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秀秀  万巧琴 《护理学报》2019,26(11):41-44
目的 明确国外不同层级安宁疗护护士的胜任力标准,为我国安宁疗护护士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国外安宁疗护护士的胜任力标准及其培养方法。结果 美国、英国、加拿大均已针对不同层级安宁疗护护士制定了相对完善、系统的胜任力标准,并有较为明确的安宁疗护一般注册护士、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及认证方法。结论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对于不同层次的安宁疗护护士胜任力标准、培养和认证方法较为明确,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特点,制定适合不同层级安宁疗护护士的胜任力标准和资质要求,改善安宁疗护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临床的安宁疗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国内外安宁疗护培训现状,为今后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安宁疗护培训的文献,从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国外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的发展较为成熟,内容构建较为完善,培训形式多样化,评价指标科学客观。国内安宁疗护护士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统一知识体系,实践性培训较为缺乏。结论 我国安宁疗护护士培训还需加快推进,借鉴国外培训经验,同时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灵性照护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群众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日益增加。2017年2月首次在国家层面为安宁疗护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中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势在必行。该文介绍了在安宁疗护及专科护士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及地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申请资质、认证及再认证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认证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及设想,期望为中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认证及再认证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颖  郝燕萍 《护理学报》2021,28(14):17-21
目的 基于结构-过程-结局模式对国内外安宁疗护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综述,为全面评价安宁疗护质量以及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质量评价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外安宁疗护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与总结。结果 根据结构-过程-结局模式将安宁疗护质量评价工具分为3类,包括结构指标质量评价工具、过程指标质量评价工具以及结局指标质量评价工具。结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质量评价工具,对安宁疗护质量进行多个角度的评价与分析能更全面地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安宁疗护质量的现状。此外,当前我国安宁疗护的质量评价仍比较薄弱,国内研究者应基于该模式编制或修订适合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评价的工具,以便比较客观地了解我国安宁疗护质量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宁疗护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国内实践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种类和设备,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宁疗护中的症状管理、预先护理计划、家属哀伤辅导、护理团队培养的应用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宁疗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帮助生命末期患者减轻疼痛、焦虑和抑郁;有助于培养安宁疗护护理团队;以及提升预先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和家属哀伤辅导。结论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应将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安宁疗护中投入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老年人安宁疗护认知现状及服务需求,为构建本区域安宁疗护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1月-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孝感市、荆州市、随州市的23个社区的464例老年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安宁疗护国家课题组制定的问卷调查其对安宁疗护认知的现状和服务需求。结果 知晓安宁疗护者占28.45%,不同来源地区、文化程度和宗教信仰的调查对象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06%的被调查者首选在家中度过生命的终末期,被调查者对症状控制和心理关怀的需求较高。结论 安宁疗护认知受地区、文化程度和宗教信仰影响,老年人居家安宁疗护意愿较高,应积极探索居家式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注重症状管理与心理关怀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邓妍  胡露红 《护理学报》2019,26(19):31-34
目的 为探索适合国内的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了解不同国家地区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价的研究现状,包括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的专业角色及资格认证,实践对象、工作方法及内容、实践效果。结果 除美国以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英国、澳洲、日本等都已运用个案管理的理念于患者健康照护服务的设计。结论 未来我国有待结合国情,部分参考国外模式,成立个案管理师专业认证机构,确定资质认证标准,规范个案管理培训,构建个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遴选合适的评价指标,联合社区、社工团队等多团队协作,开展乳腺癌个案管理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8.
蒋伟  朱聚  李应  彭姗  张洁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4):289-292
目的 分析安宁疗护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hospice care”为主题词,采用主题检索方法对PuMed数据库中2008-2018年发表的安宁疗护相关文献进行主题检索,运用Bicomb、SPSS 24.0 软件对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968篇,截取高频关键词41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 2008-2018年安宁疗护相关文献年发表数量虽然出现几次波动,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且趋于稳定,其中美国的相关研究论文最多,总结安宁疗护研究的共词聚类可归纳为6个热点:①安宁疗护中心标准;②安宁疗护开展现状;③安宁疗护护理实践;④安宁疗护与心理学;⑤安宁疗护的管理;⑥经济学与伦理。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及其文献分布,可为今后安宁疗护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述慈悲社区在安宁疗护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国内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慈悲社区的相关文献,从慈悲社区的概念及发展背景、国外慈悲社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模式及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慈悲社区有利于改善终末期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结论 国外已经将慈悲社区广泛应用到安宁疗护中,而国内相关研究及应用较少,借鉴国外经验,为建设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慈悲社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杨青  张瑜  江小芳  潘慧 《护理学报》2018,25(21):29-32
目的 计量分析麻醉护理教育相关文献,比较国内外麻醉护理教育的不同之处,为今后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近10年与麻醉护理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 纳入中文文献25篇,英文文献11篇,我国88%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国外72%集中在美国。国内外麻醉护理在教育层次、培训模式及资格认证体系存在不同之处。结论 参考国外麻醉护理教育发展的经验,我国麻醉护理教育应该以职前、职后教育并重为主线发展,结合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强调多学科轮转。创新培训方法,引入危机资源管理、高保真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尽快建立麻醉专科护士资格培训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为我国中医专科护士的资质认证做出探索和提供参考。方法 在前期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采用Delphi法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形成包含3项认证准入指标、12项高级护理实践项目和12项核心能力认证考核方式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47、0.95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7、0.308(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可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引,有助于提高中医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中医专科护士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梳理国外及中国大陆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资质要求、培训内容、执业范畴及权限、执业管理与安全,为国内护理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组织、学校网站以及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相关文献,从资质要求、培训内容、执业范畴及权限、执业管理与安全4个角度进行综述。结果 国外专科护士多点执业体系完善;资质要求严格标准;培训内容及方式与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相匹配;执业权限灵活自由;执业管理及安全设备完善。结论 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探讨适合我国专科护士多点执业发展的模式,以期为国内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推广提供建议,为管理者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进而推动国内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适合我国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与认证管理模式,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资格认证以及持续、动态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前期调查性研究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3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9和0.943,第2轮咨询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01、0.300和0.319(均P<0.001)。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90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研究结果可靠,可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再认证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喻婷  王聪  刘珊珊  杨智博  寸薇  蒋艳 《护理学报》2022,29(14):48-52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相关文献进行范围审查,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聚焦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以范围综述方法为框架,系统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及灰色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20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大,但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及应用,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家属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医院/政策因素5个方面。结论 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研究分布不均衡,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繁多且复杂,其安宁疗护需求受多项因素影响,医院需重视脑卒中患者安宁疗护需求,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不断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安宁疗护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组建安宁疗护病房团队会议团队,为多学科团队交流提供重要途径,提升多学科团队协作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方法 我院借鉴国内外多学科会议实践指南,立足专科特色,通过建章建制,对会议制度、流程、成员职责分工等进行规定,保证多学科团队会议的顺利进行。结果 2018—2020年,安宁疗护病房共计340例个案被纳入讨论。其中发生爆发痛的患者181例,经过多学科会诊后使用规范止痛处理,160例患者疼痛降至3分及以下,且爆发痛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拒绝心肺复苏签署率由2018年14.8%上升至2020年28.9%。结论 团队会议在医患沟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平稳、症状控制较好,实现了医患间零纠纷零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介绍和对比中美两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使用情况,借鉴美国已有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完善我国静脉治疗护士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纳入近年来中美两国关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人力资源发展和使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及内容提取,对比、分析及总结中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使用现状。结果 介绍并对比了中美两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岗位设置、临床实践及教学和科研等3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论 在岗位设置方面,建议国内医院为静疗专科护士创造更多专职岗位,以助国内静疗专科护理的发展;在临床实践方面,建议各医院成立静疗小组后,根据本院开展的静疗项目,安排静疗小组的工作范畴,使静疗专科护士以静疗团队作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科研方面,建议从增设静疗专科护士科研培训内容、设置专职岗位吸引高学历护理人才加入静疗科研、发展静疗专科杂志和平台3个方面来推动静疗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仁秀  杨红 《护理学报》2019,26(17):65-67
目的 总结1例终末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对1例结肠癌伴恶性腹水的终末期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解决疼痛、腹胀、便秘等躯体问题;根据病情,在合适时机恰当转换治疗重点;评估灵性需求和困扰,采取尊严疗法和意义疗法,提供灵性照护;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谈论预先医疗照护计划,指导家属有效参与护理。结果 帮助患者接纳死亡,满足其心愿,返回故乡,安静离世。结论 将安宁疗护的理念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了身、心、社、灵全方位的照护,最终达到了患者善终、善别和家属的善生,为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例剧烈疼痛的肺癌终末期患者实施疼痛和心理的安宁疗护,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充分评估该终末期患者因癌症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痛苦;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全人”、“全家”、“全队”支持,帮助其减轻身心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结果 该患者在我院接受安宁疗护后身心痛苦得到缓解,家属对医护人员均表示满意,5个月后患者安然离世。结论 以多学科团队为支撑的安宁疗护能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服务,实现患者与家属生死两相安。  相似文献   

19.
吴燕  郑秀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2):1782-1787
目的 组织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加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改善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住安宁疗护示范病房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试验组的安宁疗护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国学经典、满足1个心愿、心灵的声音主题活动、节日家文化等。两组都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给予病情评估、安宁疗护计划、中医症状管理、灵性照护之关爱时间等干预措施。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灵性安适量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社会/家庭状况维度、灵性安适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3个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灵性安适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完全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安宁疗护小组,有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的安宁疗护活动,能更好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优质死亡结局。  相似文献   

20.
葛树敏  国仁秀  方敏 《护理学报》2021,28(10):77-78
目的 对1例鼻咽癌终末期患者实施安宁疗护,重点总结心理护理实践经验。方法 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对1例鼻咽癌终末期伴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和房树人测验的方法,评估患者心理,进行安宁疗护干预。同时,改善患者的癌性疼痛、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等症状带来的痛苦,满足其对舒适、营养的基本需求。结果 通过症状护理、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让患者达到心理、身体安宁,痛苦减轻,有质量地度过生命最后一程。结论 对不能言语的患者采用“房树人”绘画测验,了解其心理状态,发现问题给予干预;利用互联网完善居家护理,让患者舒适、平静地走过生命最后阶段,为临床安宁疗护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