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电机械分离是指心电图波形尚存但无有效心排出量、无脉搏的各种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电机械分离患者临床情况危急,抢救成功率低,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因此,要求临床医生熟悉抢救电机械分离的用药,掌握抢救电机械分离的程序,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近年来,国外对电机械分离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就电机械分离的抢救时限,合理用药和急救步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周兴华 《吉林医学》2010,31(28):4943-4944
目的:探讨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7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镇静、坐位、利尿剂和强心剂等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硝酸甘油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同时给予硝普钠25mg,按照50~100μg/min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用药后15min、用药30min、用药60min时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15min、用药30min、用药60min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15min后呼吸、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用药15min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用药抢救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者的生存赢得时间。已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可以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者的生存赢得时间,已经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姜增礼  吕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239-239
目的:探讨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的临床应用特点,运用指征和用量的掌握。方法:对18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之间的用药剂量和阿托品化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极少数存在假象问题。结论:在使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要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根据对阿托品的耐受情况及中毒假象来综合分析用药。  相似文献   

6.
杜叶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7):775-77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套管柔软,可以减少血管损伤,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便于随时用药,为抢救患者用药提供快捷通道,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6年3月-8月对4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套管针输液治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急救的静脉输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抽取30例为PICC组,70例为浅静脉穿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日均补液治疗时间(h/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急救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日平均补液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4%,明显高于PICC组(P〈0.05);PICC组患者对静脉营养和血液制品方面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急救药物用药及时性及连续性方面比较,PICC组抢救次数为20人次,平均抢救及时用药时间为2.50±0.83min,对照组抢救次数为27人次,平均抢救及时用药时间为6.19±1.27min,PICC组用药及时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CC置管能够有效降低穿刺次数,保证补液治疗的连续性,提高特殊药物的使用安全性,有效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抢救时用药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8.
杜海亮 《中外医疗》2011,30(17):77-77
需要长期输液或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这样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相似文献   

9.
孙家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0-1471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便临床用药;尤其对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用药,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也减轻了护理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我院对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1994—2007年9月国内医药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阿米卡星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29例,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讨论。结果29例患者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1·5~89·0岁;为常规剂量静脉滴注、肌肉注射,1例为膀胱冲洗;其中有6例患者为联合用药;过敏性休克在用药后40min内出现;治疗后有26例患者康复,3例死亡。结论应用阿米卡星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严密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抢救,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1.
<正>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种迅速发生且非常危重的临床过程,绝大多数伤员死亡,抢救用药合理、及时、可望挽救伤员性命,本文回顾分析45例抢救用药,总结经验教训,以望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李婷  刘娜娜 《吉林医学》2011,32(22):4682-468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护理措施。结果:该组患者占前三位的心率失常类型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缓慢心律失常。抢救成功45例,存活率为90.0%(45/50),护理后患者的QTc显著增高,P<0.01;QTd显著减小,P<0.01。结论:良好的抢救前准备,密切病情观察,用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夏峰 《吉林医学》2011,(33):7120-7121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4 h后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7.18%。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30 min~24 h,平均(1.0±0.5)h,用药至消失时间1.5~24 h,平均(2.3±0.8)h。结论:AHF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处理得当可迅速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抢救措施"及时,正确,系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减少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在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中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将其使用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24h后显效73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61%;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55min-24h,平均(1.7±0.4)h;用药至症状消失时间1.7~48h,平均(2.3±0.8)h。结论AHF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处理得当可迅速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抢救措施“及时、准确、系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急诊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的患者而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抢救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具体情况和抢救成功率,调查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科对于脑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且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早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龙丽春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06-210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发病率急骤增加。住院老年患者多是危重、休克、昏迷不醒的患者,均应采取静脉给药法,才能尽早获得随时用药和抢救措施。因此,静脉给药的方法已成为临床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置管已广泛用于临床,在外科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及时用药,还可以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了解患者血容量和心脏功能,临颍县人民医院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临颍县人民医院院对73例外科危重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抢救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急诊护理方面的流程,就是接诊以后通过常规的预检进行分诊后,以进到抢救室内,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等。观察组采用优化以后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较好,分诊的时间、病情缓解的时间、用药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抢救的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这次研究展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采取急救的护理路径进行急诊方面的护理,进而能够使得患者的分诊的评估时间变短、病情的缓解时间变短、用药时间变短、抢救成功率变高。  相似文献   

20.
李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927-927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静脉用药是一种可以保证用药浓度、用药时间、药物效果等的用药方法,而利用输液器滴管旁插小孔给药(加小壶)也属静脉注射用药。正确的加小壶法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一种简易加小壶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