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设置汛期防洪限制,减少专用防洪库容;在满足水库本身及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使防洪库容尽量与兴利相结合即汛期利用部分兴利库容防洪,这部分库容为防洪与兴利共用,称为重复库容(亦称结合库容),重复库容汛后恢复为兴利库容,以达到减少投资提高综合利用效益之目的。防洪库容与兴库容是否结合和结合多少,不公取决于水库的调节能力、洪水特性及河川径流的变化规律,而且还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要经过分析比  相似文献   

2.
分别介绍了水库的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水库的特征水位包括6个内容,分别是死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水库的特征库容包括6个内容,分别是死库容、兴利库容、结合库容、防洪库容、调洪库容及总库容。分析总结了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概念,并分析了水库在防洪兴利不结合和防洪兴利部分结合时,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尼尔基水利枢纽设不同的防洪库容对下游防洪作用不同的特点 ,经多种方案比较分析 ,最终确定尼尔基水利枢纽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的合理配置是 :正常蓄水位216m ,相应库容63.35亿m3 ,死水位195m ,相应库容5.25亿m3 ,兴利库容58.1亿m3,汛限水位212.6m ,相应库容48.28亿m3,防洪高水位217.7m ,相应库容71.96亿m3,防洪库容23.68亿m3 ,防洪兴利库容为15.07亿m3  相似文献   

4.
优化防洪调度合理确定大藤峡水利枢纽防洪库容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西江流域的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但由于正常淹没实物指标大且存在防洪超蓄运用问题,导致工程迟迟不能立项.为促使大藤峡工程顺利实施,珠江委在新一轮《珠江流域防洪规划》中,调整思路,对大藤峡的防洪调度规则、防洪库容规模、起调水位及调洪任务进行优化,在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兴利库容与防洪库容完全结合,大大减少了水库正常淹没的实物指标,避免了水库调洪超蓄运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水库闲置库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水库由于汛前实际蓄水位达不到汛前限制水位形成闲置库容。本文对闲置库容能否作为防洪库容来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水库防洪兴利时历年综合调节计算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目的是引起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提高水库防洪兴利库容,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庄里水库是一座具有供水、防洪等综合功能的大(2)型水库,水库供水主要是满足鲁南煤化工基地工业和羊庄镇农田灌溉的需水要求。为合理确定庄里水库的兴利库容,拟定不同规模兴利库容进行了供水调算。通过供水效益、库区的淹没情况、工程量和投资、施工工期、蒸发渗漏量、经济指标等对庄里水库不同规模兴利库容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兴利库容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多沙河流水库堆沙库容参加兴利调节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沙河流水库堆沙库容参加兴利调节计算陈启新,王丽丽(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库库容指标是由堆沙库容(死库容)、兴利库容及水库防洪库容组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而供、需水量适时性也差,且含沙量一般都很大,为了兴利必须蓄水调节,且调节...  相似文献   

9.
山区县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小型水库,相对投资较大,效益偏低。那么对中小型水库,不扩大工程规模,有什么工程效益潜力可挖呢?将占总库容三分之一多的防洪库容,部分地防洪、灌溉双向利用是完全可能的。即在开敝式溢洪道堰顶,采取工程措施,截留防洪库容为兴利库容,提高工程效益。下面以西丰县中和水库为例加以说明。中和水库正常高水位为59.12m,正常库容55万m3,死库容4.2万m3,兴利库容50.8万m3。1调洪演算通过调洪演算确定防洪库容、溢洪道宽度、溢洪水深。资料:起调水位59.12m,频率P=0.5%,M=1…  相似文献   

10.
巴家嘴水库为多泥沙河流水库,淤积问题较为突出。2019年实测兴利库容仅为2008年的20%,总库容约为2008年的67%,略大于2004年加固设计报告计算的2038年库容,淤积十分严重。文章在库容测量与泄流能力复核基础上,对大坝防洪能力进行了复核计算,提出了水库调度运用方式,以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一)庫容重迭使用的意义以往水庫規划,沒有認真考虑,充分发揮蓄水庫容的互相調节作用,对总庫容的决定一直是采用兴利庫容与防洪庫容相迭加的办法。根据最近几年来的資料騐証,这样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与勤儉办水利的方針。在总路线的鼓舞下,我们打破一向認为資料不多,沒有办法研究技术較为复杂的库容重迭使用問題,提出应尽量利用汛前兴利库容中調节放空部分的庫容攔蓄洪水,减少总車容,降低工程造价,节約投資;在汛后尽量利用防洪库容攔蓄徑流,扩大水利效益。  相似文献   

12.
董霞 《东北水利水电》2011,29(9):53-54,61
文章以太子河流域观音阁和参窝水库总的防洪库容补偿调度为实例,阐述水库群防洪库容补偿调度的理论,从而使串联水库的下库—参窝水库的汛限水位得到动态抬高,使参窝水库的兴利库容增加,从而水库的供水效益和发电效益得到提高,同时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库库容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圣益  李成国 《人民长江》2007,38(10):98-99
水库库容是水利枢纽设计和运营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确定装机容量、大坝高度、泄洪设施、兴利蓄水位、防洪蓄水位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库容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是对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的运营管理决策、动库容研究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对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调峰水位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坝安全考虑的重要参数,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水库汛限水位及防洪库容的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平 《治淮》2001,(1):20-21
水库工程管理和调度是完成水库规划建设中各项任务的重要手段。一座水库(尤其大型水库)的规划兴建,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如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养殖等,为了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水库设计部门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一般都提出工程竣工后的调度运用方案或计划,明确水库不同库容的使用对象和调度方法,水库管理部门据此控制水库的正常运行和调度,以完成规定的防洪、兴利等任务。  相似文献   

15.
防洪与兴利有机结合,对工程的设计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防洪和兴利的结合方式有三种:(1)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结合(2)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部分结合(3)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不结合。从节约工程投资的角度尽可能的让防洪与兴利结合。根据水库的来水及需水过程,在不设置防洪限制水位的情况下,以满足需求而确定的正常蓄水位为基础,在设计保证率下如后汛期(汛限时段外)主要蓄水期保证供水后能蓄满,水库应采取防洪与兴利完全结合的方式;如保证供水后仍有多余水量,但不能蓄满,水库应采取防洪与兴利部分结合的方式;如保证供水后无多余水量或保证不了供水需求,水库应采取防洪与兴利完全不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水库兴利调算是通过水库来水、用水、可供水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以确定水库兴利库容或可供水量。水库兴利调算为确定工程规模、效益、运用方式和特征值等提供依据,概率法(库容相加法)是水库兴利调算的方法之一,在工程设计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年调节水库概率法(库容相加法)计算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分析旨在为工程设计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同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平原水库引水为非天然径流,入库径流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匀。其兴利库容调节计算不仅取决于拟建水库的运行方式,还受水库充水过程的影响。本文根据平原水库特点,基于传统水库库容兴利调节计算,以冠县店子水库为例,探讨南水北调平原水库兴利库容调节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水库设计和实际运用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和防洪、兴利要求制订合理的调度方式,以便在确保大坝安全、满足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防洪库容结合兴利(调节径流,提高发电和灌溉效益)以及降低一般洪水年份的  相似文献   

19.
水库有效库容调度程序的研制E.C.卡坎尼等主题词兴利库容水库调度优化调度调节计算数字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建立水库有效管理的运行调度程序模拟模型。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水库演算方法和具有库容及用水约束条件的效益和风险函数优化方法。该模型曾在希腊电力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研究遭遇不同类型洪水时不同水库之间防洪库容利用等效关系,结合马斯京根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分析了河道洪水演进对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然后提出水库群防洪库容利用等效比及其计算方法,最后以锦屏一级、二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对枝城站的联合防洪补偿调度为例,分析遭遇6场有代表性设计洪水时,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等效比。研究结果表明:(1)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等效比大于等于1,且随上游水库与三峡水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2)随着三峡水库使用防洪库容的减少,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等效比逐渐增大;(3)上游水库可控制洪水占三峡水库入库洪水比例越大,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利用等效比越小;(4)防洪库容利用等效比随着枝城站天然洪水超标历时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并趋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