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春艳 《理论界》2005,(3):113-1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对北美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求职主要是通过其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弱关系来实现的。边燕杰对中国天津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不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工人更多地运用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找到工作,这一结论表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态是中西方求职中运用不同关系强度的差异。然而,边燕杰对中国和新加坡求职的比较研究表明,新加坡有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人们仍然是通过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找到工作。因此,单纯以市场制度来解释这种差异是不完全的。笔者认为,在市场制度之外,文化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制度因素和文化共同导致了求职中运用了不同强度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和使用."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经济现象,目前在任何国家还没有构成独立的经济发展形态.但其包含的主要特征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发展"新经济"是转型经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内在必然选择.影响转型经济国家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有: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基础设施、金融市场、贸易的开外程度、商品市场竞争、人力资本、科研设计费用、劳动力市场和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发源于美国,盛行于美国,研究时也自然离不开美国,但最终的焦点却不应该是美国,而是其能给我国带来什么好处。另外,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的源动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往往被人们所重视,可其同其他新技术融合一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等等一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改变思维,用广义的方法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关系网络是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对劳动力的流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美国社会学家哥兰诺维特对于社会关系网络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早有研究,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劳动力的流向;社会关系网络为外出流动者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社会关系网络为外出流动者提供一个支援体系(保护人)。  相似文献   

5.
垄断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限制和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劳动力垄断市场对于加总经济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现有主流经济学已经有了很规范的结论,即垄断肯定会造成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本论文主要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对不平等的影响以及最低工资限制对不平等的作用。本论文的分析表明:首先,同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相比,完全垄断市场肯定会加剧不平等;其次,即使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最低工资限制对不平等的影响也是不一定的,它具体取决于均衡状态劳动需求弹性的大小;最后,在劳动力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高于完全垄断市场工资水平的最低工资限制肯定会使得失业和不平等同时改善。  相似文献   

6.
一、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是指以知识主题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代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是当前经济界非常关注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起源于美国 ,是靠以网络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并以自己的新特点 ,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新经济 ,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是中国面向新经济作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经济” ?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严格定义。“新经济”的含义也仍不确定。刘树成、李实在《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一文中认为 :“新经济”主要有“宽”、“窄”两种含义 ,“窄”的含义是指美国经济 90年代的持续增长 ;“宽”的含义则指兴起于美国、扩展于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① 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则认为 :“所谓‘新经济’ ,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创新为核心 ,由新科技所驱动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②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 :“新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新经济的特征新经济是指以知识主题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代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在新经济中,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同一种知识,而且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劳动力迁移理论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新经济地理学的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进而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两种理论范式总结了劳动力流动影响区域收入差距的实证经验。对比发现,在这两种范式下,劳动力流动影响区域收入差距的内生作用机理不同,前者强调劳动力通过影响迁出(入)地收入水平、各地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以及边际生产力达到缓解区域收入不平等的条件收敛机制,而后者认为,劳动力流动会导致产业集聚的"中心—外围"均衡格局,从而拉大中心与外围区域的收入差距。此外,两种研究范式在劳动力流动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方面也各异,对待劳动力与区域之间的内在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NAFTA体系下的国际移民和劳动力灵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探讨NAFTA体系下经济一体化对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移民的规模、成分和形式可能带来的影响 ,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我们以为 ,对移民的可能影响 ,不来自NAFTA之中 ,而是来自其背后的生产运作的变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墨西哥和美国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劳动力灵活性策略 ,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变化 ,而新形式的移民恰恰反映了这种变化。无论是墨西哥采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还是美国实行的经济结构调整 ,都在经济和产业的日益一体化进程中 ,推动了两国间贸易关系的重组。从这个意义上讲 ,北美经济组织内部劳动力的流动 ,实际上更取决于各国以及共同体内工作过程之间、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 ,而非一体化进程本身。  相似文献   

12.
(一)讨论要不要开放劳动力市场,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劳动力市场.我认为,尽管劳动力市场可能规模不同、大小各异、形式多样,但应有实质的共性、相同的特征、确定的涵义.应该说,劳动力市场不论它有怎样的多样性,但它的实质应该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不论它有多大的计划性和适应社会主义要求的可变性,但必须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通行等份交换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明晰市场经济秩序本质和劳动力市场秩序概念的基础上 ,归纳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三大方面的秩序问题 ,一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功能缺陷 ,如劳动力市场总量供求失衡 ,工资价格信号机制不灵敏 ,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等 ;二是劳动力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 ,包括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以及合同条款的规避 ,劳动力流动不规范等 ;三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法治的盲区 ,如存在非法劳动力市场和非法雇佣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贸易理论发展成为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自然发展成为新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解释同质劳动者和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如何影响空间异质的形成与发展,而新新经济地理学则探讨微观异质劳动者、企业异质如何影响总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重新解释了现实中产业集聚、要素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的关系。地区间消费者偏好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发达地区意味着消费者偏好更加多样化,从而导致企业与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彼此对外市场开放度存在相互依赖。落后地区向外开放市场的意愿程度更弱,但是随着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开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导致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市场开放度也逐渐增加,从而最终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加剧,将相对降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由于落后地区总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有可能促使劳动者回流,从而棒—棒均衡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工业企业数据与城市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流入地企业用工成本变动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可以增加流入地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有效缓解企业用工成本上涨的压力。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劳动力流动对非国有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作用更显著;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劳动力流动对出口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证实,跨区域劳动力流动对于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国有企业缓解用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市场成本竞争的背后,不可忽视跨区域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制造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宇  高静 《西部论坛》2016,(4):30-37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要素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农业生产效应将存在差异.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对中国东部江、浙、粤和西部川、渝、黔六省市的抽样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市场化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减少造成了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损失,务工汇款并不能帮助农户改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没有改变务工汇款与农户技术效率的关系,但显著抑制了劳动力流失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市场环境的差别会导致劳动力转移效应的差异.各地政府应该致力于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透过美国“新经济”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率的宏观表象,对其深层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美国“新经济”的微观机理,是在高科技产品形成的网络中,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网络效应和正反馈机制步入收益递增的自增强轨道,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并支撑起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文章最后总结了几点由此引起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永钦  董雯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45-64+205
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任务内容成为理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重要视角,基于此构建衡量中国劳动力市场任务结构、任务密集度和新工作创造的关键指标,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就业极化”、新职业分布不对称和职业技能溢价等新特征;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基于任务内容视角的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拓展了技术进步在传统技能溢价之外的解释力,有助于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个理论简述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 ,在劳动力市场上 ,有两种不同的区分 ,一种是较为高级的劳动力市场 ,叫主要劳动力市场或者叫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部分 ;另一种是较为低级的劳动力市场 ,叫次要劳动力市场或者叫劳动力市场的次要部分。这一理论叫做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 ,英文为doublelabormar ketmodel,简称DLM ,是在 2 0世纪 6 0年代由经济学家彼德·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提出的。两位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人力资本理论不足以说明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是指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因素共同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即经济持续稳定地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智力资本已成为新经济的主要生产要素.新经济将大幅度提高生产和消费效率,全球市场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趋势.我国要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关键之一是使生产率增长逐渐转移到以技术进步为主要动力的轨道上来,要以新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