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轮式软岩破碎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车兆学 《矿山机械》1997,(12):13-14
实现单斗挖掘机——破碎机——胶带运输机采矿工艺系统的关键环节是破碎机。传统的破碎机类型有:额式、旋回式、辊式、锤式、反击式,其破碎物料的共同点是通过对物料进行抗压或撞击达到破碎的目的,所以适合其破碎的物料只是硬和坚硬矿岩。表上物料具有很大的粘结性,当其进入传统的破碎机系统后,极易对设备造成粘结和堵塞,导致设备无法工作。所以,传统的单斗挖掘机——破碎机——胶带运输机系统不能来运表上物料。一、设备结构及作业过程本‘“轮式软岩破碎机”的作业机理类似于轮斗挖掘机斗轮预切刃对物料的破碎过程,设备共有四部分…  相似文献   

2.
立轴破碎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鸣皋 《矿山机械》1999,27(1):17-19
通过对立轴破碎机的产生、发展和分类的简单,阐述了主轴破碎机的原理及结构状况,叙述了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和对材料选择的要求,并对其主要参数的选定和计算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惯性圆破碎机是一种新型的超细粉碎设备。它不仅破碎比大,产品粒度细而均匀,而且能破碎抗压强度很高的硬质材料,如刚玉、碳化硅及高铝矾土烧结矿等。本文阐述了惯性圆锥破碎机的原理及结构特点,并通过国内外的实例,介绍了其在耐火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惯性圆锥破碎机及其推广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惯性圆锥破碎机是前苏联40多年努力成功的新型高效细碎设备。该机结构和原理独特,以其大破碎比,可破碎十分坚硬物料诸多优点引起粉碎界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该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在粉碎界的特殊地位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杨鸣放  郝兵 《矿山机械》1996,(11):38-39
众所周知,锤式破碎机以破碎比大,破碎效率高、能耗低、产量大、产品粒度均匀、过粉碎少和设备重量轻等诸多优点在各行业中广泛使用,特别是随着建材行业的发展,锤式破碎机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在材质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随着国内外日产2000t及以上大型水泥厂的建设,需更大的破碎机来满足工程需要。双转子锤式破碎机是理想大破碎比设备,适宜破碎中低硬度物料,一次完成粗、中、细碎作业,简化了工艺流程。1.结构及工作原理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消化国外技术,开发设计了双转子锤式破碎机,其结构先进,总体外形相当于并列单转…  相似文献   

6.
在圆锥破碎机中通常采用金属锌作为锥体与动锥材板及托日壁与调整环之间的充填物。这种方法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安全性与可靠性差。为此,我矿用环氧树脂复合物取代浇铸工艺,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一工艺不仅省工省力、安全可靠,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施工费用,深受现场工作人员欢迎。1.环日树脂g合物的试验用B44、嗣of环氧树脂和无水乙二胺为主要原料,邻笨二钾酸二丁酯和丙酮为辅料,水泥为充填料按比例配制,将其浇铸成20X40X100Inln的试块。7d后,将试块放在KZY-500型电动抗析仪上作试验,当载荷升至最大负荷s…  相似文献   

7.
刘日荣 《矿山机械》2000,28(2):81-81
我选厂的PYD-1200型圆锥破碎机是流程中的咽喉设备,负责矿石的中碎,每天破碎矿石600t。其锁紧装置由支承套、调整套、锁紧螺母、锁紧油缸、防尘罩和拨爪等零件组成。工作时,高压油通入锁紧油缸使活塞上升,把锁紧螺母和调整套微微顶起,调整套和支承套配合螺纹的间隙就消除了,螺纹表面产生的巨大摩擦力,避免调整套回松。 但是,使用中由于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锁紧装置的油压下降没有及时发现并调到规定值,次数一多,时间一长,锁紧油缸磨损严重,逐渐形成了泄漏,致使油压下降的周期越来越短,形成恶性循环,由此而锁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MMD双齿辊破碎机破碎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其结构特点,利用求差法推导出适合该种破碎机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善绪 《矿山机械》1996,24(6):34-35
本文就颚式破碎机的几种保险装置进行分析探讨。1.机械保险以推力板作为颚式破碎机的保险装置,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驱动方式。但这种保险装置是一次性的,一旦损坏就必须更换,操作起来相当困难,费时费力,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推力板一般均采用铸造成型,不经机械加工而直接安装使用。由于铸造误差、工艺和材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以推力板为深吸件的深护点具有很大的圄散性。在颚式碾碎机运行中常有如下倩况发生:在正常戴南下推刀板就发生折断,而在破碎机中搏进非破碎烟或机器严重超载,夏至出现机座丹裂…  相似文献   

10.
杨锋 《有色矿山》1999,28(4):34-37
根据4-60液压圆锥破碎机多年的使用情况,对其底壳铜套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底壳铜套的工作间隙、材质、加工质量、装配质量、润滑状况以及非正常载荷等因素对铜套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底壳铜套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运行过程中风险辨识与评价不及时、安全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与治理不闭环等难题,研究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基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双重防控体系的建设思想和要求,结合数字化处理和互联网传输技术,探讨设计了由数据层、功能层、用户层和接入层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通过分析双重预防机制的内部规律和关联逻辑关系,构建了风险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闭环管理三个核心业务模块的动态运行任务流程;运用流程化表征方法对矿山人机环管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流程化表征,开发了双重防控体系流程运转程序和表单化表征。最终实现双重防控机制安全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即时推送,推动矿山全岗位职责全流程闭环管控运行,有效提升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姜家沟煤矿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和分析了项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和标准比较法对地下水、空气和声环境进行现状评价;通过对已建项目的继续生产过程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及生态破坏的预测,确定了评价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论证项目现有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有效的生态环境破坏减缓、恢复与补偿措施,从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付玉凯  孙志勇  鞠文君 《煤炭学报》2019,44(7):2020-2029
为揭示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常用金属网的静载和动载力学性能,从而为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中金属网的选取提供设计依据,采用专门制作的金属网静载和动载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对常用的经纬网、菱形网和钢筋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常用金属网在静载和动载荷下的受力特征和变形状况。实验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菱形网、经纬网和钢筋网的最大挠度分别为240,236和225 mm,最大承载能力分别为20,16.2和77 kN,3种金属网的最大挠度差别不大,但承载速率差别较大,钢筋网承载速率最大,其次是经纬网,最小是菱形网;动载作用下,菱形网、经纬网和钢筋网的最大吸能能力分别为1 743,938和2 010 J,最大挠度分别为350,420和360 mm,钢筋网吸能能力最大,挠度中等,而菱形网吸能能力次之,而挠度反而最小。菱形网无论是静载还是动载,其初期刚度较低,承受效率慢,而其受力均匀,能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且四周绑丝处不易破断,勾接连接方式有很好的承载和缓冲能力,但其主要的缺陷在于承载效率慢,支护刚度太低,通过提高初期张紧力是提高菱形网支护效果的主要途径;经纬网刚度较高,承载效率快,但强度相对较低,易产生经线和纬线错动失效,且经纬网变形时,受力不均匀,绑丝易断裂,四角固定处受力较小,受力传递效果较差,要想提高经纬网支护效果,需提高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之间的约束力;钢筋网初期刚度高,强度大,吸能能力强,但钢筋网的缺点是强度不能充分利用,尤其是钢筋网焊接处和四周绑丝处强度较低,制约了钢筋网支护效果,要想提高其支护效果,需提高焊接点强度和四周绑丝强度。  相似文献   

14.
智慧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关键核心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煤炭开采面临的突出问题,找到煤炭开采未来发展方向和急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分析了国内外能源结构及煤炭的现状,指出利用科技进步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的发展方向,建设智慧煤矿发展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智慧煤矿的内涵和3个基础理论问题及研究方向:① 数字煤矿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表达及信息动态关联关系;② 复杂围岩环境-开采系统作用机理及设备群全程路径和姿态智能控制的理论基础;③ 矿井设备群的系统健康状况预测、维护决策机制。提出了建设智慧煤矿MOS多系统综合管理、井下机器人群协同智慧和馈电管理、井下精确定位导航和5G通信管理、地质及矿井采掘运通信息动态管理、视频增强及实时数据驱动三维场景再现远程干预、环境及危险源感知与安全预警系统管理、智能化无人工作面系统管理和全矿井设备和设施健康管理八大智能系统管理操作平台的构想,分析了各平台的功能、特征和关键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和方法;分析了智慧煤矿的构成和建设目标,提出了智能化开采的八大核心技术短板和亟待攻破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层面从数据获取利用、智能决策和装备研发3个主要方向进行突破,管理层面从科学产能布局、专业化运行服务和建立新规范规程体系等促进发展的措施,指出了智慧煤矿和智能化开采技术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铍是全球稀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产业发展对于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美国不仅是铍资源大国,而且是全球铍资源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美国的铍矿产业供需安全对世界铍矿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分别从产业链和国际贸易角度对美国铍矿产业供需格局与贸易形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铍矿产业政策分析其供需安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结...  相似文献   

16.
贾俊 《陕西煤炭》2020,39(1):213-216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既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主体、执纪主体,也是问责主体、管理主体。为了创造国有企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的党内环境和政治生态,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含义入手,论述了正确认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基础,并详细介绍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举措和建议。国有企业构建和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可以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相似文献   

17.
考虑围岩峰后破坏的全锚锚杆受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梁  茅献彪  陈彦龙 《煤炭学报》2018,43(4):923-930
基于中性点理论,考虑围岩峰后剪胀效应及破坏形式,推导了瞬时稳态下全长锚固锚杆轴向正应力和剪应力表达式,系统性地分析了孔口处锚杆端头轴力和残余黏聚力、剪胀系数和应变软化系数对锚杆杆体轴向正应力、剪应力以及中性点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杆轴向正应力沿杆体内端点至外端点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且应力曲线在弹性区与峰后破坏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锚杆剪应力沿杆体内端点至外端点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且在弹塑性交界处的连续与否与围岩剪胀系数和剪切刚度密切相关;锚杆轴向正应力和剪应力均随着残余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剪胀系数与应变软化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锚杆杆体轴向正应力和外端点侧剪应力均随着孔口处锚杆端头轴力的增大而增大,内端点侧剪应力随着端头轴力的增大而减小。中性点位置随着残余黏聚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当残余黏聚力大于某一临界值时中性点位于弹性区,反之,位于峰后破坏区;此外,中性点位置也随着剪胀系数、应变软化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卸荷速度对围岩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巷道/隧道围岩的开挖卸荷效应,直接关系到围岩稳定、支护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利用自主研发的开挖卸荷试验系统,对水泥砂浆制作的厚壁圆筒小型围岩试件进行了快、慢速卸荷试验研究,获得小型围岩试件在开挖卸荷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与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①快、慢速卸荷的径向应变及切向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现出明显的3个特征阶段:试件压密阶段、快速变形阶段、卸荷后缓慢变形阶段。②同一横断面处,内侧的切向应变对卸荷作用反应更快、更显著,变形量更大。径向内侧产生的变形总量均大于外侧,而轴向内侧产生的变形总量小于外侧。③无论快速或慢速卸荷,同一测点处,切向应变最大,占据重要地位。径向变形集中在卸荷阶段产生,轴向变形集中在卸荷后维持阶段产生。④卸荷阶段,随着压差增大,慢速卸荷的切向、轴向应变呈加速发展趋势,内、外侧径向应变差值约为200×10~(-6)。快速卸荷的切向、轴向应变呈收敛发展趋势,内、外侧径向应变基本相同。维持阶段,快、慢速卸荷切向、轴向内外侧偏差持续增大。快速卸荷时内、外侧径向应变在维持阶段才开始区别开来,且差值越来越大。⑤试件压缩高度变低,且外侧出现环状贯通面并伴随劈裂破坏,在内壁出现片状剪切破坏区;横断面出现两个类似于圆环破坏带的破坏区。  相似文献   

19.
防冲钻孔机器人是冲击地压矿井卸压的关键设备,其准确定位和定姿是实现卸压作业无人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分析国内外移动机器人及煤矿井下移动设备定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阵列式惯性单元的防冲钻孔机器人位姿解算方法.在分析常规惯性传感单元定位误差类型及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阵列式惯性单元数据融合模型,推导出角速度和比例...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及了要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将“揭榜挂帅”纳入项目管理改革举措。“揭榜挂帅”制度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及成果转化运用提供了全新思路。在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中引入“揭榜挂帅”制度,对拓展地质调查服务领域、拓宽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渠道,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先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揭榜挂帅”制度特点及其在地质调查管理中的运用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地质调查业务特点,对地质调查“揭榜挂帅”项目管理运行相关内容进行浅要研究,在人才引留、平台建设、监督考核等管理机制上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