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喜忠  孙静  郝璐  杨林 《医学争鸣》2005,26(Z1):46-47
0引言 中医针灸学在延缓衰老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保健灸在保健延年中的作用更是广泛流传.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记载",凡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泻现气"."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林场林场则瘅疠湿毒,不能着人."强调了灸法在强身保健、益寿延年中的作用.<医学>则提出了"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的谚语.应用灸法保健延寿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耐受性等优点,应用于延缓衰老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灸法的作用
  1.1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也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而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灸法称为保健灸,《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又称之为“逆灸”。  相似文献   

3.
《素问·厥论篇》有这样一段文字:"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相似文献   

4.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盛,则神明灵通变化,筋脉运动便利,而百病不生.若阳气去,则神明乱,筋脉硬,为危为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功能的完成更离不开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菲 《开卷有益》2022,(1):40-41
冬属水,其气寒.冬季是自然界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季节.此时阳光偏弱,日照时间短,天气寒冷,阳气潜伏,阴气极盛,故"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女性冬季为避免患病,强身健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常晒太阳 冬季,重点在于"藏",晒太阳有助于藏阳气,尤其是晒后背,护阳气效果更佳,还可补充肾气.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不断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失眠成为现代人难以摆脱的困扰.溯古追今,中医论治失眠观点独特,收效甚佳.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后世医家精炼为"阳不入阴",并以此作为失眠(中医称不寐)的总病机.人体阴阳任意一方偏盛偏衰,阴阳失衡,均可导致"阳不入阴",成为不寐的发病基础.阴阳失衡,大体可归纳为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4个方面.针灸辨治不寐,贵在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探索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1脾阴虚理论探讨根据阴阳学说和藏象学说理论中的一般规律,人体每一个脏与腑均含气血阴阳。无论是从功能或是物质的角度来看均是如此。但是历代医家对脾的认识与研究都比较重视对脾阳气的阐发,而对脾阴则比较忽略,造成重阳轻阴的局面,然而《素问·厥论篇》却有关于脾阴虚的论述。“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歧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失眠多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正如《灵枢大惑论》中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气满,阳气满则阳娇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相似文献   

9.
夏天天气炎热,是外界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很快,阳气朝外发散,阴气留在体内,气血运行比较旺盛,但因为外界阳气也很旺盛,人体阳气发散受阻,所以人在夏天总是感觉特别累。  相似文献   

10.
夏季是一年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养护人体的阳气"。若平时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浙派针灸流派灸法的学术发展脉络及技法特色。[方法] 通过研究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探寻基于不同学术及地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分支。[结果] 浙派针灸流派灸法以严氏、施氏、高氏、罗氏传承脉络相对清晰完整,以化脓灸、温针灸、铺灸为特色,具有一脉相承、代有传人、法从典出、理源于经、融会贯通、守正创新的特点。[结论] 挖掘浙派针灸中的灸法分支,整理其理论来源、发展创新、技法要点、后世影响等,对扩大浙派针灸的治疗范围,推广浙江特色灸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灸法适用于热证否?”,我带着困惑,翻古看今:《伤寒论》道:“脉夫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认为灸法属火疗范畴,有助火增热之弊,故灸法禁用于热证。而且,医祖张仲景还在《金匮要略.黄疸病症正治》篇中明确指出黄疸发病时禁灸治和温针,意思是黄疸由湿热蕴蒸而成,此病内有湿热,倘若误用火劫其汗,两热相得在里则热不能外解,必致心烦气喘,胸满口燥诸症。  相似文献   

13.
论汗     
一、汗与津液的关系汗为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津液是随着三焦的气化散布于周身而起作用的。所谓三焦,指上焦的宗气,中焦的营气,下焦的卫气。所谓气化,指三焦阳气对水液的蒸化。人身阴阳,互为根本,互为功用。阴的功用是蓄藏精气而守于内的;阳的功用是密固于外而抗御外邪的。如果阳气在外有所行动,阴气在内必急起而应之,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相似文献   

14.
李俊  魏军平 《中医学报》2020,35(1):11-14
"热证用灸"的思想基础上溯《黄帝内经》。秦汉时期有灸法补泻理论;魏晋时期灸疗用于痈疽肿痛;隋唐时期"热证用灸"应用已从外科阳热痈肿疮疡拓展到内科急证、热证的治疗;宋金元时期"热证用灸"理论的愈加丰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清医家对前人"热证用灸"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全面继承和总结,同时出现了灸、熨法和药末相结合的神灯照法、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提高了灸法用于疮疡肿毒的临床疗效;近现代出现了"热证贵灸"、灸感三相、腧穴热敏化灸、动力灸法、灯火灸、脐灸等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热证用灸"的规范化研究。一方面,历史上还有不少医家持热证禁灸的观点。"热证用灸"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研究总结,限制其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故在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该求同存异,探索和总结其临床适应证。另一方面,随着灸法的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科学手段探究灸法疗效的客观化、规范化也越来越多,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热证用灸"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正>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本篇主要论述了人的生气与自然界相通。这里所说的生气主要指阳气。因而指出阳气无论在自然界和人体都是重要的,故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谓“失其所”即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在自然界若日月无光则不成世界,在人体若阳气不能运行于周身,轻则病生,重则短折其寿而不彰著于人世矣。  相似文献   

16.
中医防治老年病重在调和脾肾之阳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防治老年病时强调“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只有调和阴阳 ,才能尽其天年。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 ,阴和阳有没有主次之分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 ,又论“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1〕,说明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主导的地位。1 阳气的功能阳化气而阴成形 ,阳气指功能而言 ,有时也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形体之衰虽然是阴气亏虚的表现 ,但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为主导 ,人体的体温、活力和五官、五脏功能活动 ,都是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代骑竹马、蜘蛛、三角灸等躯干部奇穴因治病功效奇特而被临床所重用,多以人体某些部位折量定位的特殊取用方式,施用艾炷灸法来治实热急症。骑竹马灸能解毒生肌主治痈疽恶疮,蜘蛛灸能消疮止痛治缠腰火丹,三角灸能驱凝除疝治睾丸肿胀疼痛。尽管这类灸穴取穴方法过于繁琐,但由于这些奇穴对某些疾患有独特疗效而被固定下来。特殊灸穴部位基本不离人体躯干,躯干是最接近五脏六腑的神经反射区,施用灸法可直接调节内环境平衡,发挥特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强调脾胃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谷气为本”;石藏用(字用之)“今人秉赋怯薄,按古方用药不能愈病;”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的启迪下,强调疾病形成由于内伤,言土系万物之母,升降运动的枢纽,“胃纳脾运”,为营养化生之源,上输心肺,下归肝肾,敷布四肢,充及肌肉。人赖天阳之气以生,此阳气须并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此阴气要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奉以寿,此阴精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此营气则统于脾胃;脾胃不健,人体所需的阳气、阴气、阴精、营气等重要物质,就受到损害。对脾胃内伤之因,也作了解说,认为饮食不节,胃伤脾无所运,水谷精气不能输送全身;劳动过度,“喘息汗出,内外皆越”(《素问·举痛  相似文献   

19.
正"灸疗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当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的烘烤而缓解,在用火过程中不慎被灼伤了某处,竟使某种疾病得到减轻或消失,于是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长此以往,形成了灸法。灸法用于益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相似文献   

20.
子午流注纳支法阐述了人体的气血循行随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的流注规律 ,十二时辰则对应一天 2 4小时的昼夜时间变化。从子到午或者从午到子 ,反映了一年或者一天之中天地间阴阳之气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如寅、卯为阴气渐消 ,阳气渐升之时 ,分为春 ;巳、午为阳气最旺之时 ,分为夏 ;申、酉为阳气渐衰 ,阴气渐盛时 ,分为秋 ;子、亥为夜半阴气最盛之时 ,分为冬 ;辰、戌、丑、未为四季交替之时 ,分为长夏。而人体与天地气运的变化息息相应 ,天地之间这种阴阳消长的规律 ,又影响到人体气血 ,经气的流注 ,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