAEP的检测能对高胆红素所致的脑组织的损害提供依据,其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潘益匆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580-4582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9~11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列为实验组,将同期在本院分娩的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列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β2-MG、肌酐(Cr)及尿素氮(BUN),并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患儿血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683,P<0.01),且随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血β2-MG也随之增高,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β2-MG呈正相关(r=0.947、0.955,P<0.01)。两组血Cr、BUN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肾功能损伤,血β2-MG水平与Cr、BUN相比可以在早期更敏感的反映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蹇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51-152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人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3例.对所有入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蓝光照射联合应用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对患儿机体内环境不会造成过大影响,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 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水平的变化,探讨与血清肌酐(Cr)值升高(40→143)umol/L的关系,在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样本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老年人(60岁及以上)凡有下呼吸道感染者2779例,排除原有肾功能不全者.根据肌酐值分成4组:A 组肌酐值〈70umol/L、B组肌酐值(〉70-90)umol/L、C组肌酐值(〉90-110)umol/L、D组肌酐值(〉110-133)umol/L,用化学方法同时检测其血清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与β2 微球蛋白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当肌酐值A 组〈70umol/L上升至D组133umol/L时,同时尿素氮、β2 微球蛋白也上升,胱抑素C上升最敏感.(2)4组结果对比分析的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胱抑素水平变化较血清肌酐、尿素、β2 微球蛋白水平变化早,更显著,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指标.不同程度的胱抑素C水平增高,且与肌酐值升高程度呈正相关性,胱抑素与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更能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β2微球蛋白变化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7月经临床确诊的3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新生儿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患儿血清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其肾功能异常率、病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诊断中进行血清内β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对判定患儿肾功能异常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426例ABO血型不合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发生高胆后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溶血性疾病(HDN)血清学检验,并对发生了高胆的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消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1)在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共发生新生儿高胆68例(15.96%)。(2)68例新生儿高胆HDN血清学检验结果,抗体释放、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IAT)三者阳性41例(60.29%),全部病例抗体释放阳性。(3)新生儿高胆发生时间1~2d48例(70.59%);黄疸消退时间≥2d而〈3d30例(44.12%),〉13d而〈4d20例(29.41%)。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黄疽消退时间在5~7d,极显著高于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χ^2=68.00,P〈0.01)。结论(1)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15.96%。(2)抗体释放、DAT、IAT三者阳性发病率最高;抗体释放阳性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最重要的依据。(3)发生新生儿高胆的高峰期在出生后2d内,消退时间绝大部分在5d内。(4)黄疽程度越重,消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血脂与脂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产科足月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10例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体重是否〉3.5kg分两组,体重〉3.5kg组(39例)和体重≤3.5kg组(71例),两组新生儿娩出时即抽脐血检测血脂与脂蛋白水平,5年后随访筛查小儿体重变化。结果新生儿男、女脐血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3.5kg者脐血TG水平低于新生儿体重〉3.5kg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新生儿体重≤3.5kg者脐血TC及LDL-C水平与体重〉3.5kg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3.5kg儿童发生肥胖率[20.51%(8/39)]高于体重≤3.5kg儿童[7.04%(5/71),)(2=4.38,P〈0.05]。结论小儿肥胖与新生儿期血脂TG偏高及母孕期体质量有关,小儿肥胖应从孕期及婴幼儿开始干预,有利于降低小儿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适当使用催产素。方法对197例足月新生儿生后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TCB≥18为黄疸组,TCB〈18为非黄疸组,并根据顺产或剖宫产及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按分娩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05),按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1,P〉0.05),按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8,P〉0.05)。结论分娩方式、恰当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新生儿黄疸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早期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65例足月ABO-HDN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照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组(34例)和中重度组(31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足月儿为健康组。研究组采血行Coombs直接试验,入院当日黄疸消退期、高峰期及健康组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Cys C检测,并进行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总胆红素等常规检测,比较相关结果。结果黄疸高峰期轻、中重度组患儿血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黄疸高峰期患儿血清Cys C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轻度组黄疸消退期、高峰期患儿及中重度组黄疸消退期患儿血清Cys C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血Scr、BUN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高峰期对肾功能有影响,早期检测血清Cys C可反映肾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3例高血压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项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效果稍佳。(3)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98.91%,特异度为97.92%,诊断符合度为98.76%。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胱抑素C(cysC)在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AKI)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对AKI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ICUAKI患者,“5.12”汶川地震伤员,ESR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尿液及临床表现等资料;按照RIFLE标准,分为轻度AKI组20例、中重度AKI组30例,另外,地震外伤组48例、ESRD组3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酶法检测血肌酐(Scr);对血cysC与Scr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cysC在AKI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AKI组、中重度AKI组和ESRD组血cysC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ESRD组升高更明显(P〈0.01);血cysC与Scr呈正相关关系(P〈0.01);地震外伤组血清cysC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且血cysC在AKI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P〈0.01)。结论AKI发生时检测血cysC有助于AKI的早期临床诊断;血cysC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能准确反应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再将其按照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值进一步分为:轻度亚组(n = 32),血清TBIL为(220. 6~342.0)μmol/L;重度亚组(n = 38),TBIL>342.0 μmol/L。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选取同期广元市中心医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85.5 μmol/L)为对照组(n = 3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元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高胆红素血症组及对照组均排除先天畸形、感染及窒息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Cys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尿β2-MG含量。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重度亚组新生儿血清CysC、尿β2-MG平均值显著高于轻度亚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亚组血清CysC、尿β2-MG与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亚组血清CysC、尿β2-MG与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亚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亚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TBIL与血清CysC、尿β2-MG存在正相关性,血清CysC与尿β2-MG亦存在正相关性。 结论在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肾脏损害。血清CysC及尿β2-MG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海珍  肖梅  何明  彭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73-167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评估胱抑素C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3例,同时选择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健康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血清胱抑素C(CysC)、&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CysC与β2-MG、UA水平呈正相关,与β2-MG相关性最强(r=0.586,P〈0.05)。CysC、β2-MG、UA与BU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95%CI为0.734-0.923)、0.763(95%CI为0.652-0.822)、0.742(95%CI为0.527-0.718)和0.704(95%CI为0.421-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胱抑素c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0例。根据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对照组)(血压〈120/80mmHg,空腹血糖〈6.1mmol/L组)60例,B组(正常高值血压+空腹血糖〈6.1mmol/L组)60例,C组(正常高值血压+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组)60例。ELISA法测定TGF-β1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体重质量指数(BMI)。结果B组和C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1、2.147,P〈0.05),C组TGF-β1水平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收缩压间呈正相关(r=0.279,P=0.047)。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升高,TGF-β1可能介导了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