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在推铅球最后用力教学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左腿支撑不好(以右手推球为例,以下同),以及左肩过早地后撤,导致力量分解,影响用力效果和运动成绩。左腿支撑用力是所有投掷项目最后用力的共同点,如果只注意右腿的用力而忽视左腿的撑蹬,则会造成上体前倾而导致铅球出手...  相似文献   

2.
身体最长的肌肉如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都起于或止于髋关节,髋关节还是上、下肢配合推掷动作的桥梁。 推铅球最后用力时,用于右侧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超越器械。此时,股四头肌、臀大肌、骼腰肌被扭紧拉长,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用力推铅球动作。从唐山市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推铅球加试看,几乎大部分学生是臀部后坐髋关节留在后边,造成重心下降。使蹬腿、转髋、送髋消极和挺胸及手推拨铅球无力。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衡量最后用力是否合理要由用力顺序(蹬腿、转送髋、挺胸、推拨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决定的。从人体解剖学分析,骨盆上接腰椎,下连股骨。当腿部发  相似文献   

3.
铅球最后用力的理论与训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并论述了单支撑最后用力的积极意义及专项力量的训练。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划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观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滑步过程中支撑腿水平方向上运动结束之时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用力和双支撑用力出手两个阶段,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减小铅球预先速度的损耗、加快左脚着地和拉长工作肌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中采用切割组合训练方法可有效地把力量与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快速力量训练,尤其下肢爆发力和制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影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3名优秀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最后用力时躯干动作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掌握滑步推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转动的动作结构、速度变化等特征,对指导实际教学与训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表明,在最后用力过程中,3名运动员的躯干动作是在前振的同时进行有序转动的复合运动.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躯干转动技术表明,最后用力阶段.髋轴先于肩轴达到峰值速度,达到峰值后依次快速下降.在铅球出手瞬间躯干接近垂直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前倾"或"后仰".躯干在过渡阶段的适当前振有利于左腿的积极着地,有利于铅球速度和整个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进而缩短过渡阶段进入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于娟  孙玉林 《体育世界》2012,(6):118-1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方法、结合本人从事多年的铅球训练经验,对在推铅球技术中的左腿支撑用力技术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及快速蹬伸的基础,对运动员投掷成败起着积极地主导作用,在最后用力的推铅球力量的大小,关键在于左腿,它是推铅球动力的主要来源,所以,左腿支撑用力在推铅球过程中不但起到了制动与支撑作用,而且加大左腿蹬伸的力量与速度,对增加力量向铅球传递的效果及提远度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投掷项目的素质训练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是一个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投掷铅球的运动技术特征来看,一名成功的运动员在铅球出手前的最后用力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用力的工作距离,且在不缩短最后用力工作距离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快动作速度。 铅球的重量是固定的,因而在进行力量素  相似文献   

7.
铅球教学重点是最后用力,难点是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铅球的成绩。铅球项目属斜抛运动,其抛射的远度S的距离取决于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S=Vo^2sin2a/g),而出手角6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且当出手角度一样时出  相似文献   

8.
蔡德诚  严海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60-662,666
分析与诊断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参数,对提高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定2004年"菲普莱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南京站)男子铅球比赛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像机以50?fps的速度同步拍摄,运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铅球出手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投掷     
G824.014.23 9802543投掷运动员的疲劳本质与恢复手段[刊,中,Ⅰ]/崔庆霞//青少年田径.-1998(4).-31-33(DW)投掷//运动员//疲劳//恢复//手段G824.114.6,G804.66 9802544掷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工作的力学特征[刊,中,A]/陈有忠,谢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1).-85-86(MYL)铅球//投掷动作//冲刺//腿部动作//力学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0.
铅球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是持球,滑步,最后用力拨球和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几个部分,而用力掷拨球又是决定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为提高上肢力量,在掷拨球教学中采用提拉式,上推式和吊球拨球法进行练习,不仅提高运动机能,而对提高身体素质,增加上肢肌群的爆发力量,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实验对比,明显提高了运动成绩。该方法不仅适用教学,而且对训练也有指导价值,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左腿支撑和用力方法 最后用力,左腿是由于微弯到蹬直的用力过程。大多数运动员在左脚落地时,大小腿夹角在150°左右,少数在160°左右。在滑步推铅球时左腿充分伸直,滑步推铅球加速距离只有1米左右,这样短的加速距离使运动员获得的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滑步结束,大多数运动员普遍能达到的速度是1.4—1.5米/秒,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三维摄影和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从人体对外输出机械能角度对掷铅球技术进行了研究。发现滑步阶段对外输出的能量以平动动能为主,过渡阶段输出的机械能量少。最后用力准备阶段输出的动能,机械能达到最大值,最手用力加速阶段输出的机械能总量下降。对主要环节输出能量和运动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躯干输出能量与铅球成绩有密切关系,躯干运动在铅球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要重视少儿最后用力过程中的用力顺序和节奏 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少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时往往容易出现臀部后坐、铅球过早离开颈部而产生抛、投铅球等错误动作的现象,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推 铅球合理的最后用力顺序和节奏所造成的。他们在最后用力时,在下肢和髋部尚未充分蹬转的情况下,身体重心和上体就早已经过早地转向了投掷方向。因此,我们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和训练中,一定要让少儿掌握合理的最后用力的顺序和节奏。合理的最后用力的顺序和节奏应该是:当进入最后用力阶段瞬间时,右腿开始蹬伸并首先发力。然后,随着左腿的支撑与制动,右髋以积极的前移推动上体向投掷方向抬起和转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不足的实际,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铅球项目的专业特点,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稳固支撑的重要性 在器械出手时,人体通过手臂给器械以作用力,器械也同时会给手一个反作用力,器械反作用力顺着手臂传到人体上,如果此时人体支撑在地面上,地面会因器械的反作用力而同时产生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它们可以相互抵消,不会影响器械飞行的远度。如果在器械出手时人体失去支撑,那么器械的反作用力会使人体向后向下运动,使标枪的出手速度减慢,这必然影响投掷远度,所以器械出手前人体稳固支撑对投掷技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左腿支撑用力的作用 (一)能够充分利用助跑速度 最后用力的左侧支撑技术是反映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否把助跑速度更多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推铅球过程中左腿支撑用力对提高铅球运动成绩的作用,介绍了正确发挥左腿支撑用力技术作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从出手角度、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时间、铅球最后用力上升的高度等方面,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数字测力铅球仪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的施力特征与动作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完整推铅球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的作用力曲线与铅球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最后用力动作过程中,合力曲线呈“双峰型”;(2)在最后用力开始左脚着地瞬间力值逐渐增大,到右腿蹬转使运动员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瞬间出现第一次峰值;在推掷臂肘关节夹角约为90°时出现第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19.
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最后用力距离短,铅球出手高度、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差异,促进我国女子铅球运动不断提高,早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