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06年,网络上最热闹的事件恐怕要数“韩白之争”了。争论双方都是当今文坛颇有影响的人物,一方是“80后”中的明星作家韩寒,一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先生。论战起因是白烨写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始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6期,后搁入白烨建于新浪网的名人博客,文章认为,“80后”作家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票友”,尚未进入文坛,因为他们很少在文学期刊上亮相。该文一出,立即引起“80后”作家韩寒的强烈反应,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了一篇题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的文章,对当…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三位“80后”写手推出一套号称“告别80后”的文 丛,公开表示要撕掉“80后”这一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 色。自此,轰轰烈烈地告别“80后”的活动进入公众视听,数十 位知名“80后”写手集体签名要告别“80后”这个群体。 针对“80后”写作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发展,本刊 今年第一期采访过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了一组文章进行过讨 论,而这次的“告别”宣言究竟意味着“80后”的集体告别还是 又一次商业炒作?本刊再次走访白烨请他对此发表看法,并发 表眉睫的文章及“80后”作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80后":徘徊在市场与文学、追捧与冷落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出版《三重门》开始,“80后”写于开始陆续登场,短短几年时间。从文学界到出版界,“80后”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当然,就在这些少年写手的文字在同龄人中间广为传播的同时。对“80后”写作的批判也始终没有间断。 在大文化的语境中,“80后”现象究竟如何正确客观地看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本期,梁晓声、白烨、曹文轩等作家、学者以及“80后”的“本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鄙文《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刊出后。引来郭德茂先生的一篇驳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期)。谓鄙文所列举之古文例句不足以推翻胡适等人对林琴南"方姚卒不  相似文献   

5.
程巍先生的文章《为林琴南一辨——"方姚卒不之踣"析》(见《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发表后,我提出了不同意见。拙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见同刊2008年1期,以下简称《重析》)发表后,程巍先生又发表了《"方姚卒不之踣"案的大政治和小政治——兼答郭德茂先生》(见同刊2008年2期,以下简称《兼答》)。程先生积极执著、务实求真的精神令我感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同意见正可以通过相互商量切磋,乃至驳难针砭,才可以逐步明辨是非,进而推动学术进步。而程先生认真积极的学术态度,正是当下我们应该倡导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评论家。1999年以来,主持遍选“年度中国文论选”和“年度中国文坛纪事”。 2006年2月,白烨在博客上发表《“80后”的现状与未来》一文,称目前的“80后”还只是文艺爱好者,走上了市场但还没有走上文坛。韩寒在5月2日写文驳斥,从而引发鼓噪一时的“韩白之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0后作家"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的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许佳等.进入本世纪后,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数年举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写手,使"80后"文学群体愈来愈壮观,在文坛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一 1936年北大招生考试国文考卷文法改错题下有一小题:"方姚卒不之踣."若考生知道此句背后的掌故,知道它出自林琴南1917年2月发表的《论古文之不当废》,知道胡适曾拿它让林琴南名声扫地和刘半农在《复王敬轩书》中揪住它不放,那他就会按胡适的方式来批改它:此句不通,"踣"为自动词,前面不当有止词"之";可以说"方姚卒不踣",亦可以说"方姚卒不因之而踣",但不可说"方姚卒不之踣".此乃满分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9.
《猎杀"红十月"号》是汤姆·克兰西的第一本小说,美国海军学会出版社是一家专业出版社,从未出版过虚构类图书,《猎杀"红十月"号》是海军学会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小说.美国总统里根称赞《猎杀"红十月"号》是一个"完美的故事".里根的赞语把《猎杀"红十月"号》推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汤姆·克兰西成为上世纪80-90年代超级畅销书作家.《猎杀"红十月"号》的出版过程充满了运气和偶然.  相似文献   

10.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1,(4):24-26,35
美国海军学会出版社是一家专业出版社,从未出版过虚构类图书,《猎杀"红十月"号》是海军学会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本书也是汤姆·克兰西的第一本小说.美国总统里根称赞《猎杀"红十月"号》是一个"完美的故事".里根的赞语把《猎杀"红十月"号》推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汤姆·克兰西成为上世纪80-90年代超级畅销书作家.《猎杀"红十月"号》的出版过程充满了运气和偶然.  相似文献   

11.
两汉朝的图书收藏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我国古代官府藏书体系的确立时期,汉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两汉对图书重藏,更重整理与利用,利用官府所藏编著史书,成绩斐然。两汉私家藏书与前秦相比,成绩突出,并直接对隋唐私家藏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杂文学背景下,汉代官文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学光彩,且与宏阔朴健之大汉气象一脉相承。汉代官文书有长篇深论、引经稽古之宏大气势,也有经世致用、文死谏之健迈气格,成为后世称颂、蓬勃向上的大汉气象在政治文化领域之投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期刊文献的引文进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调查选用了1990—1996年间的23种中文科技期刊的6505篇文章,根据研究的需要统计了引用文献的数量、语种、类型等,对统计结果与70年代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期刊文献引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汉代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在丧葬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古代艺术珍品,今天依然有其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汉是我国古代官府藏书体系的确立时期,汉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两汉对图书重藏,更重整理与利用,利用官府所藏编著史书,成绩斐然。两汉私家藏书与前秦相比,成绩突出,并直接对隋唐对隋唐私家藏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中国文献学的奠基时期和繁荣时期。论文阐述了汉代文献学的发展和文献学家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韩继章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先生引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持续创新和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特点,并分析了韩继章先生在《图书馆》杂志的学术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整理者言:韩慧如,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党的电台报务员原型之一秦鸿钧烈士的夫人,曾协助姐夫陈为人保护中共中央地下档案库,协助秦鸿钧开展秘密电台工作,并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1949年3月17日深夜,韩慧如夫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秦鸿钧在上海解放前夕的5月7日惨遭杀害,韩慧如则在5月25日成功越狱。解放后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于2009年5月26日去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19.
汉代上计制度和上计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秦汉时期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形成了重要的上计制度 ,随之形成了大量上计档案 ,汉代上计管理工作由汉丞相负责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管理机构。从上计的内容上分析 ,上计档案的管理是有一定规章的 ,特别从地方出土的简牍档案中反映出汉代文书档案从制作、上报及保存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汉代建立了十分有特色的官吏监察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创建了地方机关对中央官员进行监察的机制,强化了地方机关对中央官员的监督。第二个方面,创建了拥有独立侦查权、审判权的监察机构——司隶校尉组织,能够对自己所纠弹的官吏犯罪行为独立侦查、审判,有利于监察机关摆脱行政机关的干预,独立行使监察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