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斌 《华西医学》2009,(5):1240-124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
儿童过敏性紫癜2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临床医学》2006,26(3):14-15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AP)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53例A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3例AP患儿年龄〉7岁158例(62、45%),乡村患儿169例(66.80%),春冬季发病168例(66.40%),感染为诱因126例(49.80%)。AP首发症状主要为单纯紫癜164例(64.82%),单纯关节痛30例(11.86%)。肾损害发生率男性(43.97%)高于女性(26.79%),紫癜复发者(56.36%)高于初发者(30.81%)(P〈0.01)。表现单纯紫癜、紫癜加关节症状、紫癜加消化道症状、紫癜加消化道加关节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7.71%、30.56%、59.02%、70.80%。结论 AP发病以学龄儿童、乡村患儿、春冬季较多,感染为第一位诱因。男性和复发患儿肾损害发生率较高;AP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HSP各表型的特点及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6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起病年龄为2~13岁,秋冬季发病为主,前驱感染者是主要诱因;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94.0%(441/469);关节不适12例(2.6%),腹部症状16例(3.4%),HSP复发患儿12.3%(58/469),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2.6%(12/469);所有患儿均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总IgE阳性率50.7%(238/469);腹型HSP患儿白细胞及D-二聚体增高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年龄、D-二聚体、胱抑素C(CysC)为紫癜性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混合型HSP较其他类型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 HSP患儿皮疹易复发,尤其多发生于肾损害患儿;腹型HSP中白细胞、D-二聚体升高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出现相关异常时,需警惕HSPN的发生;HSP为自限性疾病,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特征,寻找与之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221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原因。结果儿童HSP患儿发病年龄2~14岁,平均(7.02±2.7)岁,71.3%于冬春季节发病,79.6%患儿发病前有明确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2.8%),其中以胃肠道症状首发(21.3%)易发生误诊;胃肠道及关节受累发生率是62.4%和91.0%;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紫癜,主要分布于双下肢(98.6%);76.3%的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而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38.9%,以皮肤紫癜为首发与非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的HSP患儿的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3.1%、4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P<0.05);临床类型以血尿和(或)蛋白尿(1~2级)最常见(62.8%),病理类型ISKDC分级以Ⅰ~Ⅲ级为主(94.1%),针对患儿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HSP为儿童常见病,以消化道症状首发时易误诊,也较严重;是否有紫癜性肾炎决定预后。不同临床表现的紫癜患儿予以个性化的护理,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2005年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除外单纯性血尿、急进性肾炎型,共53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1 mg/(kg.d),分2~3次口服,总疗程12周。【结果】加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高,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继发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继发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83例HSP患儿分为继发紫癜性肾炎(HSPN)和未继发紫癜性肾炎(非HSPN)两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初发年龄、诱因、伴随症状、皮疹持续时间及复发情况、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抗凝剂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①继发HSPN组患儿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171,非HSPN组为1.121;②HSPN组紫癜初发年龄较大平均9.5岁,非HSPN组平均6.0岁;③发病诱因中感染因素HSPN组占61.6%,非HSPN组41.7%;④HSPN组皮疹持续时间平均15.5d,皮疹复发54.0%,非HSPN组分别为8.3d和13.6%;⑤HSPN组均伴随消化道症状(100%),同时伴关节、消化道症状77.3%,非HSPN组分别为36.4%和9.1%;⑥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SPN组升高者86.3%,非HSPN组53.6%;⑦口服抗凝剂HSPN组为33.0%,非HSPN组为48.2%.结论①HSP继发HSPN以男性患儿居多;②初发年龄越大越易致肾受累;③发病诱因为感染因素、皮疹持续时间长及出现复发、发病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均易继发HSPN;④白细胞参与了HSP肾脏损害的发病过程;⑤口服抗凝剂可预防HSPN.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感染,葡萄糖酸钙、息斯敏抗过敏及西咪替丁、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其药物疗效,并在6个月内给予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过敏性紫癜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常规检查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皮疹消退,关节肿痛与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良好,能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常规检查,分为尿检正常组和紫癜肾损害组;紫癜肾损害组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及持续性尿异常组。观察相应的临床因素,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紫癜肾损害组年龄,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持续性尿异常组皮疹持续时间、血尿并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一过性尿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皮肤紫癜者、紫癜加关节症状者、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以及同时有紫癜、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是33.3%、41.7%、54.5%和75.0%,混合型和单纯紫癜者肾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病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持续时间长,消化道出血者易发生肾损害;除皮肤紫癜外,合并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皮疹持续时间长、血尿合并蛋白尿与肾脏持续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2年住院过敏性紫癜患者,分析比较合并肾损害患者与未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合并肾损害患者2年,观察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5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合并肾损害者为32例,占57.1%。与未合并肾损害患者比较,合并肾损害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病毒或细菌感染史较少,血清IgA的增加者较多,既往有过敏性紫癜史者也较多。其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平均随访(2.1±0.3)年,3例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出现明显上升,其危险因素包括首次诊断时血清肌酐水平、发病年龄较大、紫癜复发次数较多等,危险因素比值比值分别为1.32(0.92—1.62)、1.73(1.09—2.01)、1.45(0.99—1.87)。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与血清肌酐水平、发病年龄较大、紫癜复发次数较多密切相关,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者应早期诊断,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和分级,早期积极给予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莪术油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莪术油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对照组西咪替丁加常规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两组的紫癜复发率(治疗组为10.8%,对照组为23%)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组10.8%,对照组35.4%)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莪术油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SP疗效优于西咪替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并同期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HSP组、HSPN组的尿系列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与HS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BUN、C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肾功能早期受损时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尿IgG检测在诊断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对18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99例紫癜性肾炎(HSPN)、26例对照组进行尿IgG检测;同时,对18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测。结果HSP组尿IgG异常率远高于尿蛋白定性的异常率(P〈0.05):HSP组尿IgG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HSPN组尿IgG浓度高于HSP组(P〈0.05)。结论尿IgG检测简单,无损伤性,对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并发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113例初诊为HSP且未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作为HSP组,并根据是否合并肾损害将其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26例)和非紫癜性肾...  相似文献   

14.
王大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19-1021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0-2008年诊断的过敏性紫癜病人60例,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组及非腹型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结果】腹型组与非腹型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合并肾脏及关节损害、蛋白尿、血尿等方面均无差异,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更为明显。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表现为皮疹(100%)、腹痛(100%)、消化道出血(72.9%)、呕吐(32.4%)和腹泻(35.1%)等,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率高(51.4%)。【结论】腹型紫癜患者白细胞升高及白蛋白降低较非腹型组更为明显,消化道症状重,而体征轻微,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5.
周莉  储进 《临床医学》2011,31(7):36-3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开封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脏受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儿童过敏性紫癜好发于秋冬季节,高发人群为学龄期儿童,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且感染多发生于发病前1周内。②HSP首发症状多为皮疹,少数为腹痛、关节痛等,临床上混合型病例多见,尤其是合并肾损害者多达45%。③对易感因素进行非条件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年龄〉8岁,反复紫癜超过1个月,消化道出血为肾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肾脏损害及其相关程度是影响患儿临床转归的最重要因素,而HSP患儿年龄〉8岁,皮疹反复超过1个月者,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HSP患儿肾脏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过敏性紫癜(HSP)病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黄芪治疗组同时口服黄芪颗粒,每次3~4 g,每日2次,共8周。随访9~12个月,观察两组肾损害发生情况和HSP反复情况。结果黄芪治疗组随访期间11例(22.0%)发生HSP反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156,P〈0.05);黄芪治疗组HS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97,P〈0.05);黄芪治疗组病儿HSPN出现时间为发病后(68.1±43.6)d,对照组为(115.8±49.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93,P〈0.05);对照组并HSPN者中53.3%的病儿发生在HSP发病后3个月内,而黄芪治疗组并HSPN者中71.4%的病儿发生在起病3个月内。两组病儿发生肾损害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有效减少HSP反复,预防或降低HSPN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易感因素与防护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95例,对患儿性别以及发病时年龄、发病月份、诱因及复发次数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结果:过敏性紫癜3~13岁多见,上呼吸道感染、饮食不当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农村多于城镇。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易感因素加强防护,能预防和减少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