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族人腋臭大汗腺的分布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对腋臭大汗腺分布的范围和层次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腋部皮肤组织结构特点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取腋部皮肤和皮下组织送检,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大汗腺在皮肤组织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皮肤组织的关系.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刮、剪刀修剪的方法治疗腋臭.结果:腋臭患者大汗腺分布的广度和深度与腋毛毛囊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真皮网状层及浅层脂肪.本组56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腋臭大汗腺分布的广度和深度与腋毛毛囊的分布基本相同.采取肿胀麻醉、负压吸刮、剪刀修剪的方法治疗腋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腋臭的病理基础及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腋臭患者大汗腺的组织学结构及分析腋臭的病因,为小切口真皮深层摘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提供病理依据及探讨其效果。方法腋臭患者和腋部皮肤20例,正常人群腋部皮肤8例,肉眼观察皮肤的特征,并制成光镜观察的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标本的大汗腺分布层次、量、结构和功能。对121位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真皮深层摘除大汗腺的手术方法。结果大汗腺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浅层,与对照组比较,腋臭组大汗腺的量显著增多,腺上皮呈柱状或立方细胞,可见断头分泌,腺腔明显扩大,分泌物积聚。对121例患者经6-18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结论大汗腺组织学的改变是产生腋臭的主要病因;小切口真皮深层摘除大汗腺是治疗腋臭的一种损伤小,疗效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微创直视下大汗腺摘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微创直视下行大汗腺摘除手术,术后进行随访并随机抽取3例做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8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仅2例残留气味,经同法二次手术后效果满意.所有患者获随访3~36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无坏死,上肢功能未受影响.病理结果 :术前组真皮深层至皮下脂肪浅层有大量大汗腺组织,术后组真皮全层内未见明显大汗腺组织.结论 对腋臭患者行微创直视下大汗腺摘除术,可以达到治疗彻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无功能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腋臭大汗腺层剪除术的临床和病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腋窝大汗腺层剪除术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临床220例腋臭大汗腺层剪除手术治疗效果,并对10例腋臭区皮肤行术前和术后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手术去除大汗腺的范围和层次。结果:随访1年,接受本方法治疗的患者腋区异味均消失或不明显。病理学观察:大汗腺层剪除术的手术范围应为腋毛分布区;手术层次在全层皮下方和皮下脂肪浅层之间,即可去除大汗腺,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腋窝大汗腺层剪除手术可去除大汗腺,达到治疗腋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两种美容术式治疗腋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腋臭患者分别进行小切口搔刮法、大汗腺修剪法治疗,寻找安全有效、复发率更低的去除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2009年6月~2010年5月间选择90例腋臭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清除大汗腺的手术方法,随访3~6个月。对手术前后的气味、病理切片大汗腺残留、瘢痕是否明显、固定时间长短和其他的外科并发症(如血肿、皮瓣坏死、伤口裂开和切口感染等)进行对比。结果:大汗腺修剪法治疗组的复发率和病理切片大汗腺残留率均低于小切口搔刮治疗组,两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小切口搔刮法术后瘢痕不明显,术后固定时间少于大汗腺修剪法治疗组。结论:大汗腺修剪法治疗腋臭复发率和病理切片大汗腺残留率均低,是手术治疗腋臭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腋窝皱襞线小切口“直观下拿捏翻转”大汗腺剪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笔者科室治疗68例(133侧)腋臭患者。术中顺腋窝皱襞线做一长1.5~2.0 cm切口,组织剪沿浅表脂肪层与浅筋膜间剥离至腋毛区外约1 cm,肩关节充分外展,眼科小弯剪在盲视下修剪皮瓣下脂肪和大汗腺组织;内收肩关节,“直观下拿捏翻转”已剪薄的皮瓣,直视下修剪残余大汗腺组织。自粘弹力绷带“8”字包扎固定。结果:腋臭治疗总有效率为98.49%,并发症发生率1.5%,术后随访1~3年,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腋窝皱襞线小切口“直观下拿捏翻转”大汗腺剪除术治疗腋臭,效果良好且并发症较少,方法简便易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电凝法去除腋毛区域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在腋毛区域沿皮肤皱褶作一切口(或者两平行切口),首先于创缘两侧作皮下潜行分离暴露腋区大汗腺和毛囊,再行电凝法破坏皮瓣上呈点状分布的大汗腺,术后加压包扎.结果 本组16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疗效,腋臭消失,切口一期愈合,无明显瘢痕,肩部无活动障碍.结论 电凝法治疗腋臭效果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可成为治疗腋臭术式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84例采用微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清除术的腋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随访6~20个月,腋臭气味减淡或消失,并发症少。结论微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腋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污垢被细菌分解后,散发出特殊臭味,为皮肤科常见病[1].因气候环境因素,腋臭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极大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腋窝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浅层,分为分泌部和排泄部,排泄部开口于毛囊漏斗部位[2].根据这一解剖特点,只要去除皮下脂肪层毛囊周围的大汗腺即可明显减轻腋臭症状.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4月,采用顺腋纹方向小切口法搔刮清除大汗腺和毛囊治疗腋臭患者312例,愈后瘢痕不明显,获得良好效果.但也出现相关并发症,如术后血肿、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等.近年来我科认真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经验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腋臭是因腋部大汗腺的异常分泌,再经细菌分解所致.其臭味轻重不同且难闻,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而且会给患者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笔者采用腋皱襞切口联合抽吸法治疗腋臭患者33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肿胀麻醉下刮吸结合皮肤切除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采用腋部切口,肿胀麻醉下刮吸结合皮肤切除术去除大汗腺等组织治疗腋臭.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腋部气味消失,效果良好.结论:肿胀麻醉下刮吸结合皮肤切除术治疗腋臭的方法简易,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腋臭俗称“狐臭”,是由腋窝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后经细菌分离,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社交,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肿胀麻醉技术下小切口皮下搔刮大汗腺治疗腋臭65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层脂肪抽吸治疗腋臭8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腋毛区皮下全层脂肪抽吸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腋毛区皮下至深筋膜间全层脂肪组织,从而彻底清除大汗腺,进一步提高腋臭治愈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一次手术治愈率达94%,因术后复发二次抽吸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皮下全层脂肪抽吸治疗腋臭是一种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易被广大腋臭患者接受的疗法.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摘除大汗腺治疗腋臭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郑丹宁  李青峰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19-420,C003
目的:皮肤切除、真皮下组织修剪等治疗腋臭的手术,常造成腋部瘢痕、皮肤坏死等情况,本文应用小切口大汗腺单纯摘除方法,希望探讨一种损伤小且效果好的腋臭治疗手术。方法:对21位18~24岁女性腋臭患者,采用摘除大汗腺的手术方法治疗。行平行腋窝皱襞小切口入路,分离全腋区皮下浅层,直视下逐个挑剪去除大汗腺腺体,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术后七天拆线。结果:术后经6~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腋臭味明显减轻。病理切片示所摘取组织为典型的大汗腺组织。结论:大汗腺可以被准确识别,单纯摘除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损伤小的腋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皱襞切口修剪加CO2激光汽化大汗腺治疗腋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皱襞切口修剪加CO2激光汽化大汗腺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55例腋臭患者实施皱襞切口剪除皮下大汗腺,同时用CO2激光汽化凝固位于真皮深层的大汗腺。结果:55例患者术后分离区周围皮下瘀斑3例,无一例切口感染,皮瓣缺血坏死。术后随访1 ̄48个月,闻不到异味,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感满意。结论:采取手术修剪皮下大汗腺与CO2激光汽化真皮层内的大汗腺相结合,符合彻底去除腋窝大汗腺治疗腋臭要求,实践证明该方法疗效肯定,且设备条件要求低,操作简单,不失为一种较为彻底根治腋臭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郝晨晟  王屋金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701-1702
目的:观察小切口真皮深层摘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180位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真皮深层摘除大汗腺的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180例患者经术后6~1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结论:小切口真皮深层摘除大汗腺是治疗腋臭是一种损伤小、疗效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腋臭患者和正常人腋部大汗腺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大汗腺分泌活动的周期。对两种人群大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和大汗腺分泌物气味结合蛋白(apocri ne secreti on odor-bi ndi ng protei n,ASOB)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腋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腋部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大汗腺不同分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 mmunohi stochemi stry)和免疫印迹法(eWstern bl otti ng)检测腋臭组与对照组大汗腺组织中AR和ASOB在大汗腺以及不同分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使用Image-Pro Pl us 5.0和Fl uorChemFC2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具有周期性,可分为活跃期和静息期;②腋臭组中AR和ASO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③AR和ASOB在大汗腺不同分泌时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AR和ASOB在两组人群相同分泌时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AR和ASOB在腋臭大汗腺中的表达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AR和ASOB在腋臭患者大汗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同时增多,它们可能在腋臭发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腋下皱襞多个小切口大汗腺修剪腋臭治疗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病例资料完整的腋臭患者,作为治疗组,手术方法为腋下皱襞多个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另外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就诊的87例腋臭患者作为对照组,手术方法为腋下皱襞单切口大汗腺修剪术。采用Park和Skin腋臭分级,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腋臭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腋臭治愈率、血肿发生率、皮瓣表皮脱失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切口瘢痕增生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10.5±1.2)d,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4.2±1.6)d,两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腋下皱襞多切口大汗腺修剪腋臭治疗术可以减少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腋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过度分泌,其排泄的汗液被皮面附存的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异臭味[1],常影响患者的情绪和人际交往.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采用顺腋横纹双平行小切口治疗腋臭患者8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本院65例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分析。结果:平均每侧腋臭手术时间40mi n,出血约50ml。术后单侧切口愈合延迟一例,换药2次后愈合;术后单侧皮下小血肿1例,自行吸收;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随访患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小切口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