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UWB超宽带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宽带(UWB)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脉冲通信技术,利用频谱极宽的超短脉冲进行通信,又称为基带通信、无载波通信,主要用于军用雷达、定位和通信系统中。2002年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UWB技术用于民用;随后,日本于2006年8月开放了超宽带频段。由于UWB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达1Gbit/s)、抗多径能力强、功耗低、成本低、穿透能力强、低截获概率、与现有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共享频谱等特点,现在已经成为无线个人域网(WPAN)的首选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引言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超带宽(UW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短距离高速无线通信技术正占据主导地位,超带宽技术又被称为脉冲无线发射技术,是指占用带宽大于中心频率的1/4或带宽大于1.5GHz的无线发射方案,超带宽技术在2002年以前主要应用于雷达和遥感等军事领域,UWB技术不需载波,能直接调制脉冲信号,产生带宽高达几兆赫兹的窄脉冲波形,其带宽远远大于目前任何商业无线通信技术所占用的带宽.  相似文献   

3.
《今日电子》2007,(10):51-51
“UWB”(Ultra Wideband)是超宽带无线技术的缩写。UWB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是无线通信,但其通信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百兆位以上。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UWB)技术的特点是传输持续时间极窄的脉冲,纳秒级窄脉冲(称为monocycle)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UWB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函数的超宽带窄脉冲,并比较其和传统的超宽带窄脉冲在AWGN信道中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的UWB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小波函数脉冲波形的UWB系统性能优于基于传统超宽带窄脉冲的UWB系统。  相似文献   

5.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宽带通信(UWB)是近年来通信领域兴起的一种无线互连技术。UWB具有高数据率、低功耗、结构简单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为无线通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同时.由于其占用极宽的带宽,与其他通信系统共享频段.给干扰、兼容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认知无线电技术与UWB技术结合解决干扰问题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基于认知的思想,在满足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频谱限制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脉冲波形,使其与周围电磁环境中的干扰设备的功率谱相互正交,从而有效地避开干扰。通过对电磁环境的周期性重复采样,UWB可以成为自适应抑制干扰的通信系统,实现了认知超宽带无线电的概念。此方法不需要在整个频段内降低UWB脉冲的功率谱密度,为提高UWB脉冲发射功率和增大UWB系统的通信距离,提供了一种灵活易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慧 《信息通信》2013,(2):16-17
对于现有通信方式,超宽带(UWB)脉冲通信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多优势的新型通信技术,文章主要对超宽带脉冲通信优势、技术实现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阐述,并讨论了超宽带脉冲通信未来发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采用极宽的频带,极低的发送功率,并与其它业务共享频谱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于UWB信号带宽很宽(至少500MHz),因此UWB信号可能跨越诸多现有无线电业务的频率范围,同时多UWB设备在热点地区的密集应用有可能对其它通信设备造成聚合(aggregated)效应干扰。  相似文献   

9.
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无线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是无线通信,但其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Mbit/s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宽带技术原来是指窄脉冲传输信号的方式,这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波波夫·马可尼发现无线电,当时没有电子管,采用火花脉冲传输方式。这种技术上世纪60-70年代已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军方雷达中使用。UWB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是无线通信,但其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Mbit/s以上。UWB的频谱规划  相似文献   

11.
UWB(Ultra Wide-Band)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直接发射窄脉冲的新技术,因其具有低功耗、良好的抗干扰和抗多径能力、穿透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隐藏动目标检测和近距离数据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比超宽带多种调制解调方式,选取了脉冲位置调制。介绍了使用Verilog语言,在FPGA上实现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调制解调器,实现了对UWB窄脉冲的基带调制。  相似文献   

12.
黄堂森  梁小芝  蒋恩松 《信息技术》2009,33(12):52-53,91
UWB(Ultra Wide-Band)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直接发射窄脉冲的新技术,因其具有低功耗,良好的抗干扰和抗多径能力,传输信息速率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短距离通信。首先对UWB的通信模型做一个整体介绍,包括UWB信号的产生、调制和接收等一些关键技术,然后介绍UWB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UWB通信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月1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通过了将3.1~10.6GHz之间的频带分配给民用的法规,从而拉开了企业界和研发机构竞相研发超宽带(UWB)的序幕。按NFCC定义,只要信号在-10dB处的绝对带宽大于0.5GHz或相对带宽大于20%,并且中心频率大于500MHz,那么这种信号就是UWB信号。UWB直接对陡峭的时间脉冲进行调制,使信号具有吉赫兹级的带宽;因为时间脉冲持续的很短(大约10~100ps),大大降低了发射信号所需的功率,所以UWB信号具有很低的功率谱密度。  相似文献   

14.
白木  周洁 《家庭电子》2003,(6):54-54
UWB(Ultra Wide Band)即超宽带通信,是使用数Hz到数GHz的超带宽、通过微弱的脉冲信号进行通信,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可达到几十Mbit/秒~几百Mbit/秒。UWB与现有无线技术的显著不同是:不需要使用载波,而是通过发送纳秒级脉冲来传输数据的技术。UWB的魅力不只  相似文献   

15.
刘贤刚  王玫  仇洪冰  郑继禹 《现代雷达》2006,28(12):100-103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单载波UWB(Ultra-wide Band)通信系统中OOK(On-off Keying)调制电路,电路通过UWB极窄脉冲控制BJ]r振荡器的导通或截止来实现UWB信号对载波的调制,将UWB信号的中心频率搬移到FCC开放频段(3.1GHz-10.6GHz)。通过对实际电路的测试,得出当UWB脉冲重复速率为310MHz时,可以实现载波对UWB信号稳定、高效的调制,结果证明此电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制电路。  相似文献   

16.
超宽带通信系统窄带干扰变换域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UWB系统的工作特点,对信道中信号的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在变换域(频域,或时间-尺度域)中设计出最佳脉冲波形,使其与周围电磁环境中含有干扰的变换域相互正交,从而有效地避开干扰.通过对环境的周期性重复采样,可使得UwB成为一个自适应抑制干扰的通信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自适应抑制干扰脉冲比通常使用的Scholtz脉冲的性能更优,抗干扰能力更强.且此方法不需要在整个频段内降低UWB脉冲的功率谱密度,为提高UWB脉冲发射功率,增大UWB系统的通信距离,提供了一种灵活易行的参考型方案.  相似文献   

17.
广义超宽带技术(Ultra WindeBand,UWB)是指以极窄脉冲方式进行无线发射和接收的特种技术,其特殊之处在于完全摆脱了一般无线收发中必须采用载波调制的传统手段,成为在对域出直接操作的无线技术,因此也称作脉冲无线电(Impuise Radio),时域(Time Domain)或无载波(Carrier Free)无线电技术。  相似文献   

18.
UWB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  闫丽  周正 《现代电信科技》2009,39(10):6-10,18
在UWB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是基于脉冲UWB形式,采用直接扩频作为多址方式的UWB通信方案即DS-UWB;另一种是基于传统OFDM技术的多带UWB方案,即MB-OFDM-UWB。UWB凭借其自身特点可以应用在短距离无线通信、定位和探测等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UWB技术不断与新技术融合,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UWB(Utra Wide Band)超宽带通信技术是一种与蓝牙、无线局域网802.11b、802。11a、802.11g等技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因其具有诸多应用优势,可以成为当前已有几种无线技术很好的补充手段,而成为业界研究和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0.
超宽带无线技术(UWB)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时域电磁学的研究,最初主要应用于军用的雷达高精度测距、测角和隐秘通信。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使超宽带技术在商业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日前召开的2006全球WiMedia高峰会议上,专家们纷纷认为,这项技术在短距离高空间容量高速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中、在高速WPAN(数字家庭影视网络)应用中、在短距离高速无线连接应用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