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博罗县人民医院60例肺大叶实变性重症MPP儿童临床资料,按甲泼尼龙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奇霉素+高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均进行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效果、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高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肺大叶实变性重症MPP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经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该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均为51例。甲组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乙组采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为:96.08%、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临床相关指标(发热消退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实行对比,前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患儿及早退热、恢复心率,并确保血压为稳定的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甲泼尼龙治疗之后,观察探讨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30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式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方式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完成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由治疗所得到的结果来看,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儿显著低于观察组;在住院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发热持续时间方面,对照组患儿都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合甲泼尼龙治疗之后,患儿的住院时间被显著的缩短,疗效非常显著,具有被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治疗蜂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蜂螫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季德胜蛇药。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季德胜蛇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蜂螫伤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4例肾病综合征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并与采用一般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达88.89%;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达66.67%;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一般治疗方法相比,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可靠,且对肝功能和血压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如抗炎、雾化吸入、祛痰止咳治疗之外,加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氧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68例,均给予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2组,常规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有效患儿115例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患儿53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发热类型、实验室指标、混合感染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温分布状况明显不如对照组,平均体温、混合感染发生率、整叶以上肺部实变率、肺组织坏死率、分泌物阻塞率、内膜坏死率、支气管闭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常规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验室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体温呈高热,容易合并混合感染,多为整叶以上肺部实变且病程较长,肺组织坏死概率高,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设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抽取其中的30例患者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设作对照组,余下的30例患者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基础上增加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设作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安全性较高,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应用纳洛酮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减少经济压力,且治疗效果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等基础治疗,同时予阿奇霉素静滴,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住院时间、3周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患儿治疗过程中,仅观察组中1例出现面部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给予通里攻下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急性重症胰腺炎基础治疗,对照组于入院第2天将肠内营养制剂自鼻肠管滴入,剂量为5 mL/kg,滴速为30 mL/h,1次/d。观察组于入院第2天先自鼻肠管滴入大承气汤煎剂,剂量为3 mL/kg,滴速为30 mL/h,1次/d;再于中药滴注2小时后将肠内营养制剂自鼻肠管滴入,剂量为5mL/kg,滴速为30 mL/h,1次/d。2组均于可经口饮食时结束上述治疗。观察2组入院后第1、3、7天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入院后第1、3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CPR),入院第1、7天血浆内毒素,入院第1、7天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前白蛋白、白蛋白,以及肠源性感染发生率、外科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结果:WBC、CRP、内毒素、PCT、前白蛋白、白蛋白等指标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40.02±5.22)天,发生肠源性感染2例(5.00%),死亡1例(2.50%),手术干预2例(5.0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43.83±4.87)天,发生肠源性感染10例(25.00%),死亡2例(5.00%),手术干预5例(12.50%)。2组平均住院时间、肠源性感染率、死亡率、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通里攻下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肠源性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短期内营养状态,并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way,CP)的构建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建立混合痔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分为实验组(CP组150例)和对照组(非CP组15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CP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低于非CP组(8.75±1.56)d vs(10.60±2.02)d,(3 407.22±789.23)元vs(4 310.89±978.08)元,(P0.05),CP组病人满意率高于非CP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试验组38例在术后24~48 h内插胃管鼻饲进食及中药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2次鼻饲;对照组38例在术后24~48 h内插胃管鼻饲进食;两组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试验组中给予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加奥美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及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情况;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结果:试验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因出血出现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鼻饲中药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方,促进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佳、显效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阳通络方治疗的18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月~5年,痊愈无复发178例,治愈率97.3%;3例患者一侧乳腺治愈后另一侧又发,间隔时间6月~1年,经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经治疗3月后无好转改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治疗平均时间为9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结论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天数、避免了切开扩创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性指标用于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实验组21例通过PICCO监护仪监测指导治疗,观察2组患者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排尿量、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当患者复苏后12 h、72 h,2组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排尿量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病死率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ICCO监护仪对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实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治疗目标,纠正感染性休克,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可以正确、快速的提供治疗依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第8天各测定营养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病人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高于TPN组;而IL-6、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PN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别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效果差异情况。方法:随机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对照组和观察蛆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等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少/低于对照组的(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别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第8天测定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束时,EEN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短于TPN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脓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第1日和第7日的肠鸣音、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到达目标喂养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次数均有所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P水平、到达目标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干预能增加患者肠鸣音,尽快恢复肠道功能,早期实现目标喂养.但针灸并不影响患者入住ICU时间、疾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并不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