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急症,以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结核最为常见[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气胸致全身广泛性皮下气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于2007年12月10日收治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右侧自发性气胸病人,经胸腔闭式引流,第10天出现全身广泛性皮下气肿,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胸多采用内科治疗为主。若肺压缩超过30%症状明显者,给予胸腔抽气或闭式引流后,症状可望缓解。但其可发生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液气胸、血气购等并发症。1病例介绍患者男,84岁,于1995年11月ZO日因咳嗽、胸闷、心悸。气促,伴双下肢浮肿1个月入院。呼吸3O次份、端坐呼吸,涌状胸,左下肺叩诊浊音,右上肺叩诊鼓音。X线片示:肺底积波、右肺中叶肺不张。11月27日呼吸困难加重,复查X线片示:右侧气胸肺压缩90%以上。立即于右脚第二助间锁骨中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呼吸困难有所减轻,呼吸24次/分。术后第三天出现广泛性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65例诊断明确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组:①当肺压缩〈30%时,予以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治疗原发病,促使肺腹胀;②肺压缩30%-50%,胸穿抽气促使肺复张,或者抽气无效后予以胸腔插管闭式引流促使肺复张;③肺压缩〉50%时,无明显呼吸困难,予以抽气治疗。对于呼吸困难伴纵隔及皮下气肿者,考虑为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予以闭式引流术。结果65例患者经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两周之内治愈63例,1例转外科手术,1例死亡。结论自发性气胸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分别及时采用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双侧急性多发性包裹性脓气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病死率高,治疗上亦比较棘手,近年来我们碰到2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男,10岁。因左小腿肿痛伴功能障碍3天入院。诊断为左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入院时发现右肺呼吸音较弱,有少许湿性啰音。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入院后第7天,出现呼吸困难,经拍片发现右侧多发性包裹性气胸、纵隔疝,即给予右第2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水封瓶水往波动差(<1厘米水柱)。呼吸困难未见明显缓解,第11天症状加重,经照片发现双侧多发性液气胸,纵隔气肿。即送手术室行双侧第8肋间闭式引流。插管后双侧水封瓶水柱波动差(<  相似文献   

5.
皮下及纵隔气肿是自发性气胸肋间插管闭式引流后的并发症之一,气体可沿全身皮下蔓延。颈部皮下及纵膈气肿,可致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循环受阻,自觉心慌、气促,头痛头昏,如不及时处理将有致命性危险。本文报导20例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后引起的皮下及纵隔气肿的原因及处理,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胸腔闭式引流术一直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主要手段,引流期间可能发生皮下气肿,然而大量的皮下气肿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加重肺部通气功能障碍,更有甚者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1-2])。本研究对2例胸腔闭式引流后发生大量皮下气肿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病例介绍病人,男,66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年,多次住院治疗,2h前突发气喘,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端坐位,颈静脉怒张,大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恶性胸腔积液并癌性气胸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恶性胸腔积液引流过程中发生癌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入院,次日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经胸腔积液病理检查证实腺癌,18F-脱氧葡萄糖检查诊断为右肺癌伴胸膜转移。胸腔积液量渐减少后改行胸腔持续开放引流,入院第9天发现液气胸。经胸腔引流积气、积液,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口服吉非替尼等治疗,气胸及胸腔积液控制,临床症状缓解出院,随访8个月病情无进展。结论癌性气胸极少见,恶性胸腔积液引流后可发生气胸,应引起临床重视。恶性胸腔积液并癌性气胸需结合胸腔引流、胸膜腔及全身应用抗肿瘤药物等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气胸病人胸腔排气减压,促进肺复张的确实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引流不畅,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胸腔内气体可经手术创口缝隙中沿导管逸至皮下,形成皮下气肿,严重者,气体可上达颈部皮下,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导致病情复杂化和严重性。因此,及时排除引流障碍,保证引流通畅,是治疗气胸成败的关键。在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的今天,提高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52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引流时间、脱管发生率及皮下气肿发生情况及引流管阻塞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脱管率及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效果优于传统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肺部手术后,皮下气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并发症,大面积皮下气肿常并发张力性气胸,危及患者生命,应及时做好相应处理。重视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胸闷及皮下气肿的变化,配合医生做好胸腔引流管置入的物品准备,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经及时治疗及护理,患者48小时大面积皮下气肿消退,住院1周康复出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掌握如何及时发现并做好大面积皮下气肿的护理。方法: 1例患者肺癌术后并发双侧气胸,继发大面积皮下气肿,小结该病例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胸管置入,闭式胸腔引流后,患者48小时大面积皮下气肿消退,住院1周康复出院。结论:皮下气肿的及时发现和认真护理及其重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可避免症状加重,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读了贵刊1989年第9期刊登的《胸腔闭式引流引起皮下、纵隔气肿的原因及处理》一文后,颇有收获,现根据我们工作中一些体会谈点看法。1.文中提出“少数气胸伴皮下气肿者,虽更换引流管,仍无法阻止皮下气肿蔓延,说明破口过大,这时须更换更粗的引流管,并须将插引流管处的皮肤缝线剪开,敞开引流,使气胸与大气相通,可避免皮下  相似文献   

12.
胸腔闭式引流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萍  马德华 《护理研究》2004,18(14):1263-1263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液气胸的主要手段之一,早期胸腔闭式引流可排除胸腔内的积气、积液,使肺复张,预防纵隔扑动,消除胸膜残腔,减少并发症,利于病人康复[1] 。术后因护理不到位,常有异常情况发生。通过对9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观察,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 0 0 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98例气胸及液气胸病人,男79例,女19例;年龄18岁~76岁。除4例行抽液抽气保守治疗外,其余均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94例病人中,出现皮下气肿10例,引流管阻塞4例,插管后疼痛10例,胸腔感染3例,经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后全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我院心胸外科于2004年9月-2009年8月经电视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病人18例,效果良好,现将老年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同时进行肺大泡切除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5岁~75岁,平均53岁;病人均为自发性气胸入院,入院后经CT检查均显示为双侧肺大泡,其中左侧肺大泡致气胸7例,右侧肺大泡致气胸8例,双侧气胸3例.术前双侧胸腔闭式引流8例,左侧胸腔闭式引流6例,右侧胸腔闭式引流4例.术前引流10 d~25 d,术后平均引流4.5 d,住院14 d~20 d,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术后复发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 ,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3岁 ,因呼吸困难 2d ,呼吸频率为 6 0~ 70次 /min ,面色、口唇发绀 ,咯出脓性血痰 ,血压 75 / 45mmHg ,血气分析提示PaO2 38.4mmHg ,PaCO2 34 .1mmHg,以“重症肺炎”收住入院。入院后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后第 2天出现左侧气胸 (肺压缩 70 %) ,第 3天又出现右侧气胸 (肺压缩 90 %) ,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右侧胸引管放置 2d后肺复张予拔管 ,左侧气胸胸膜破口经久不愈 ,后经自体血 2 0…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88年3月到1991年7月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4例,其中3例被误诊,报告如下。例1:男,55岁。酒后呕吐及胸腹部剧烈疼痛3小时入院,既往有“阑尾炎”发作史,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炎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发现颈胸部皮下气肿,胸透示右侧液气胸,遂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当引流出大量食糜才考虑自发性食管破裂。剖胸探查发现食管中下段呈纵形撕裂,裂口长11cm,行手术修补加胸腔冲洗引流,术后并发缝合口瘘,感染严重。高热难以控制。入院第九天死于中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16.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讨论的内容是外伤性右主支气管断裂的护理,下面请主讲护士报告病情。主讲护士患者,女,22岁。车祸致使头部、右胸部外伤,感胸闷,气促,胸痛4小时入科治疗。入院后检查:急性病容,鼻翼扇动,呼吸急促,气管及纵隔向右侧稍偏移,听诊右肺呼吸音低,胸部X片示:右侧气胸,右2-4肋骨骨折。入科后给予镇静,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抗感染处理,术后呼吸音无明显恢复,引流液内持续有大量气泡;术后第3天右侧颈部出现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液中有40-50毫升血液,胸片示气胸仍存,右肺压缩80%,肺尘坠落在膈上,故考虑为右主支气管断裂,经术前准备于伤后第4天在全麻加双腔管插管下作支纤管镜检查,证实为右主支气管五隆凸处完全断裂,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生活结构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的风险也很高。自发性气胸是最常见的气胸,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者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胞自行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而产生[1]。胸腔引流术一直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主要手段,引流期间可能发生皮下气肿,然而大量的皮下气肿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肺部通气功能障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科2018年8月收治1例老年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自发性气胸,给予安置胸腔闭式引流致大量皮下气肿,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皮下气肿消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气、血胸是外科的常见病。过去作胸腔闭式引流时,通常应用较粗的胸腔引流管,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并且易发生脱管,广泛性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和引流不通畅等并发症。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改用气囊导尿管治疗创伤性气、血胸1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9.
钟小清 《护理研究》2007,21(6):512-513
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胸腔闭式引流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是临床治疗气胸常用的方法。传统的肋间切开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复杂且创伤大,不但易出现肋间血管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引流口渗液等并发症,而且病人置管后出现疼痛不适。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的23例交通性气胸的病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胸腔,在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交通性气胸,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0岁~75岁。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确诊交…  相似文献   

20.
对全身弥漫性皮下气肿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77岁.主因间断呼吸困难伴咳痰、乏力半月加重1 d.患者于2011-04-05左右无明显诱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更为明显,同时伴有胸闷、心悸、咳痰、咳黄白色黏痰,前往当地县医院就诊,查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左肺感染,给予控制感染、胸腔穿刺第3次抽胸水后反而呼吸困难较前加重,出现出汗、喘息明显,2011-04-19复查胸片提示:液气胸,右肺压缩60%~70%,随即胸腔穿刺抽气后并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持续引流气体,为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门诊以肺部感染、液气胸(右侧)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