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角形涤纶长丝织物的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瑞超  许志忠  赵呈建 《印染》2006,32(2):30-32
以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染色条件(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时间、浴比)下三角形涤纶长丝织物的染色效果(K/S值、L^+、C^+)进行测试,发现染料浓度是影响三角形涤纶长丝织物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不同染料浓度下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的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雪燕  魏征 《印染》1998,24(7):13-14,35
本文研究了经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纤维在降低染色温度、酸用量、缩短染色时间及减少染料用量条件下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毛纤维可在低温、低酸用量或缩短染色时间或减少染料用量的条件下染色,达到常规染色效果。此工艺节能、减小纤维损伤,减少染色污染,降低染色成本。  相似文献   

3.
吴焕岭  崔淑玲  刘金树 《丝绸》2007,(11):34-37
助剂CWL用于涤纶纤维热溶染色能够显著降低染色温度,具有较好的增深效果和显著的增溶作用。染浴中加入自制涤纶纤维低温染色助剂CWL2g/L,能够在低于正常染色温度30%T达到正常温度的染色深度,从而大幅度节约能源。添加助剂CWL2g/L后,在染料质量一体积分数15g/L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染料20g/L的染色深度,可以节约染料量25%。添加助剂后的染色试样能够保持良好的色牢度,断裂强力也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4.
羊绒纤维低温染色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温染色可以降低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提高纺纱性能.影响低温染色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染色温度与低温助剂.采用不同性质染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羊绒纤维染色,对染色后织物的外观手感、单纤维断裂强力、摩擦色牢度以及各种染料在低温助剂不同用量条件下对纤维上染率影响进行比较,提出了羊绒纤维低温染色的最佳工艺:染色温度80~85℃,低温助剂用量2%,并探讨了羊绒纤维低温染色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用国产酸性染料代替进口染料,同时加入氯化稀土进行山羊绒低温染色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及生产实践证明,在国产染料中加入少量氯化稀土进行山羊绒散纤维染色时,可以减少染料用量及助剂的品种和用量,缩短染色时间,降低染色温度,提高染色产品的色牢度、颜色鲜度和染色均匀性,减少纤维损伤,从而提高了纺织织造的制成率,还能改进织物手感,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黄素对PLA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在超声波环境下的染色动力学,并与常规染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时间下,超声波染色不仅能增加染料的上染率,缩短染色时间,而且能增大扩散系数,降低染色活化能,这些都表明超声波染色中染料更易上染纤维。  相似文献   

7.
活性染料对甲壳胺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何雪梅  唐人成 《印染》2004,30(5):1-5
讨论了中性盐用量、纯碱用量及染色温度对甲壳胺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比较了甲壳胺纤维、棉和羊毛的可染性。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剂及温度对染色的影响与所用的染料结构有关:中性盐对含4个以上磺酸基的染料起促染作用,对含3个以下磺酸基的染料起缓染作用;乙烯砜型或含乙烯砜染料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随纯碱用量的增加,其上染率和固着率降低;双一氯均三嗪类染料可在中温条件下染色,增加纯碱用量可提高其上染率和固着率。甲壳胺纤维的可染性远高于棉和羊毛,较容易染得深浓色。  相似文献   

8.
锦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染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度60-110℃、压力16—22MPa的超临界CO2试验条件下,对锦纶6和锦纶66织物进行染色,考察了影响超临界CO2染色的主要因素,测定了锦纶织物的耐摩擦牢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下,染料的上染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00气左右上染达到平衡;在一定温度下,染料上染量随着压力升高而增加:相同条件下锦纶6上染量高于锦纶66;不同染色条件下超临界CO2染色锦纶的耐摩色牢度不低于水浴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9.
竹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隋淑英  朱平  许长海  王炳  李汝勤 《印染》2006,32(1):11-15
选用直接菊黄G染料,研究了竹纤维染色动力学的几个参数,绘制了染色速率曲线,让明竹纤维的染色动力学特性优于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在同一染色条件下,测定了染料对竹纤维、粘胶纤维和棉纤维在不同染色时间下的扩散系数D,结果表明,竹纤维的扩散系数较大,且随染色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由半染时间和平衡上染百分率综合考虑得出,扩散系数D比染色速率常数(K’)更能充分说明,染料对竹纤维的上染性能较棉和粘胶好。  相似文献   

10.
分散染料结构与聚乳酸纤维染色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薛丽  唐人成 《印染》2007,33(10):1-5,9
通过对聚乳酸(PLA)纤维染色温度、染色色光、分散染料升温速率曲线、移染性和提升性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分散染料结构特性与PLA纤维染色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散染料结构与其染色温度几乎没有关系;偶氮苯染料的上染速度快于蒽醌染料,多数染料在80~105℃可完成吸附过程;分子尺寸小的染料的移染性能好;偶氮苯染料的提升性明显好于葸醌染料,无机性/有机性比值为0.8-1.1的染料提升性较好;与涤纶上的色光相比,偶氮苯染料在PLA纤维上呈明显的浅色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彩华 《纺织导报》2012,(7):134-136
本文介绍了蜂窝状微孔改性涤纶的孔隙结构与基本性能,采用阳离子染料对4种蜂窝状微孔改性涤纶与腈纶实施了两组染色实验,分别在不同染色温度和不同染料浓度条件下进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染料上染蜂窝状微孔改性涤纶的最佳染色温度为100℃,最佳染料浓度在1%~5%(o.w.f)之间。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常规和超声波条件下,采用弱酸性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对染色温度、染色时间、K/S值、耐摩擦色牢度等进行对比,研究了超声波作用频率及其对纤维结构、染料溶解情况的影响,得出了采用弱酸性染料在超声波作用下羊毛染色的最佳温度、时间,并对超声波的染色机理和其在羊毛染色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靛蓝的电化学还原及染色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靛蓝染料在电化学体系中的还原及其染色效果,并和还原剂还原染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化学还原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且还原速度快(35℃还原染色60min).和还原剂还原染色法比较,电化学还原染色速率和平衡上染百分率基本一致,染色牢度相同,匀染性较好.靛蓝染料可用电化学还原染色代替还原剂还原染色.  相似文献   

14.
对聚酯薄膜分散染料染色的皂洗牢度与染料的IOB、温度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染色温度越高,皂洗牢度越好;IOB越接近0.7的染料,皂洗牢度最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聚酯钮扣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5.
在自建的高压染色釜上,利用新合成的六只分散黄染料(分散黄1、2、3、4、5和6)对涤纶进行SFD实验.考察操作温度、压力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从而定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且对适宜工艺条件下的被染试样进行牢度测试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显著;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分散黄1~4为压力25MPa、温度120℃、染色时间100min,分散黄5为压力25MPa、温度110℃、染色时间100min.分散黄6为压力23MPa、温度110℃、染色时间100min,且较容易实现;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最大(平衡)染色深度K/S值.染料结构对牢度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牢度效果。通过研究.可充分显示SFD工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且这些新合成的分散黄染料可成功应用于SFD。  相似文献   

16.
李启光  沈建琴 《丝绸》1992,(6):20-23
阐述了用特定的染料、助剂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化学处理—染色加工,从而把从属于自然的朦胧美表达于织物上的新型染色方法,并讨论了底色染料的勾染性、染浴pH值、染液温度、染色时间对底纹染色的影响和起花剂、起花温度、助花剂、保花剂、染料结构对起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竹纤维的染色热力学性能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直接菊黄G染料,研究了竹纤维染色热力学的几个参数,作出了竹纤维的吸附等温线,测得了竹纤维的有效吸附体积,计算了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并与棉纤维和粘胶纤维作了对比.验证了竹纤维、粘胶纤维的吸附等温线类似,对染料的吸附均符合弗莱因德利胥经验方程式;实验结果与文献所求得的棉和粘胶纤维的数值非常接近.研究结果表明,用直接菊黄G在同一温度下染色,竹纤维的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都比棉和粘胶纤维要高.  相似文献   

18.
直接染料高温染色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根 《染整技术》1996,18(5):29-30
通过对20只直接和直接耐晒染料,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筛选出了部分适应于130℃高温弱酸性条件下染色的染料,与直接混纺染料拼用,采用分散/直接一浴染色工艺染涤/棉混纺织物,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较邹的染色效果,弥补了直接混纺染料品种少,色谱不全,色泽不鲜艳的不足,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在酸性染料染丝绸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欣  高淑珍 《丝绸》2003,(7):32-34
以酸性大红G上染丝绸为例,对超声波在染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染色相比,采用超声波进行染色可以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增加扩散系数,降低染料上染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涤/棉同浴同步染色专用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规律,重点从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研究了分散红J-DR、分散橙J-DW和分散藏青J-DN 3种染料在中性浴中对纯涤纶的吸附性能。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分散染料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系数大于0.990。热力学研究表明,不同于经典的分散染料的吸附类型,3种染料对涤纶的吸附性能基本符合Langmuir型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3种染料的吉布斯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吸附更容易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焓变、熵变均为正值,说明染料对涤纶的吸附是吸热反应,且为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