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PMD椭球的三个轴随PMD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偏振度椭球的短轴作为PMD补偿的反馈信号的PMD补偿系统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一阶和二阶PMD进行了补偿,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同时有效地补偿一阶及二阶PMD。  相似文献   

2.
40Gb/s光通信系统中光域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Gb/s归零码(RZ)大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光通信系统中,采用两级四自由度光域PMD(偏振模色散)补偿器,以信号的DOP(偏振度)为反馈信号,利用自适应优化算法,实现了一阶及高阶PMD动态自适应补偿.最大一阶PMD补偿能力为35ps,二阶PMD补偿能力为200ps^2,PMD动态自适应补偿器的优化补偿时间小于10ms.  相似文献   

3.
高速光通信中的PMD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振模色散(PMD)已成为发展下一代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的主要限制因素,介绍了PMD补偿的基本理论,并分析讨论了一阶、二阶和高阶PMD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PMDE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琼斯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偏振控制器+保偏光纤"模型仿真器的一阶偏振模色散(PMD)、二阶平行分量、二阶垂直分量及二阶PMD合矢量的统计特性.仿真器的段数越多,其一阶、二阶PMD的统计特性就越接近理论曲线,综合经济因素得出:实验室仿真一阶、二阶PMD特性时采用"3PC+3PMF"模型最为合适.这一结论给下一步的PMD补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偏振模色散 (PMD)已成为发展下一代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的主要限制因素。介绍了 PMD补偿的基本理论 ,并分别讨论了一阶、二阶和高阶 PMD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4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用三段模拟器模拟光纤传输中的一阶与二阶偏振模色散(PMD),采用单偏振态的偏振度(DOP)作为多级PMD补偿器的反馈信号,对归零(RZ)码、非归零(NRZ)码、载波抑制归零(CSRZ)码和啁啾归零(CRZ)码分别进行四个自由度的一级、六个自由度的二级和十个自由度的三级PMD补偿器的补偿.仿真得到了四种码型的DOP与误码率(BER)的关系,同时补偿后的BER、DOP和PMD的变化关系表明,对RZ和NRZ码采用二级补偿器的效果比一级和三级补偿器要好得多,对CSRZ码和CRZ码采用单偏振态的DOP作为反馈信号进行PMD补偿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PMD是对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描述了一阶PMD补偿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给出PMD补偿系统的一般模型,对各个模块和关键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对高阶PMD及其补偿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实现了一种二阶PMD补偿器的具体设计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内首次对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系统中逻辑控制部分进行了集成化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及工作流程.详细设计了PSO算法模块在DSP系统中的实现,将该DSP系统应用到二阶PMD自适应补偿系统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DSP逻辑控制模块对一阶及二阶PMD补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张文  孙山林 《光通信研究》2007,33(5):21-22,26
偏振模色散(PMD)是对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文章论述了PMD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光纤通信系统中PMD影响的理论模型,在分析单通道一阶补偿方法的局限性的同时,对高阶PMD及其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二阶PMD补偿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光纤的级联模型,仿真出一阶和二阶PMD的统计特性,并由此得出了一阶PMD的平均值与二阶PMD的方均根值(R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DSP的PMD补偿逻辑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软件编程和调试,完成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偏振模色散(PMD)补偿逻辑控制模块的软件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流程、软件及硬件结构,以及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模块在DSP系统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将该DSP系统应用到二阶PMD自适应补偿系统中进行验证的情况.结果表明,作者设计的DSP逻辑控制模块对一阶及二阶PMD补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光纤的级联模型 ,仿真出一阶和二阶 PMD的统计特性 ,并由此得出了一阶 PMD的平均值与二阶 PMD的方均根值 ( RM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偏振度的差分群时延检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信号偏振度(DOP)和各阶偏振模色散(PMD)、光脉冲宽度的关系,当DOP用于差分群时延(DGD)检测并作为PMD补偿的控制信号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说明了DGD、一阶和二阶PMD对最大和最小DOP的影响,以及光脉冲宽度对DOP检测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可补偿二阶偏振模色散的两级自适应补偿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对于10Gbit/s非归零码(NRZ)和归零码(RZ)光纤通信系统的二阶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实验系统。实验中运用光纤链路中的偏振度(DOP)作为反馈控制信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作为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的搜索和跟踪控制算法,粒子群优化作为补偿搜索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抗噪声和避免陷入局部极值的优点;作为跟踪算法可以快速跟踪偏振模色散的随机变化。实验证明,该补偿系统可以同时补偿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不论对于非归零码还是归零码,补偿后眼图恢复很好。补偿搜索时间为几百毫秒。跟踪系统对于链路中突发的偏振模色散变化的响应恢复时间小于20ms,实现了准实时的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与跟踪。  相似文献   

15.
刘剑飞  于晋龙  王剑  胡浩  杨恩泽 《通信学报》2003,24(12):146-150
偏振模色散(PMD)对10Gbit/s及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PMD的补偿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MD的补偿技术。在用保偏光纤模拟PMD效应的10Gbit/s的传输线路中实现了一阶PMD的自动补偿。  相似文献   

16.
XPM对WDM系统中一阶PMD补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的概念,数值分析了其对波分复用(WDM)系统中一阶偏振模色散(PMD)补偿性能的影响.文章基于两信道WDM系统PMD效应模型,数值模拟了XPM对一阶PMD补偿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考虑XPM前后系统的性能.文中给出了采用补偿后考虑XPM以及不考虑XPM时信道的眼图,可以看出XPM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眼图的张开度,削弱了一阶PMD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7.
偏振模色散后补偿器的工作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研究了一阶和高阶偏振模色散(PMD)后补偿器工作时补偿光纤与被补偿光纤的PMD矢量在Stokes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提出了其在小PMD和大PMD情况下可能的工作方式,以故障概率为指标,数值结果表明补偿器在这些工作方式下的补偿性能与实际补孙器所能达到的最佳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18.
贾佳  陈硕  娄采云 《光电子.激光》2006,17(11):1297-1300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二阶晶体型偏振模色散(PMD)模拟器,其由3片可产生不同的一阶PMD差分群延迟(DGD)的晶体和1个法拉第旋转器组成,法拉第旋转器理论上可在180°内连续变化。该二阶PMD模拟器实验上能近似模拟从50到200 ps2的二阶PMD。给出了二阶PMD随偏置电压变化的曲线。实验表明,该器件输出的重复性好,响应时间小于1 ms,实验值与理论值近似符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光放大器和色度色散补偿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已经成为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在40Gbit/s或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PMD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必须考虑PMD的补偿问题,从高阶PMD对40Gbit/s NRZ系统影响的数值模拟发现,当光纤中PMD高阶效应比较明显时,将严重劣化一阶PMD补偿的效果,另外,通过对两种高阶PMD补偿器的比较介绍,认为两段级联的高队PMD补偿系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1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优化算法在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应用。偏振模色散在线监测技术建立在偏振度(DOP)的基础上,偏振度随着微分群时延(DGD)的增加而减小。为了使用DOP做为PMD的监测反馈信号,需要在传输线路中模拟DGD的状态,为此设计了一个PMD仿真器。在光纤输入复用器端使用一个偏振控制器(PC)来调整光信号的偏振态,在光纤输出复用器端使用一个起偏器。随后信号到达控制计算机,优化程序运行,寻找全局最优点并通过PC来控制PMD。对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它们在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优缺点。在实验过程中选择遗传算法,取得良好效果。在很短时间内一阶二阶PMD能达到最大补偿效果,其动态补偿时间不超过10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