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的方法。方法选取病案病例分型和抢救危重病人次数资料.应用Ridit方法分析评价。结果计算得到调整平均Ridit值=各科室平均Ridit值+各科室抢救危重病人比值作为临床科室风险系数.并根据其可信区间将临床科室分为一、二、三类临床风险科室。结论每月计算调整平均Ritil值作为临床科室风险系数并分类比较客观准确地动态反映了临床科室收治病人和临床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2.
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计算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的方法.方法选取病案病例分型和抢救危重病人次数资料,应用Ridit方法分析评价.结果计算得到调整平均Ridit值=各科室平均Ridit值 各科室抢救危重病人比值作为临床科室风险系数,并根据其可信区间将临床科室分为一、二、三类临床风险科室.结论每月计算调整平均Ridit值作为临床科室风险系数并分类,比较客观准确地动态反映了临床科室收治病人和临床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院的"三转一中心"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在日益深化的卫生改革大潮中,敢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制定出“三转一中心”这一经营策略,给我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谓“三转”即院领导班子围着一线科室主任转,定期召开科室主任会,主动了解科室所需和本人所存在的困难;科室主任围着医护人员转;医护人员围着病人转,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开展换位思考。“一中心”是医院的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医院实际床位设置使用情况的分析,为医院优化临床科室床位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提取某院2012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应用Excel2003统计软件,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出各科平均开放床位数的95%可信区间并据此分析。结果:某院2012年全年床位设置齐全的21个临床科室中7个科室床位设置比较合理,14个科室床位设置存在偏多或偏少现象。结论:21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需要调整的有11个科室,建议医院需要根据各临床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床位配置,采用动态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绩效工资中实行医护分开核算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病人选择医生”在全国各级医院中的普遍实施 ,医院经济管理的对象已由原来的科室逐步细化为医疗小组 ,原来以科室为单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医院的管理模式 ,如何考核评价一个医疗小组、一个护理单元的绩效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为此 ,我院于2002年初开始探索和尝试在绩效工资中将医护分开核算的模式 ,现已正式运行半年多 ,其效果明显 ,业务收入、住院病人、手术例数较同时期有明显提高 ,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一、具体方法1.医护分开核算中核算单元的划分。核算单元是医院进行绩效工资考核评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理优化配置医院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方法从医院HIS系统提取2013年度医疗统计报表数据,采用SPSS 16.0测算出各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30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合理的有14个科室,需要调整的有16个科室,医院临床科室存在病床配置不合理情况。结论通过对比合理区间与实际展开床位数,部分科室床位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我院建立心理科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病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院于1990年改心理咨询门诊为心理科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我院具体做法:①领导重视;②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③走内涵发展的路子;④突出专科特点;⑤科室对外定名;⑥加强与院内其他科室联系;⑦对费用进行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创建于2002年,是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从建科初期的19张病床发展到今天的72张病床,科室的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不足5年时间,肿瘤内科的综合实力已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我们体会到,科室要想快速、稳步发展,必须重视学科建设,规范特色管理,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家庭常用的一些药品中,不论中药、西药,有些名字只一字之差,而药性和疗效大不相同。所以买药或吃药前一定要看清药名,以免吃错药。 利血平和利血生 利血平是降血压药,适用于高血压病人;利血生是补血药,适用于贫血病人。 优降宁与优降糖 优降宁是降血压药,适用于高血压病人;优降糖是降血糖药,适用于糖尿病病人。 安定与安坦 安定是安眠药,适用于神经衰弱与失眠的病人;安坦是抗过动药,适用于各种震颤麻痹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摘要离开医院自身行为,去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在当前形势下,公立医院一要明确功能定位;二是坚持“三合理”诊疗原则,调整收费结构;三要实行等级服务,满足不用层次人群的需要;四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服务成本。以缓解病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2007~2008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2007~2008年剖宫产率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3例分娩者的病案首页进行登记,分为剖宫产和非剖宫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013例分娩者中,剖宫产率为43.3%,非剖宫产率56.7%。Logisf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强度为第1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分别为第2位和第3位。结论:目前长沙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除了生物医学因素外,还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代明甫  李倩 《现代保健》2009,(20):46-47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08年10月817例剖官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7例进行冲洗)和对照组(400例未冲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24h、72h体温以及术后72h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2h体温以及术后72h血常规中自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冲洗后发热及病理性血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剖宫产术中行腹腔及切口冲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统计85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愈合不良组与愈合良好组,对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850例剖宫产产妇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4.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羊膜腔感染是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羊膜腔感染是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产妇术前评估,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剖宫产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起到的作用。方法:通过研究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护理治疗的160例剖宫产孕妇,根据剖宫产孕妇接受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80例。其中这160例剖宫产妇分别接受相同情况下的手术前剖宫产护理。对研究组80例剖宫产妇在常规剖宫产护理的同时再采取人性化护理进行合理化护理。结果:依照相关数据分析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分析,对研究组和对照度进行剖宫产孕妇手术之前的综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孕妇进行相关剖宫产手术以后发现研究组综合观察评价分析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研究评价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帮助剖宫产孕妇缓解伤口的疼痛、可以帮助剖宫产孕妇稳定情绪。人性化护理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可以带来最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4~10月行剖宫产术的8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数字表法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催产素预防术后出血,观察组43例采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h、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对照组为7.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晓梅 《现代保健》2013,(20):49-50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选择的不同分娩方式将84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42例,剖宫产组4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孕妇的产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孕妇分娩后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不是剖宫产手术的绝对指征,应对无产可手术指征的孕妇给予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17.
The fear of malpractice liability is mentioned frequently as a cause of increased cesarean section rates, but without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s. This perception may be studied at an aggregate level by comparing malpractice insurance premiums, a proxy for liability risk, with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 rates. Both New York and Illinois are divided into territories for insurance rates; the premium was uniform within each territory over the period studied for each specialty. Premiums for obstetricians were linked to birth and procedure data from New York and Illinois hospitals for 1981 and 1983,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remium levels and the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 rat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mean cesarean rates by insurance premium territories in each State. A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increased insurance rates among territories and increased cesarean section rate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substantial impact was found on delivery decisions resulting from the fear of malpractice suits.  相似文献   

18.
第二产程剖宫产改良式托取胎头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改良式托取胎头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第二产程剖宫产病例,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子宫切口撕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产褥期并发症.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改良式托取胎头明显优于常规手法,在避免子宫切口撕裂、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Concurrent analysis (CA) is a process of synthesizing conceptually equivalent data for the purpose of producing a coherent and predictive model in social science. The process of CA is detailed. In short, CA uses Thagard's concept of coherence as a method of explicating links between mental representations. The product is a wide analysis of all pertinent data. This paper provides a philosophical justification for the need and function of CA.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reviews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etasynthetic liter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hat CA can be initially understood as a branch of this type of synthesis. The second section links Risjord's post-paradigmatic position to Rorty's version of pragmatism in order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f coherence to these views. The reason for linking these issues is that CA is grounded in rejection of ontological priority. Instead it prioritises a pragmatic conception of coherence. The final section details the mechanics of CA. Concurrent analysis is presented as the most coherent method of synthesizing certain types of narrative evidence if pragmatism is prioritized over ontology. Examples are given from published studies using CA to illustrate the detail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product. The examples show that CA appears useful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se circumstances will be specified, and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method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纱布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4年我院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采用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治疗的5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导致出血的原因分成3组,其中宫缩乏力29例,胎盘因素19例,两种因素叠加11例。59例中成功57例,总有效率96.61%。结果此方法用于控制产后出血的成功率高,减少了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率。结论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尤其对胎盘剥离面渗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论对剖宫产或阴道分娩者均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