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CD90表达情况。方法取瘢痕疙瘩4例、增生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瘢痕边缘)16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情况。结果4例瘢痕疙瘩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未发现CD90阳性成纤维细胞,而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7例有较多肥大的CD90阳性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周围正常皮肤中也有少量体积较小的CD90阳性细胞。结论增生性瘢痕中CD90表达阳性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瘢痕增生的特异表型。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调控及Fas基因突变的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从细胞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周边部和中央部不同生长特性及瘢痕疙瘩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为标本,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分布。(2)取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组织及外周血标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扩增Fas分子外显子  相似文献   

3.
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研究瘢痕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均采集自无严重并发症的志愿者,共24例,分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3组,每组8例,第4组正常皮肤组织由上述24例患者正常皮肤标本中随机抽取8例。所取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HO-1的表达和CD34血管计数以及成纤维细胞计数,比较不同类型瘢痕及正常皮肤HO-1量化指标、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34染色结果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血管较丰富,而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较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各组瘢痕及正常皮肤表皮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较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真皮中表达依次减弱;血管计数与表皮、真皮HO-1(均P<0.01)表达均存在正相关(r=0.761,P<0.01)。成纤维细胞数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中依次减少;血管计数与成纤维细胞计数间存在正相关(r=0.731,P<0.01)。结论:HO-1可能是促进瘢痕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烧伤瘢痕内HO-1及血管生成变化的原因可能在局部而不在全身;过量血管生成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4.
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采用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①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同,以5ug/L的TGF-β1作用最有效;②与来源于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相比,来源于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在表达α-SMA方面,对TGF-β1的反应更为敏感.③对同一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而言,三维培养体系中α-SMA的含量要明显低于二维培养体系.结论①在体外,TGF-β1诱导α-SMA在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存在着浓度差异;②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性状存在着差异,对TGF-β1敏感性不同;③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会降低TGF-β1的诱导作用,使α-SMA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异常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特性及激素的机理。方法:以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各6例)为材料,在体外对低血清和氟美松对不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凋亡及怀凋亡有关的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6例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康宁克通后3d和7d的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进行了在体研究。结果:在低血清中发生细胞凋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多于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多于瘢痕疙  相似文献   

6.
聂芳菲  张哲  秦泽莲 《医学综述》2014,(16):2892-2894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体细胞。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瘢痕疙瘩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形态、功能、分子表型等方面均具有异质性。真皮深层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主要细胞来源;而瘢痕疙瘩的形成则包含了真皮浅层和深层成纤维细胞的共同作用,并与其组织内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固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OD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0.1 mg/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塞米松(0.1 mg/ml)作用后的结果为对比。结果①当异搏定浓度为0.1 mg/ml,可诱导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②异搏定可引起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DNA经电泳后可见梯形条带;但不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Bax/Bcl-2表达的改变且未见明显梯形条带;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抑制而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而JNK细胞传导通路无明显改变。④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均可诱导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但细胞传导通路不尽相同。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
张丽霞  王倩  陈金  蔡震 《四川医学》2011,32(6):822-824
目的探讨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4例瘢痕疙瘩组织及10例正常前胸皮肤组织中Cthrc1、CD34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皮损中Cthrc1表达较其在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弱阳性表达或者不表达;瘢痕疙瘩皮损真皮乳头微血管数较正常人真皮乳头显著增多(P〈0.05);瘢痕疙瘩皮损中Cthrc1的表达水平与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 density,MVD)均呈显著相关性(r=-0.4889,P〈0.05)。结论 Cthrc1在瘢痕疙瘩皮损中表达异常,高水平的Cthrc1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侵袭性有关,并促进真皮乳头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良性胆管瘢痕CD90、α-SMA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良性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CD90、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取由良性胆管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CD90的表达.结果 CD90、α-SMA在良性胆管瘢痕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两者表达正相关(r=0.681,P=0.000);Ⅰ型和Ⅲ型胶原在良性胆管瘢痕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两者表达负相关(r=-0.413,P=0.011).取由良性胆管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CD90高表达.在良性胆管瘢痕组织中,CD90、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较正常组为高;CD90与α-SMA表达正相关;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表达负相关.结论 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CD90高表达;CD90可能是良性胆管瘢痕异常增生的特异表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及瘢痕疙瘩(10例)组织中的XO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XO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AO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病理性瘢痕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增加、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自由基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这种变化在瘢痕过度增生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 受体及Bcl-2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探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Fas介导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呈低表达,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强表达。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均呈低表达,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情况下,Fas Mcab能诱导Fas受体表达阳性的细胞凋亡,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却表现为Fas受体高表达而不凋亡,Bcl-2低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凋亡现象并非Fas受体缺陷或外源性抑制所致,提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膜表面高表达的Fas受体可能处于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瘢痕疙瘩组)和10例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组)中的CTGF mRNA的表达,并以8例正常皮肤(正常皮肤组)作为对照。结果病理性瘢痕中CTG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而瘢痕疙瘩组又高于增生瘢痕组(P〈0.05)。结论CTGF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蛋白在增生 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 成纤维细胞中c-my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 c-myc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存在c-myc原癌基因的激活,c-myc原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 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4.
TGF—β1对瘢痕对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2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的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在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 (1)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标本35例,其中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10例,成熟瘢痕标本6例以及正常皮肤标本9例,取组织匀浆上清液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及HyP含量,XOD及T-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熟瘢痕组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胶原沉积,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及瘢痕疙瘩(10例)组织中的XO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XO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AO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病理性瘢痕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增加、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自由基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这种变化在瘢痕过度增生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人瘢痕疙瘩以及周围正常皮肤标本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分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5-氮杂-2-脱氧胞苷药物干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照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5-氮杂-2-脱氧胞苷药物干预组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照组4组,用RT-PCR检测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Smad7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结果: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较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增高(P=0.001),Smad7mRNA表达降低(P=0.001),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P=0.035)及细胞凋亡(P=0.006)比例降低;5-氮杂-2-脱氧胞苷干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TGF-β1mRNA表达降低(P=0.003),Smad7mRNA回升(P=0.000),FCM显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停滞于G0/G1期比例增加(P=0.000)并且细胞凋亡率增加(P=0.047),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可影响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并且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而对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影响。瘢痕疙瘩的发病可能与相关基因甲基化有关,5-氮杂-2-脱氧胞苷可能成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验拟研究Id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2例正常皮肤、15例增生性瘢痕和15例瘢痕疙瘩中Id1的表达情况。结果Id1在增生。日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Id1在增生性瘢痕和疣痕疙瘩组织中的过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谦  彭智 《广西医学》2010,32(8):894-896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5例患者按瘢痕增生时间分为5组:A组11例(1-3个月),B组12例(4-6个月),C组10例(7-9个月),D组10例(10-12个月),E组12例(12个月以上),以12例正常皮肤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表达为阴性;在不同病理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均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 E可能促进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瘢痕疙瘩的形成与Langerhans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ngerhans细胞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100蛋白在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组织浸润部、增生部中S-100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学处理:瘢痕疙瘩的增生部、浸润部与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瘢痕疙瘩的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差异有显著性(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或正常皮肤(P〈0.01),而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老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anger—hans细胞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