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高油价下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石油贸易在国际油价接连高企、国内需求平稳增长的形势下,呈现出原油进口绝对量继续上升,但增幅下降;石油产品进口量大幅下降,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有所上升的态势。文章分析了高油价下我国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近年来国际油价高涨引发的人们对非常规和替代石油的乐观期待,指出高油价推动的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增大了开发非常规和替代石油的风险,而油价的周期性变化将对发展非常规和替代石油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展望了中国煤化工发展前景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指出在高油价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具有竞争力,将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现代橡胶技术》2005,31(6):4-4
近日国家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经分析认为,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今年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燃料乙醇等替代燃料的较快发展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原因造成今年中国石油进口增幅明显下降。据梁树和预测,中国明年的石油进口步伐将放缓。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高油价引发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高油价引发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7.
陶志华 《泸天化科技》2007,(3):213-218,222
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高油价引发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在高油价下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分析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油价下聚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艳 《聚酯工业》2007,20(6):8-11
根据目前高油价下聚酯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天津石化公司实际,简要分析了现在聚酯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化学工业》2006,24(9):55-57
为做好二甲醚产业发展工作,稳步推进石油替代战略,积极应对高油价时代,根据委领导指示精神,6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在京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设计部门、生产、流通和使用企业共35个单位、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同志到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新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4年国际油价波动的5大基本特点,指出供求失衡是国际油价飚升并在高位剧烈振荡的主导因素,供应中断担忧是市场心理失衡的根源,影响国际油价高位振荡的中长期要素已经形成。今后,国际油价将脱离20美元/桶的适中价位时代,长期在高位波动;石油消费国对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确保石油供应安全将成为石油消费国的重要国策。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石油需求依然旺盛,而原油生产的增产余力不足和炼油生产能力不足以及投机加剧的市场泡沫使上半年国际石油市场难以摆脱“供应担忧”的困境而使国际油价再次攀升、屡创新高。下半年国际石油价格仍将在高位区间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季度国际石油价格的强势上涨、良好的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强劲的市场基本面以及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危机,继续支撑国际石油市场打造新的油价波动区间、不断冲击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自2016年OPEC+首次承诺集体减产以来,全球原油市场的扰动因素更多地来自于供给端,各产油国的产能管理和协调措施成为影响油价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背景下能源需求增长疲软对油市的冲击,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起到"稳定器"的作用。2020年3月OPEC+联盟减产协议破裂以及沙特增产降价开启了全球原油供给端增产战和价格战,4月中旬OPEC+虽勉强达成减产协议,但减产力度远不及预期,协议的后续执行仍存变数,这也意味着主要产油国产能管理近乎失效。而此次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扩散背景下原油市场面临的不仅是供给端"稳定器"失效,需求端的萎缩以及未来进一步的利空预期也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国际原油市场未来总体将呈现供需两弱格局,加之当前中东地缘政治乱局,未来原油价格将加快进入剧烈震荡的下行区间。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在供应担忧与供应缓和共存、地缘政局危机看涨与供需基本面看跌共存、原油、汽油-取暖油交替领涨国际油价的新格局下,国际石油市场将在再现“淡季”不淡市场走势的基础之上促使2季度乃至全年的油价平均水平升至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6.
薛庆  李展 《当代石油石化》2021,29(1):24-30,54
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石油需求大幅萎缩,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严重过剩,石油库存一度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炼油毛利空前低迷,上游投资大幅削减,国际油价触及2005年以来新低.2021年,由于欧美疫情防控效果不佳、疫苗接种推广困难重重,石油需求仍难恢复疫情前水平.为缓解供应过剩压力、推升油价,以沙特、俄罗斯为核心的OPEC+...  相似文献   

17.
孙永生 《当代石油石化》2004,12(4):18-23,31
2004年一季度,世界石油需求急剧增长、美国石油商业库存严重不足、OPEC执意继续实施减产措施,致使供需关系紧张,油价居高不下。二季度世界石油需求依然强劲,石油低库存、价格高位振荡已成定局。同时,世界石化市场也随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逐步走出了多年疲软的境地。由于供应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需求的上升,致使一季度石化品价格一路上涨。二季度各地石化装置集中检修,使石化市场供需更趋紧张,市场行情仍将上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低油价下石油公司的风险应对策略的分析,归纳出降薪裁员、投资控制、对冲业务、并购剥离、技术创新以及对下游倚重程度提升六类风险应对举措,并分析了各类措施的应用效果和实施条件。之后对国际油价的走势进行展望和预判,认为今后油价低位运行可能性较大。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国内石油公司在低油价下改善经营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油价已持续3年居高不下,并屡创新高。世界石油需求高度增长和石油增产余力不足引发的供需关系紧张、产-消关系严重失衡、投机炒作猖獗、石油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使国际石油市场身陷“安全困境”。今后的2—3年内,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要素不会有多大改善,市场仍将处在剧烈动荡、油价续高的困扰之下。寻求“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和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定一 《化工进展》2013,32(3):481-500
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2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石化产业全年运行缓中趋稳,产值、产量和效益均有增长,但增幅同比下落。二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化学品生产总量可与美国比伯仲,合成树脂生产位列前茅,合成橡胶生产位列世界之首。三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石化介入生物质化工成功试产生物航空煤油,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四是石化技术进步,采用自主产权的技术建成一批工业化装置,包括柴油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欧Ⅴ汽油的新一代S-Zorb装置、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S-MTO装置、FCC再生烟气SCR脱硝装置等;自主开发的超重油轻质化技术、百万吨级芳烃联合装置技术、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条件,沸腾床重质渣油加氢等技术进入工业验证阶段,一批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在内的石化产品差异化生产技术正在加紧攻关。文章总结了高油价和低增速条件下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所起的作用,包括炼油高油价下坚持降本增效,资源分配“保、压”得当;化工把控在役石化产能与调节产品结构,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来应对市场需求不振和同质化竞争。同时,也对2012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2013年情况,进入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宏观经济预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国内化工市场需求总体回暖,我国炼油产业预计仍处于景气周期。对2013年我国石化行业总体运行提出了趋稳向好的较乐观展望,同时预期在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石化产品高端化升级、推进化工原料的煤炭替代、创建“煤油化”一体化新模式、加速向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和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