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玉堂 《陕西中医》2002,23(2):174-175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 ,全世界慢性 HBV病毒感染者约 3亿 ,其中绝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 1 0 %~ 1 5 %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每年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 3 %和 1 .5 %。显然 ,积极治疗 HBV感染 ,阻制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病程和治疗策略 慢性 HBV感染的治疗策略基于其自然病程的认识 ,围产期 HBV感染者中 90 %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 ,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为 3 0 %左右 ,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 1 %~ 1 2 % (平均 <5 % )慢…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多在青壮年发病,HBV在患者体内长期存在并持续复制,不能被一般药物所清除,导致肝脏病变持续发展。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和关键是针对病原治疗,即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呈世界流行,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经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根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2]。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减轻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高发病率的疾病,全球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目前属于HBV感染的中高度流行地区,大约有1亿表面抗原阳性的感染者,其中呈慢性病程的约2 000万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治疗,往往会发展成肝硬化,进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憋型肺炎,其致病机制为病毒感染及感染后所致的免疫损伤。该病的炎症部位为毛细支气管,病变的结果是终末气道狭窄、阻塞,显著影响通气功能,临床症状重,病程相对较长,缺乏特异性治疗,耗时耗力。为尽快控制喘憋症状,缩短病程,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药物配伍雾化吸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襄阳市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HBV及梅毒(TP)状况。方法收集168例HIV感染者及356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液标本,对其进行HCV、HBV及TP标志物检测,分别比较各项感染率;再对HIV感染者按感染方式分组比较各项感染率。结果 HIV感染者HCV及TP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体检人群(P均<0.01),而HBV感染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途径感染HIV者,其HCV的感染率与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HCV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的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其TP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非性传播感染组(P<0.01);HBV感染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HIV感染者不同感染方式导致HCV及TP感染率不同,但对HBV感染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吴洁 《新中医》2012,(9):5-6
津血在生理上同源,病理上“水分”病变与“血分”病变关系密切,二者互相影响。根据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水停瘀阻是肺心病的病机关键,水血并治是肺心病的基本治法。水血并治是利水渗湿、祛痰化饮与活血调血化瘀等结合运用的治疗方法。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辨清痰浊、水饮、瘀血各病理因素之轻重缓急进行施治,有利于提高肺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为目前医学界难治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属于临床上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持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CHB患者病情持续进展的主要原因~([1])。研究报道显示~([2]),世界范围内的HBV感染者约有3.6亿,而我国则有近1.2亿,且在感染HBV后大部分患者均会成为CHB患者。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清除HBV,因此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3])。但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及预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笔者通过研  相似文献   

10.
我地区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体检时发现HBV感染,而转氨酶正常。西医往往不将其作为治疗对象,但是转氨酶正常不一定“肝正常”,这些病例发生肝硬化、肝癌不为罕见。因此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运用扶正清肝汤治疗慢性HBV感染者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危及公众健康。我国是HBV高感染地区,慢性HBV感染者有1.2亿,其中约40%-50%通过母婴传播,如果不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3周便可在血清中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中尤以乙型肝炎为突出.我国现在约有10%的人口感染HBV,感染者逾1.2亿[2],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目前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治疗,但存在病毒变异性和耐药性问题[3].近年来根据笔者临床经验,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 )的感染状况、与其他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及对肝病的影响。方法 :检测 HCV感染者的甲型肝炎病毒 (HAV)标志、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及生化指标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 HCV双重感染者占 46 .2 % ,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比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结论 :HCV可与多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常见模式为 HBV/ HCV双重感染 ;HCV与 HBV有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社区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会不存在性别差异,但HBV感染过程存在性别差异。性别因素可能对HBV感染过程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男性HBV感染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慢性化率,男性慢性HBV感染者有较高的活动频率[1]。影响人类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性激素,包括性腺分泌的睾酮、雌二醇、孕酮等,垂体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HBV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胞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脱去衣壳,部分HBV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并继续复制,其半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DNA感染者,每年约一百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域,我院传染科2006年2—12月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和常规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识无症状慢性HBV感染状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症状慢性HBV感染状态是指表面抗原(HBsAg)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医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伏气温病”,慢性肝炎属“肝着”,故笔者认为无症状慢性HBV感染状态可以“无症肝着”来概而名之,需指出的是,这个“症”是指西医学的症状和体征。西医的体格检查和中医的望、闻、问、切两者所审查和收集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体内乙肝病毒(HBV)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对于病毒自身复制及感染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333例HBV感染者血清,检测HBV YMDD变异,及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结果:体内病毒发生MDD变异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AST、ALT4值均低于感染病毒未变异的患者(P〈0.05)。结论:变异后的HBV病毒DNA复制能力下降,血清转氨酶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发生HBV YMDD变异率高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四分之一的慢性HBV感染者最终将进展为重症肝炎(即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1]。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虽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但要彻底清除HBV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防治难题。据WHO估测,全球至少有35亿人携带HBV有3亿肝硬化患者与HBV感染有关。HBV自婴儿期感染后90%以上经过40年左右衍化为肝硬化,50年左右发展为肝癌,25-40%的感染者因此而致命;为此被WHO列为第9死因。鉴于病毒持续存在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是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环节因而抗病毒治疗被摧崇为治疗乙型肝炎的最根本方法,现时西医把干扰素(IFN)作为这一疗法的主力军,这种疗法复发率较高价格昂贵,副作用又大,临床难以广泛推广。至今为止,国内外医药学家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HBV)感染中,只有极少数发展为乙型肝炎病,绝大多数表现为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这些可通过HBV全套和肝功能等检查得到证实。乙肝的中医药治疗,在坚持传统的辨证论治的同时,HBV感染、疾病学特征、不同类型以及相关体质、隐症论治的认识和实践等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感染HBV的亚型不同,数量多少不一样,人体免疫应答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