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此前的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也开始正式实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物权法》和第一部《公证法》先后颂布施行,昭示着我国的民商事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发展契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物权法》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把法定公证条款明确地写进去。虽则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被排斥在物权领域之外,或公证在物权领域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物权法》与《公证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紧密相连。要贯彻落实好《物权法》,就必然要充分发挥公证的作用,让公证成为物权制度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2.
黄祎 《中国公证》2005,(9):14-16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公证法》颁布,使有关公证地位以及对于法定公证的争论尘埃落定;2007年《物权法》施行,而在整部《物权法》中,找不到关于公证的只言片语,业内对于公证介入不动产物权登记的企盼再次落空。这两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于公证制度的发展无疑将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对公证理论研究也起了方向性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广华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6):11-12,65-68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它的颁布实施,必将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施行。《公证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公证工作的法律。认真贯彻实施《公证法》,依法推进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施汉生 《中国法律》2005,(4):22-23,81-83
公证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需要随经济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公证法》(草案),这将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公证法律。回顾和检讨现有公证制度的发展历程,对于完善中国内地特色公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丙海 《中国公证》2010,(11):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它总结了过去我国公证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多年来公证改革发展建设的宝贵经验.吸纳了国内外最新法制观念和法学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公证制度的特点和规律.确立了我围公证制度的基本架构.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公证法》颁布五周年之际,深刻总结这部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对于推动公证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车昱 《中国司法》2005,(12):51-54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经颁布,根据该法第十条的规定,法定公证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与此同时与《公证法》内在关联性最强的《物权法》目前我国也正在抓紧制定,然而从已发布的《物权法(草案)》的情况看,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对公证制度在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中应有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中引入法定公证制度采取了不应有的漠视和回避态度,而这一切正成为实现我国物权制度立法目标的重大隐患,笔者由此试对建立我国不动物权变动法定公证制度相关应然性问题作如下分析。一、法定公证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的内在需要物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是对公证制度恢复重建二十多年来公证实践和公证理论的一次总结和创新。对此前的公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言,《公证法》是一次全面的提升,对原有的公证规定作了大幅度的完善,在许多方面增添了新的法律规定。例如,在公证法律责任方面,《公证法》第六章用了四个条款,首次明确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具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对违反公证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对规范公证行业、保障公证质量将起到非常直接而有效的作用。在三…  相似文献   

11.
阎建明 《中国公证》2007,(11):17-17
一、《物权法》为公证调整物权民事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物权法》是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民事关系的一部法律。其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公证的内容,但物权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却与公证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从《公证法》第11条关于公证事项的规定可以看出,公证手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依法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各种民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布机关]司法部[文(令)号]司发[2005]13号[公布日期]2005.12.10[类别]行政法.司法行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称《公证法》)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现就贯彻实施《公证法》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贯彻实施《公证法》的重要意义《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公证工作的法律,是50多年来我国公证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制成果,它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优化公证资源配置、加强公证队伍建设、提升公证管理水平、强化公证执业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公证…  相似文献   

13.
赵常青 《中国公证》2007,(10):35-37
2006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公证法》正式实施,领航了我国公证事业发展近25年的《公证暂行条例》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由其铺垫的以“行政复议”为主要特征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也被新生的“行业复查”制度所取代。为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正确处理公证争议,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就《公证法》与《公证暂行条例》中两种不同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进行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证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证法》的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进展比较顺利。《公证法》是我国第一部公证法典,它将确立中国特色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这对于公证事业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大事。《公证法》立法工作启动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在公证立法过程中,也伴随着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争议,这些问题对于公证立法的成功来说十分重要。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第一,关于公证法的基本目标。制定一部法律非常复杂,《公证法》尤其如此。近些年,司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最难的…  相似文献   

15.
《公证法》(草案)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证法》(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从其解释说明来看,有些问题仍存在着较大争议,草案本身亦有不完善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就该草案涉及到的一些理论和实务问题,谈些管见。一、关于公证的性质及公证权公证法是为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预防纠纷这一立法宗旨而设立的,但《公证法》(草案)对公证及其性质界定尚模糊不清;而公证的本质属性又直接涉及公证的定位、公证的社会职能与功用、公证权、公证机构、公证员及公证体制等诸多问题,草案的模糊性不能不说是草案的一大缺憾。从拉丁法系国家设立公证制度的目的通例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2005,(10):1-1
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公证法》,《公证法》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公证活动的法律。《公证法》的制定是对新中国公证事业发展的全面总结,适应了新时期公证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公证法律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基本框架,堪称公证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曾于1982年由国务院制定了《公证暂行条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证实践进一步活跃、公证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公证内容进一步丰富,已沿用二十多年的条例显然难以适应公证业的发展要求,完善公证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公证工作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实施,我国公证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契机。依法推进公证工作,实现公证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这一工作核心,这是由公证制度的本质属性、公证工作担负的历史使命和  相似文献   

18.
薛春喜 《中国公证》2005,(11):13-16
二、<公证法>颁布的意义 (一)<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 新中国的公证制度是借鉴前苏联公证制度创立形成的,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至1959年,为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初创时期.1959年至"文革",为公证工作停滞期,除基于国际惯例办理的少量涉外公证外,国内公证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9.
江晓亮 《中国法律》2006,(4):27-28,88-91
中国的公证事业历经风雨,走过了26年的历程。至2005年底,中国公证机构发展到3160个,公证员发展到11738人,公证人员发展到两万余人,年办理公证超过一千万件,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曰益显着的作用。2006年3月1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公证法》与《继承法》分别为程序法和实体法,二者在社会功能上各司其职.本不会在法条适用上发生冲突,但本处受理的一件继承公证复查案件.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