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华青牛胆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中华青牛胆中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0种成分,占已分离成分总含量的90.79%以上。其中植物醇(29.91%)、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1.94%)、3-己烯-1-醇(5.22%)含量较高。结论:通过对中华青牛胆挥发油的分析,可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化学分类学的观点阐明唇果蕨属(Cheilanthes)和银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两属间的关系,测定了毛轴碎米蕨(Cheilanthes chusana)的成分。从中分离出一种新类固醇甙(22R)-胆甾基-5-烯-3β,7β,22-三醇-7,22-双-O-β-D-吡喃葡糖甙(1a)和一种新的酚甙2-甲基-6-异戊二烯基苯-1,4-二醇-1-O-β-D-吡喃葡糖甙(2a),并确定了其结构。而且分  相似文献   

3.
三种青牛胆植物形态及商品性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厚祥  王克勤 《中药材》1997,20(8):392-393
对金果榄3种主要基原植物青牛胆、云南青牛胆、峨眉青牛胆进行了植物形态及商品性状鉴定。  相似文献   

4.
杨兵  王天志  罗禹  陈璐 《中草药》2007,38(2):272-275
目的为青牛胆的物种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对青牛胆DNA进行PCR扩增,逐级优化反应参数。结果优化得到稳定重复性好的青牛胆SRAP反应体系。结论SRAP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青牛胆进行鉴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为今后进一步的青牛胆物种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活性为指标,在对百合科植物万年青(Ornithogalum saundersiae)鳞茎的成分进行筛选时,分离到7种新的胆甾烷型葡糖甙。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7.
玄参科钓钟柳属植物含有各种类型的环烯醚萜甙,已鉴别了桃叶珊瑚甙,梓醇,且发现了少见的缬草型环烯醚萜酯甙。光钓钟柳(Penstemon nitidus Dougl.)叶的甲醇提取物经DCCC和制备TLC,分离出四种环烯醚萜葡糖甙,用光谱法确认了山茱萸甙(cornin)(1),10-羟山茱萸甙(2),戟叶马鞭草甙(hastatosidc)(3)和β-二氢戟叶马鞭草甙(4)。(2)是一种新的环烯醚萜葡糖甙,经还原(3)制备得(4),但至今在自然界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金果榄(Radix Tinosporae)两种基源植物:青牛胆(Tinospont sagittata)和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的化学成分,并比较它们物质基础的差别,为中药多基源植物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青牛胆和金果榄的根分别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在真空下浓缩提供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用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技术及反相HPLC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通过它们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值比较进行鉴定,结果:从青牛胆从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1-12)。另外从金果榄中分离鉴定了11个与青牛胆中化合物相同的结构(1-11)。结论:中药金果榄两种基源植物具有类似的化学物质基础。其中化合物10及7-9为首次从金果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取2.2kg干山桃Prunus daridiana的茎加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在40℃浓缩至干,得甲醇提取物140g(6.4%)。从此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儿茶素(1);柚甙元-7-O葡糖甙(2)和橙皮素-5-O-葡糖甙(3)。将以上三个成分分别腹腔注入高脂肪饲养的高血脂大鼠,连续三天,然后测定其血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致动脉粥样化指数。结果(+)儿茶素可使升高了的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而柚甙元-7-O-葡糖甙和橙皮素-5-O-葡糖甙虽无影响甘油三酯的活性,但却能显著  相似文献   

10.
腺叶罗麻(Rogeria adcnophylla)在西非用作解热药和治疗痢疾。作者将其叶的甲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离心反相层析,以氯仿-甲醇-异丙醇-水(5:6:1:4,下行)洗脱和低压液相层析(RP-8)得到6种环烯醚萜葡糖甙和毛蕊糖甙。(1)~(4)分别为哈帕甙,钩麻甙(harpagoside),8-对香豆基哈帕甙和南非钩麻甙(procumbidc)。新的环烯醚萜葡糖甙(5)和(6)的结构用光谱法确证。有趣的是  相似文献   

11.
青牛胆属(Tinospora)植物是落叶木质藤本,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地区、非洲及澳大利亚。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 hainanensis)生长在中国的海南岛,其茎被用作抗炎药物治疗关节炎。青牛胆属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和相  相似文献   

12.
<正> 防己科青牛胆属(Tinospora Miers)的许多种类是亚非地区广泛应用的药用植物,例如中药青牛胆(T.sagittata)、民间药发冷藤(T.crispa)和宽筋藤(T.sinensis)等。作者结合文献对青牛胆属15  相似文献   

13.
从黄芩属植物Scutenaria scandens的叶中分离到两种新甙类(Ⅰ和Ⅱ),而且一并分离到11种已知化合物木犀甙B,丁子香酚β-D-吡喃葡糖甙、1-辛烷-3-醇-β-D-吡喃葡糖甙、3-表-石竹素、6,7-二甲基-5-苯并呋喃醇、(一)-丁香树脂醇、考布松、丁香酚Ⅰ和Ⅱ,丁香三环烷二醇和2-甲氧基-丁香醇。根据光谱和化学数据,化合  相似文献   

14.
胡萝卜(Daucus carota)为伞形科芳香族草本植物,广泛种植于埃及。胡萝卜的根可以作为食品,其地上部分的热水提取物可用于泌尿系的杀菌,并可促进肾结石排出。这种植物果实的粉末依次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与水提取,从正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出细辛脑、细辛醛;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芹黄素、金圣草黄素及木犀草素三种黄酮类甙元;并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芹黄素-7-O-β-葡糖甙与木犀草素-7-O-β-葡糖甙两种黄酮类葡糖甙。通过各种试样的直接比较以及光谱  相似文献   

15.
蒋欢  黄诚伟  廖海兵  梁东 《中草药》2018,49(10):2336-2344
目的研究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神经炎症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谱学(ESI-MS、1H-NMR、13C-NMR、ECD)解析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模型进行抗神经炎症活性筛选。结果从中华青牛胆藤茎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中华青牛胆木脂苷C(1)、中华青牛胆木脂苷D(2)、裂环异落叶松脂醇-9-O-β-吡喃葡萄糖苷(3)、(+)-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丁香脂素(5)、tanegoside A(6)、(E)-3-[(2,3-trans)-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2,3-dihydrobenzo[b][1,4]dioxin-6-yl]-N-(4-hydroxy-phenethyl)acrylamide(7)、银钩花胺酰B(8)、反式-N-p-香豆酰基酪胺(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N-反式-咖啡酰酪胺(11)、克罗酰胺K(12)、顺式-克罗酰胺K(13)。发现7个化合物具有抗神经炎症活性。结论所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包括木脂素和生物碱,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3、5、7、8、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0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米诺环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川产青牛胆的物种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采自4个地区6个居群的32个DNA样品用筛选的15个引物进行扩增,进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RAPD能将6个居群的样品明显区分开,居群内的遗传差异小于居群间差异,野生环境的样品遗传分化较大。结论: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青牛胆进行鉴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从而为青牛胆物种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南青牛胆非生物碱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防己科一个新种——海南青牛胆Tinospora hainanensisH.S.LoetZ.X.L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海南青牛胆藤茎中分离出4种非生物碱成分,它们分别鉴定为24-epi-罗汉松甾酮A(24-epi-makisteroneA,Ⅰ)、二十八碳酸(octacosyl acid,Ⅱ)、二十八碳醇(octacosyl alcohol,Ⅲ)和二十六碳醇(hexacosyl alcohol,Ⅳ)。结论 以上4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和Ⅳ为首次从青牛胆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姜月霞  刘侠  刘明生 《中草药》2010,41(8):1348-1350
目的观察和分析海南青牛胆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海南青牛胆高、中、低剂量(0.72、0.36、0.18 g/kg)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尼尔雌醇片组。观察海南青牛胆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股骨湿质量、干质量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4周后,海南青牛胆可明显增加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以及股骨湿质量、干质量;并能显著升高血清磷水平,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海南青牛胆可使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增加,改善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对于临床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己科植物块茎青牛胆(Tinospora tuberculata)分布于中国西南部至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该植物作为民间药物广泛用于退热、缓解腹痛、止泻、解毒、驱虫及滋补,而药理作用机理多数不明。研究发现块茎青牛胆水提物抑制NO的生成。本次采用脂多糖(LPS)激活巨噬细胞的方法,对块茎青牛胆水提物中抑制NO生成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0.
地肤子(Kochia scoparia的果实)的70%乙醇提取物对复合物48/80(48/80)或5-羟色胺诱致搔痒动作模型有抑制作用,并分离出活性成分齐墩果酸寡糖葡糖甙木鳖子甙Ic,2’-O-β-D-呋喃葡糖基木鳖子甙Ic。此次使用齐墩果酸寡糖葡糖甙,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