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几年来关于CFCs的替代过程,到今天已卓有成效,各类替代工质及相关技术已成为商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环境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人类在替代CFCs的过程中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是因为CFCs物质中的CL原子破坏臭氧层,于是去寻不含或含不容易分解CL原子的物质,经试验以后,发现HCFC-134a的热物理性与CFC-12比较接近,于是加强了对该物质的研究,经几年的研究,发现寻找替代物的根本原因不是表面上的保护臭氧层,而是深…  相似文献   

2.
1前言在诸多CFCs类物质的替代方案中,异丁烷、R134a及混合类工质已成为电冰箱制冷剂的主要替代物。而异丁烷对臭氧层破坏系数为零,温室效应系数几乎为零,且与CFCs类工质相比具有节能低噪声的突出优点,是国际上最环保的无CFC替代物。德国首先将异丁烷制冷剂用于直冷式电冰箱上,此后在其它欧洲国家广泛推广。我国自1993年起引进、吸收异丁烷电冰箱生产技术,现年生产异丁烷直冷式电冰箱已达到100万台以上。但对于无霜电冰箱,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掌握异丁烷制冷剂替代技术。无霜电冰箱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纯…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发现:仅靠自身的五个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已不能满足制造较为复杂的劳动工具以及探寻自然界奥秘的需要,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制作能够替代和扩展五官功能的工具。因此自从古埃及人发明了天平,传感器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历史车轮已碾进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部分劳动也已交由机器人完成。在众多机器人中智能机器人的工作过程完全模  相似文献   

4.
多氯联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当前对人类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质之一。几十年来,这种有机物已广泛使用于电力设备中。最近几年国内外已停止生产、使用这种有机物,对已使用这种有机物的电力设备采取了停役、退役并进行了慎重的处置。本文介绍了多氯联苯的理化特性、应用情况以及处理技术,提出了防治多氯联苯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触头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法规和法令已陆续出台。AgCdO触头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电器特性,使它一直在低压电器中广泛使用。但因其所含的Cd及CdO有很大的毒性,AgCdO触头材料已到了必须禁止使用的地步,我国电触头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列出了国内外关于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相应法规和法令;介绍了国内外AgCdO触头材料替代品的基本情况;陈述了我国替代AgCdO触头材料工作的难点并对替代的进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做好电力标准化工作,为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玉波 《中国电力》2000,33(10):1-3,89
1 电力标准化工作简要回顾和改革的基本思路标准化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生产的经验总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合理有序的竞争,而且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措施,它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减轻生产者劳动强度、促进社会化生产和市场贸易、保护环境、保障安全、节省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化活动已成为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最能吸引企业参加的活动之一,标准化工作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虽然不是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但由于它在人类社…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的新闻中.不是关于强台风"鲇鱼"造成损失的报道,就是今年入冬后出现少见寒潮的话题.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事实上,淘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已经迫在眉睫.记者从环境保护部获悉,在冰箱行业(含冷柜,下同),环保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中国计划到2015年淘汰冰箱和冷柜生产中使用的HCFC-141b.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冰箱行业,发泡材料的替代不但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而且对替代技术有较高的成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流调速性能持续不断的改进已经使之可以与直流调速相媲美,由于交流调速比直流调速维护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变频器调速技术已逐步替代直流调速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及化工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刘凯光 《电器》2009,(7):70-71
随着中国整体淘汰"ODS"工作的深入开,采用环戊烷发泡剂替代CFC11和采用异丁烷制冷剂替代CFC12的新工艺,在家电和聚氨酯行业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能源形势与化学电源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熙 《电池》2007,37(3):190-194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求.在能源的消耗中,各种车辆燃油占相当大的比重,车辆替代燃油能源的多样化,是节能环保的必然主攻方向.简述了车用替代燃油的发展现状,对化学电源作为替代能源的可能性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价格和成本.  相似文献   

11.
1引言压缩机是冰箱的心脏,随着人们对冰箱要求的提高,压缩机的节能、低噪、环保必然成为各冰箱厂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的是冰箱用全封闭型活塞式压缩机在降低能耗和噪声方面所进行有益的改进。加西贝拉公司自1996年起开始就压缩机的能耗、噪声、环保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在此方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与有关专家及同行共同切磋。2对制冷工质的选择随着国际上CFC替代技术的发展,我公司从1996年起开始R12的替代工作。由于R134a的ODP值为0,GWP值为1000-2900,R134a与矿…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未来30a将出现的能源和环境科学变革,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成立了新兴技术预测机构,该机构的技术预测评审团的专家们对各种新兴技术可能出现的年代进行7评估。(1)能源。替代能源:2010年,能源利用的10%将出自替代能源,例如地热、水电、太阳能或光电;能效:2016年,能放通过交通。工业加工、环境控制等技术创新,可提高50%;燃料电池;2017年,燃料电池将被广泛使用;有机能源:2011年,生物材料,例如农作物、树木和其它形式的有机物质将被当作重要的能源;氢能:2020年,氢将应用于能源系统;聚变核能:2026年,聚变核能…  相似文献   

13.
单片机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介绍一种用MSP430型单片机实现对步进式电动机驱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迅锰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并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结构中的比例已成为衡量  相似文献   

15.
任涛 《中国照明》2010,(10):60-62,64,6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完美追求,现代照明技术演绎精彩世界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照明在当今社会已作为衡量一座城市和地区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目标下的电能替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化石能源支撑着我国工业文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难题.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首先梳理了"碳中和"目标下的分阶段任务,分析整理了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电能替代发展前景;并列举了"十三五"期间电能替代工作取得的成就;最后据此分析了电能替代各项技术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及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17.
液体电阻启动器在重载绕线式大型电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0引言 液体电阻启动器在工矿企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自1992年起,我公司陆续采用了湖北襄樊传感测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液体电阻启动器,替代生料磨、水泥磨、煤磨等大型绕线式异步电机启动时所用的频敏变阻器.与频敏变阻器相比,液体电阻启动器克服了启动时冲击电流大,难以启动和操作不便等问题,改善了大型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于璇 《电器》2009,(5):28-29
作为一项纳米级金属预处理技术,硅烷技术不含任何有害金属,并能够为多种金属基材提供优越的防腐性能,正在逐步替代可适用产业的预处理工艺. 如今,全球环境政策日趋严格,各种可能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物质正逐渐被淘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双碳目标”战略,并通过能源清洁化、用能电气化等途径推进能源形态革命进而降低碳排放。首先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特征,总结梳理了电能替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得出电能替代发展须破解技术、经济、机制和理念等方面的制约,提出以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变革,重点考虑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和居民5个主要领域,从材料技术、能源转换技术、能源供给及存储技术方面进一步探索电能替代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应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背景下,清洁替代作为实现电力低碳化的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简要分析了清洁替代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建立了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保约束的清洁替代潜力评估模型;构建了涵盖不同技术发展水平和减排目标的典型情景,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替代潜力,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减排约束下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清洁替代潜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保因素是提升清洁替代潜力的驱动因素,技术进步有助于提升系统消纳清洁能源的能力;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对清洁替代潜力的影响程度则与系统灵活性水平密切相关,在有限的灵活性水平下,随着减排要求的提高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的提升,技术因素将逐步取代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清洁替代潜力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