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产生便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方法对156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排便情况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64.36%。结论对于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便秘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对两个月内出院的233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首次住院患者133例,多次住院患者10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频率居首的均为氧氮平,其中多次住院患者高于首次住院者;居前五位的均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多次住院组明显高于首次住院组:首次住院组单一用药多于多次住院组,精神药物联合治疗的比例明显少于多次住院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服用前五位抗精神病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上及非典型抗精神痛药物的使用率上首次住院组少于多次住院组。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疾病,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可以导致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对自身患有躯体疾病缺乏主诉,极易延误病情,导致发生严重躯体疾病而要求会诊。我们通过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躯体疾病的会诊情况,分析其患病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质量。我们对2007—2009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躯体疾病后会诊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常遇到的心理冲突,为精神病患者制定人性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问卷,对住院时间1年以上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下发调查表,统计长期住院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冲突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长期住院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出院要求、医院管理、被尊重、家人关心、饮食等多方面的冲突,所占比例大小不一.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存在较多心理冲突,提醒精神科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有针对性实施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7年1-12月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出院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122例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法下,精神病患者得到的补偿较低,个人负担的住院医疗费用偏高。由此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调整和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从政策上体现对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6.
王玉婷  孙素珍  王萍  张志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25-1026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便秘是精神药物常见的副反应,精神病患者除了饱受心灵伤痛的折磨外,便秘又成了困绕其躯体健康的疾患之一。便秘一旦形成,患者欲便不能,极为痛苦,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临床护理工作则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自2003年以来,我院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 715例精神病住院患者,115例发生医院感染;2009、2010、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6.77%、3.70%、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期间急性病区与慢性病区总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48.70%)居首位;季节分布以夏秋季(占71.30%)较多。结论针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易感因素,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医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意外死亡情况,探讨预防对策。方法调查该院2014—2017年收治入院的精神病患者意外死亡情况,分析意外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869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中,35例发生意外死亡,发生率为4.03%。意外死亡者的BPRS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PRS评分、主要精神症状、住院时间、护理级别、抗精神病治疗不良反应、病区安全设施缺陷及时间段均有一定影响(P值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PRS评分、主要精神症状、住院时间、护理级别及时间段是精神病住院患者意外死亡相关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精神病住院患者有一定意外死亡风险,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德军 《现代保健》2014,(27):81-84
目的:了解本院职工医保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应对策略。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本院2013年7月22日住院状态的93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院职工医保住院精神病患者占多数,为41.9%;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为主(92.5%);入院前曾多次住院治疗;目前病程长、年龄大、多伴有躯体疾病、需要多种精神病药物及改善躯体疾病的药物联合治疗、呈衰退状态而无自伤、伤人及有自伤、伤人危险的患者居多。结论:职工医保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应对照精神卫生法,加强医患沟通,更新理念,回归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疗效。方法将200例住院卧床合并便秘的患者分为推拿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干预组采用"提壶开底"推拿护理干预和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及药物通便。结果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及性状量表,护理干预组在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胃部痉挛、排便疼痛、排便无力等方面明显得到缓解(p<0.01);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护理干预组在健康状况、活动强度、躯体疼痛、情感智能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p<0.01)。结论运用"提壶开底"推拿疗法干预便秘患者,能确实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还能恢复大肠正常的蠕动功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应用精神药物的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方法选取我院324例精神分裂住院患者某一日的医嘱用药资料予以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仍以氯氮平居多,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偏低,联合用药情况较好,整体用药合理。结论我院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目前应用趋势有一定差距,考虑与相关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肥胖现况,为进一步开展饮食干预的实验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编调查表,通过病案室调查病历获得所需数据资料。结果 (1)被调查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肥胖率为9.3%,超重率为23.8%。(2)肥胖在血脂异常与否、高血压病有无和糖尿病有无中的分布均不同(χ~2=48.824,15.940,10.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精神病患者入、出院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54,P<0.05)。(4)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的OR值大于1(95%CI,1.0061.062),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病患者肥胖率较一般人群高,患者住院期间体重有增加趋势,住院患者肥胖的发生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致便秘的原因,探讨对策,以期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便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病患者187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统计符合条件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种类、有无合用苯海索、药物剂量和每天大便次数,比较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是否合用苯海索及不同用药剂量患者便秘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87例患者中发生便秘83例,占44.39%。便秘发生率氯氮平单用为43.33%,氯氮平+氯丙嗪为69.44%,氯氮平+其他为52.54%,吩噻嗪类为26.09%,其他(利培酮、奎硫平等)为20.51%,氯氮平单用或联用的前3种组合便秘发生率高于吩噻嗪类和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P<0.05)。前3种组合中氯氮平+氯丙嗪的便秘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抗精神病药合用苯海索74例,便秘发生率为59.46%;未合用苯海索113例,便秘发生率为34.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P<0.05)。用药剂量≥300 mg/d 134例,便秘发生率为50.75%;<300 mg/d 53例,便秘发生率为2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5)。结论通过合理用药、护理干预和适当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抗精神病药致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药的行为心态,为医院采取护理对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7月我院精神病患者共8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假服药行为心态进行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调查后发现,全组8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假服药行为中,有19例为直接拒服药,占23.17%;有63例为巧用手段,占76.83%。在假服药心态方面,共有33例因无自知力而假服药,所占比重为40.24%;有24例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假服药,占29.27%;有17例因被害妄想而假服药,占20.73%;另愧疚和企图自杀者各4例,均占4.88%。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药的原因较多,方式较多,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成满 《药物与人》2014,(12):350-350
目的:分析基层精防机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率及影响因素,促进基层精防机构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08年至2012年五年住院精神分裂症出院时病历,用专门设计的表格,调查患者临床相关特征、人口学资料及出院资料信息.结果:五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率为30.2%,单因素分析表明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患者的病程、住院次数、发病年龄等因素有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与患者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次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对我院 13 5 4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病历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3 5 4例病人中医院感染发生人数 15 3例 ,发病率为 11.3 0 % ,住院 >180d患者 ,医院感染率达5 2 .94%。 结论 加强生活护理、改善患者生活居住环境、合理选药及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宣教是感染预防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园素.并观察体重、血糖的变化.[结果]在17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者为21例(12.2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和阳性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便秘是一种以少(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大便量少)、硬(大便干硬)、难(排便不畅或排便困难)为特征的个体排便习惯改变,常伴腹胀等症状,便秘严重者可致全身不适,烦躁不安。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在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对1984~2004年住院的134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杀是精神疾病患者主要死亡之一,同时也是影响精神病院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