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和迁延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特征及其差异。方法:以2003-02/2004-12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18岁,排除肝性脑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按自然情况分组:年龄≤40岁36例,>40岁46例;文化程度初高中者48例,高中以上者34例;按病种分组: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38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4例;按实验室检查结果分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28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43例。丙氨酸转氨酶<3倍正常值上限49例,丙氨酸转氨酶≥3倍正常值上限33例。白蛋白/球蛋白≥1者49例,白蛋白/球蛋白<1者33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试(标准分≥50分设定为有抑郁或焦虑情绪),进行不同分组间的评分比较。结果:82份问卷均完整合格。①患病率:82例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为35%(29/82),焦虑的患病率为32%(26/82)。②不同分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自然情况中,>40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患者标准分明显高于≤40岁、普通初高中患者(P<0.05)。从临床特点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患者的标准分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乙  相似文献   

2.
专家答疑     
问: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g)、乙肝病毒e 抗原(HBeAg)、乙肝病毒e 抗体(HBeAb)的临床意义?是否HBsAg、HBeAg 或HBcAb 阳性而血清转氨酶正常就无传  相似文献   

3.
《新医学》2001,(8)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Ccr肌酐清除率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NA脱氧核糖核酸HBc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g免疫球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cAb单克隆抗体OT旧结核菌素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RF类风湿因子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PEC…  相似文献   

4.
《新医学》2001,(7)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Ccr肌酐清除率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NA脱氧核糖核酸HBc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g免疫球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cAb单克隆抗体OT旧结核菌素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RF类风湿因子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P…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2001,32(1):62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Ccr肌酐清除率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NA脱氧核糖核酸HBc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g免疫球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cAb单克隆抗体OT旧结核菌素试验PCR聚合酶链反应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RF类风湿因子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PEC…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9岁,因间断纳差、乏力3年,伴畏寒、水肿2个月,嗜睡及行为异常3小时,于2009年10月9日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患者于2008年3月感觉明显纳差、乏力、尿黄,实验室检查提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85U/L、总胆红素(TBIL)21μ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出院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从性及心理状态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实施延续性护理,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8.
冯伯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2-4563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6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PreS1抗原与乙肝DNA定量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和ELISA法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上海新波ANYIEST2000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19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同时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比EUSA法灵敏度高.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经济、符合国情,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5项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成,以下将按如上顺序直接给出结果,阴性(-),阳性(+)。  相似文献   

11.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现对乙型肝炎五项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抽取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某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患者409例,将其分为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学指标(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简称乙肝五项,以下同)HBsAg+HBeAg+HBcAb阳性(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进行统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肝功能,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000例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Pre-S1Ag、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结果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20~35岁年龄组的青年占大多数(2 108例,70.27%),Pre-S1Ag、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3种转氨酶的含量升高比例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结论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好发于中青年,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加强这个年龄段患者乙型肝炎的防治,控制患者肝功能的恶化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88年2月至1989年2月应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14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根据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肝炎诊断标准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44例,其中男109例,女35例,年龄16~74岁。急性17例,慢性迁延型(CPH)86例,慢性活动型(CAH)41例,其中5例为CAH重型。144例检测了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怀孕妇女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结果 225例怀孕妇女HBV感染者14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9例,乙肝病毒e抗体(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5例,有免疫力者80例。结论围生期检查HBV标志物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95例大肠癌患者治疗前1周分别接受了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并与同期检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5例大肠癌患者中,抑郁症(SDS标准分≥50分)患病率22.1%(21例),焦虑症(SAS标准分≥50分)患病率16.8%(16例),抑郁焦虑症患病率18.9%(18例)。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浓度(IgA、IgG、IgM)均明显低于无抑郁焦虑组(P均&;lt;0.05)。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的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等指标明显低于无抑郁焦虑组,后者中的CD8浓度明显低于前三者(P均&;lt;0.05)。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的NK和LT指标[NK:(18.46&;#177;7,29)%,(14,39&;#177;6.25)%,(13.86&;#177;5.32)%:LT:(52.63&;#177;10.75)%.(54.82&;#177;11.04)%,(51.27&;#177;11.82)%]明显低于无抑郁焦虑组[NK:(23.26&;#177;8,94)%and LT(64.75&;#177;10.86)%],而抑郁组的NK指标明显高于抑郁焦虑组(P均&;lt;0.05)。结论: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明显影响着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韩莹  孙琳  刘燕敏  丁惠国  王曙照 《临床荟萃》2011,26(21):1871-1873
目的通过分析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肝活检对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检查258例患者的血清及肝脏活检病理标本,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升高情况,以ALT正常(n=78)和异常(n=180)分组,再以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为界分为ALT≥2倍正常上限组(n=83)和ALT〈2倍正常上限组(n=175),分析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G)及纤维化分期(S)与检验的符合程度。结果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有17例(21.8%)炎症坏死≥G2,27例(34.6%)纤维化≥S2。有33例(42.3%)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有98例(56.0%)ALT〈2倍正常上限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以ALT=63.3U/L为界预测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时,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对肝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如遇患者无法行肝穿病理检查时,建议医生可考虑将ALT≥63.3U/L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肠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状态,这些负性情绪与大肠癌的病理分期、癌症种类及其临床特征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发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设计:以患者为调查对象,观察对比分析。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普通外科。对象:选择2000-02/2003-02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79例。纳入本组的大肠癌患者均经病理等检查确诊为大肠癌,且同意参加本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肠癌患者68例,其中男51例,女17例;/&;gt;55岁21例,(55岁47例;病程≥10周39例,(10周29例:Dukes分期1~3期49例,Dukes分期4期19例,肛管癌13例,非肛管癌55例,鳞状细胞癌42例,非鳞状细胞癌26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30μg/L40例,癌胚抗原水平&;lt;30μg/L 28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90ng/L44例,白细胞介素8水平(90μg/L24例。方法:68例大肠癌患者在治疗前1周分别接受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试,并按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期、癌种类、血清癌胚抗原、白细胞介素8水平进行分类统计评分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肠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②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期、癌种类、血清癌胚抗原、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标准评分的关系。结果:68例大肠癌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68例大肠癌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8%(33/68),焦虑发生率为43%(29/68)。②&;lt;55岁、男性和病程≥10周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46.51&;#177;9.82,47.74&;#177;14.25,48.38&;#177;11.73)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4.28&;#177;11.24,45.06&;#177;13.27,45.78&;#177;12.59)明显高于≥55岁、女性和病程(10周患者(抑郁自评量表:43.27&;#177;10.06,42.63&;#177;10.06,42.19&;#177;14.34;焦虑自评量表:41.65&;#177;12.77,41.22&;#177;10.89,42.30&;#177;10.21,t=2.192~2.329,P&;lt;0.05)。Dukes分期4期、肛管癌和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48.04&;#177;12.71,47.23&;#177;9.85,48.06&;#177;14.32)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4.96&;#177;10.13,45.17&;#177;12.34,45.28&;#177;14.38)明显高于Dukes1~3期、非肛管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抑郁自评量表:43.42&;#177;11.97,44.05&;#177;12.14.44.36&;#177;10.57;焦虑自评量表:42.23&;#177;13.04,42.39&;#177;11.09.43.14&;#177;10.60,t:2.136~2.298,P(0.05)。血清癌胚抗原水平≥30μg/L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90ng/L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48.27&;#177;11.69,49.04&;#177;12.24)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4.94&;#177;13.34.45.26&;#177;12.70)明显高于癌胚抗原水平(30μg/L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90ng/L患者(抑郁自评量表:43.48&;#177;12.76,44.15&;#177;13.61;焦虑自评量表:41.47&;#177;10.58,41.71&;#177;14.53)(t=2.248~2.314.P&;lt;0.05)。结论:病程长、年龄大、男性、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高的患者容易发生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52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个月余,于2018年6月20日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史10年。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 Ag)250 IU/ml,乙肝e抗体(Hbe Ab)0.02 COI及乙肝核心抗体(Hbs Ab)8.96> COI;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966 IU/ml;甲胎蛋白为8.96 ng/ml,CA19-9为25.01 U/ml(正常值<37 U/ml)。影像学检查:脏器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8.60±4.44)分,抑郁评分(8.24±4.32)分。其中,焦虑阳性92例(47.9%),抑郁阳性87例(45.3%),其中76例患者既有焦虑又有抑郁,占39.5%。焦虑、抑郁受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病程及抗病毒治疗4个因素的影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病程及抗病毒治疗为主要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重视其心理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和胶体金法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泰莱——I型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同时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结果同胶体金法比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稍差。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经济、符合国情。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