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银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元素为Cu、Pb、Zn、Au、Ag。应用专业统计软件对该区成矿元素进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认为该区Cu、Pb、Zn、S的含量大体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Au、Ag呈正偏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矿床分为3个成矿期:(1)Pb—Zn—Ag组合代表着早期形成的方铅矿—闪锌矿矿物组合,为多金属矿主要成矿作用产物。(2)Cu—S组合代表黄铜矿成矿期;(3)Au(Ag)组合代表金矿或金银矿成矿期。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特征表明了元素沿矿体走向方向上的矿化连续性好,倾向上矿化连续性差。  相似文献   

2.
对胶东招平断裂上的山后金矿34个钻孔进行了原生晕测量,分析了Au、Ag、Cu、Pb、Zn、As、Sb、Bi、Mo、Hg等10种元素,统计了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在招平断裂蚀变带中Au、Ag、Pb、Mo、Bi等元素出现了明显富集,而Cu、Zn、Sb、Hg等元素没有富集,山后金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不发育;根据聚类分析结果,Au与Ag、Cu、Pb、Zn生成于不同的成矿期,招平断裂中的Au矿体形成于金成矿期,招平断裂上盘荆山群地层中的Au、Ag、Cu、Pb、Zn多金属矿体形成于金银多金属成矿期;根据主矿体微量元素轴向分带特征,认为山后金矿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鄂拉山地区多金属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东南缘—颚拉山造山带南部,处于北北西向温泉—瓦洪山断裂构造带的东南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研究区带隶属昆仑成矿省东昆仑前寒武、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铅锌铁成矿带(鄂拉山多金属成矿带)。鄂拉山地区矿化类型存在着明显的矿化分带,剖面上表现为浅部以铅锌矿化为主,深部以铜铅锌矿化与铜矿化为主。其金属矿物磁铁矿、赤铁矿以及辉铜矿的出现可能指示深部成矿流体的温度以及氧逸度相对较高。目前就鄂拉山口地区成矿元素在纵向特征,自浅部向深部在整体上具有上部富Au、Ag (伴生Pb、Ag)、Zn、Pb(伴生Au、Ag),深部则呈现Cu(伴生Cu+Pb+Zn)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新林—呼中地区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探讨该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分布、元素组合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下一步划分成矿远景区,开展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该区具备中高温热液型Cu、Pb、Mo、Au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区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区Cu、Pb、Zn、Mo、Au显著富集,强烈分异,是寻找Pb、Cu、Mo、Au多金属矿化(床)的有利地段;区域异常与燕山早期酸性侵入体密切相关,应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侵入、喷发以及构造运动强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西灶沟铅锌矿床区域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综合异常有Au、Ag、Pb、Zn、As、Sb、Mo、W、Mn、Ba等10种元素;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组合元素有Pb、Zn、Ag、Au、As、Mo等6种;1∶1万土壤测量次生晕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u、Co、Ni、Mo、Mn、Sn等,归纳来看,Pb、Zn、Ag、Mo四种元素始终都有清楚显示,反映了矿带的成矿元素分布特征;铅锌矿带1∶5 000岩石测量所圈原生晕异常:(1)元素组合与土壤异常总体相近;(2)分带特征明显;(3)异常形态基本规则;(4)钻孔原生晕异常倾角与破碎带和矿体一致;(5)原生晕异常充分反映了成矿元素Pb、Zn、Ag的分布特征;横向分带:Pb、Zn、Ag、Cu连续稳定分布且重叠性好,并与破碎带吻合;轴向分带:矿上Be、Mn;矿中:Pb、Zn、Ag(Cu);矿下:Co、Ni。矿床找矿指示元素主要有:Pb、Zn、Ag、Cu(Mo)。  相似文献   

6.
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矿集区,分析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对指导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表明,成矿元素富集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其地球化学统计参数显示,Au-Ag-Cu-Mo、Pb-Zn和Au-As组合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u、Ag、Cu、Mo、Pb、Zn等元素具有富集成矿的潜力,主攻矿种应为Au、Cu。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显示,研究区内赋矿围岩为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Au存在2期矿化叠加作用,研究区内具有寻找热液脉型金矿床和斑岩型、脉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对浙西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6个因子,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或背景,重点对这些因子所代表的元素组合进行了探讨,并绘制出了相应的因子得分分布图,为该区元素组合类型的划分以及地球化学分区提供了参数依据,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本区代表性因子分析结果如下:因子1(Cu、Mo、U、Zn)为本区主成矿元素;因子2(As、Pb、Ag)代表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元素组合;因子3(Bi、W)主要为高温热液阶段的元素组合;因子4(B、F、Sn)与研究区内的含锡花岗岩有关,B、F为矿化剂;因子5(Th、U)为放射性元素组合;因子6(Au、-Hg)呈互消长关系,分别为区域成矿带进元素和带出元素。此外,在每一个燕山期花岗质小岩体(具有一定成矿专属性)或成矿断裂带的位置上,因子1~6的高值得分区均呈现出良好的分带现象,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粤西北庞西垌银矿床化探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科  曹新志  孙华山 《黄金》2004,25(6):16-19
通过对地化元素量值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进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深层次信息。本文通过对庞西垌矿区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了矿区内成矿作用复杂、具有多次矿化叠加的现象,说明了Ag、Au矿化分离、无直接的内在联系以及矿区内Ag的成矿强度远大于Au的内在原因。文中根据元素的共生组合及相关性特征还指出了Cu、Pb、Zn、Sb可作为区内找银的近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9.
新疆库马苏南地区位于忙代恰铜、金成矿带与正格—乌里土尔根铜、铅、锌、钨多金属成矿带的结合部位。该区区域地质背景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发育,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在结合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相应的地球化学异常,并解释评价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找矿靶区,以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区内地球化学异常场形态结构明显,主要呈现为由若干孤岛断续连接而成的北、中、南3条线状异常场。异常主要为Pb、Ag、W、Cu、Au元素异常;圈定出13处综合异常,划分为为甲3-2类异常1处、乙3类异常4处、丙类异常3处、丁类异常5处。其中库马苏6、2、4号异常寻找铅、银矿前景较好,库马苏11、3号异常寻找钨矿前景较好;区内As、Ag、Sb、Pb、Zn、W、Sn、Bi元素含量较高,呈现高背景场特征;而Au、Cu、Mo、Hg元素含量较低,呈现低背景场特征。Au、As、Cu、Ag、W、Pb、Bi元素均方差、变异系数较大,表明该区Au、Cu、W、Pb、Ag元素局部矿化富集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友刚  姚玉增  吴忠建 《黄金》2014,(10):25-29
石湖金矿区工业矿脉主要由101号脉和116号脉组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101号脉而对116号脉关注极少。针对116号脉化探原生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多元统计研究表明,116号脉最佳元素组合为:1Au+Ag+Cu+Pb+(Zn),代表主成矿元素组合;2As+Sb+Hg,代表头晕元素组合;3W+Mo,代表尾晕元素组合。元素等值线图及元素轴向分带显示,116-5-1号矿体元素分带具有"反分带"特征,表明116号脉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根据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对获得的5 444件土壤样品进行Au、Ag、As、Sb、Cu、Pb、Zn、Mo分析测试表明,Au、Ag、Sb、Mo属强分异型,As、Cu、Pb、Zn属均匀型,Pb、Zn、Ag发生明显的畸变,Au、As、Cu、Mo、Sb畸变程度低;R型相关分析表明Pb、Zn相关性较好。结合地层、构造、岩性、单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了6个组合异常,异常总体走向为北东-北东东向,受北东向构造控制,G-HT-20、G-HT-21、G-HT-23、G-HT-24组合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二道沟金矿床位于夹皮沟金矿区南部,夹皮沟本区金矿床西南侧。矿体产于夹皮沟群糜棱岩化斜长角闪岩中,以石英脉型矿体为特征,两侧和深部见有细网脉浸染型矿化。研究认为,二道沟金矿成矿与夹皮沟群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钾质花岗岩密切相关;北北西向矿化蚀变韧性剪切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绿泥石化、黄铁绢英岩化为蚀变标志。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与S、Bi、Ag、Cu、Pb、Zn、Hg、Sb、Te、Mo等成矿元素构成稳定组合,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河南新县钨矿的找矿工作,在深入了解该区地质特征后,对浒湾钨矿普查区进行了1:1万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对W、Mo、Au、Ag、Cu、Pb、Zn、Sn、Bi、As、Sb 11种元素含量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依托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及共生组合的特性,提出W在该区矿内的近矿指示元素为Au、Ag、Cu、Pb、Mo、...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冶金》2015,(6):71-76
通过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雅满苏-山口地区从北往南划分为东北滩-山口站晚古生代隆起、苦水构造混杂岩带、雅满苏-雅东晚古生代隆起四个构造单元,Cr Ni Co、Ag Pb Sb Zn Mo Au As、WSn Mo Bi(Sb)、Cu Mn(Mo Sn)四个成矿元素组合,主成矿元素为Au、Ag。研究区内圈定综合异常36处,其中A1类异常10个;A2类异常26个,划分出9个成矿远景区、10个找矿靶区,这些区域是今后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为下一步开展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对青海省格尔木市小园山—黑沙山地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调查区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查证及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调查中发现了9个综合异常,并圈定了Mn1、Cr2、Cu3、Cu4、V5共5处异常,工作区Fe、Cu、Pb、Zn、Co、Mo、Au、Ag、Sn等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工作区在区域上处于"江南古陆"的北东端,扬子板块大陆东南边缘。是中国东部重要成矿带"江南地轴东段燕山期Au、Ag、Cu、Pb、Zn(稀土)成矿带"和"西天目山燕山期Au、Ag、Cu、Pb、Zn多金属成矿带"(程裕淇)的结合部位。按现行划分属"钦—杭成矿带"北东段,是寻找银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东倾沟、纳晴、迪恰3个图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元素变异系数和浓幅分位特征,发现Sb、Au、Ni、Ag、Cr、Hg元素离散性强、高值点多、地化起伏大,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成矿潜力较大。运用R型因子分析,结果得到了6种元素组合,其中与热液型金银梯多金属矿化有成因联系的元素组合是F3(Au、Ag、Sb),与基性、超基性岩镍、铬多金属矿化有成因联系的元素组合是F2(Ni、Cr、Co)和F6(Cu、Hg)。根据异常分布和元素成矿特征优选出了3处找矿远景区,其中纳晴远景区为寻找金、银多金属矿的良好部位,友后青远景区是镍、铬多金属找矿的重要地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乡城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Hg;正常元素有Zn、Mn、Ni、Cu、Au、Pb、Co、Mo、TFe;较高背景元素有As、Ag、W、Bi、Sb、Sn。据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和对主要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总结了构造、岩性、岩浆岩及蚀变为其控矿因素,指出NNW向构造、喇嘛垭组地层、晚印支期、晚燕山期及其复式岩体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W、Sn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圈出了9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永新金矿床是黑龙江省多宝山外围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目前矿床规模已接近大型。在该矿床的发现及评价过程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明显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1/5万土壤异常的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和Bi,其中,Au异常面积达1.5 km2。1/ 1万土壤异常分带现象明显,元素组合为Au、Ag、As、Sb、Bi、Cu、Pb、Zn、Mo和W,其中Au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91.910-9,平均值为26.310-9。金矿化蚀变带的赋存部位、展布方向、规模产状与各元素的异常特征一致,其中As、Sb、Pb和Zn等元素主异常位于金矿化蚀变带的上盘;Mo和Bi等元素主异常位于金矿化蚀变带的下盘;Au、Ag和W元素主异常与金矿化蚀变带出露位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烟筒砬子地区位于延边上叠盆地北部,两江—明月金多金属成矿带的北东部,成矿条件良好。该地区主要发育金砷矿化,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庙岭组中,受北东向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As、Au、Ag、Sb、Pb分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有浓集趋势,表明其具有一定找矿潜力;共圈定Au异常18处,综合异常6处。通过异常查证,确定由Au、Ag、Cu、Zn、As、Sb、Pb、W、Mo、Bi元素组成的HT-6综合异常为矿致异常,探获了3条矿体。对烟筒砬子地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可以对该地区下一步找矿勘查及邻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