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较好的认识研究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方面的工作,利用伊宁站1952-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了伊宁市气候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性及突变特性。结果表明:伊宁站平均气温表现为波动升高的趋势,并以春季和冬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0.4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表现为波动增多的趋势,其中以秋季和冬季增加较明显,年平均降水量的线性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13.0 mm;气温以20世纪70年代以后升高幅度较大,降水各年代际间总体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50-70年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80年代-21世纪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以21世纪增加较明显;基于差积曲线法研究区气候特征表现为由过去的暖干向现在的暖湿过渡,这一趋势以1997年后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根据博尔塔拉河河源(温泉水文站)1960-2012年的平均气温和径流量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方法对平均气温和径流量趋势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1960-2012年博尔塔拉河河源平均气温除夏季外均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和全年上升明显;春、夏、秋季和全年的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和全年变化明显,秋季和全年呈上升趋势,冬季呈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和径流量年内变化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季节分布明显。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博尔塔拉河河源秋、冬季和全年平均气温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秋、冬季和全年径流量变化明显,秋季和全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珠江流域1961-2000年80个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分量,结果表明:①40年来,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10℃/10 a,并于1987年前后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暖突变;空间分布上,除红水河、柳江上游与右江中部地区平均气温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它地方均表现为增暖。②夏、秋、冬三季平均气温都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珠江三角洲是珠江流域四季增暖最为显著的地区,季节性(春季)的降温区域主要发生在北盘江、红水河、柳江上游与右江中部地区。③从月平均气温变化来看,呈上升趋势的有9个月份,其余各月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利用1953—2012年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玛多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倾向率为0.289℃/10 a,1997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0.21 mm/10 a,降水量由少到多的突变发生在2003年;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第一主周期为15 a,此外还有6 a、29 a的变换周期;年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为27 a,此外还有12 a、5 a的变换周期。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1):35-38
选取甘肃省境内50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月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极端高温及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平均气温、极端高温分别以0.31、0.11℃/10 a的速率升高;春、冬两季升温速率较大,趋势更明显;四季的极端高温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夏季升温速率最大;甘南地区平均气温最低,东南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中部及陇东东部升温速率较大,河西走廊西部及甘南地区升温速率较小;极端高温的分布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下降的特点,河西走廊沿线极端高温较高,甘南高原极端高温较低;北山地区、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西部日较差较大,陇南山地南部年温差较小;平均气温、极端高温分别以14、22 a为主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西北地区局部小气候的变化趋势,对合作市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58—2009年合作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显著,升温幅度最大;降水量呈波动减小趋势,日照时数呈增大趋势;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在1990年发生突变,最高气温在1994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在1958—2009年无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7.
以新密市为例对中国中部典型半湿润半干旱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针对新密市1971-2010年年、季平均气温、蒸发量及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得出近40年来中国中部典型半湿润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年、季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率为每10年0.44℃,平均气温约上升了1.8℃;年、季平均蒸发量反而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各异。这些变化特征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范围内整体的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各季节气候特征的年代际变化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分别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对金沙江上游7个站近50年的气温变化及其在该流域出口的水文响应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最终得出金沙江上游7站平均气温呈0.31℃/10 a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增加显著,21世纪初气温增幅明显增大,突变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流域出口的水温呈增加趋势;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流量有微弱增加,变化趋势也不明显;蒸发量年际以及季节变化趋势明显,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城市过去50a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小虎 《人民黄河》2014,(11):13-15
基于运城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线性回归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SDSM模型分析了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运城市50 a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且1990年之后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1990年前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1991—2010年变化趋势较为平缓;2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基本呈上升(增加)趋势,且累计增长率也呈逐渐增大趋势,与B2情景相比,A2情景下年平均气温的增幅更大。  相似文献   

10.
焦作市195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4,(1):61-64
根据河南省焦作市1951—2010年的年、季平均气温、蒸发量和降水量气象数据资料,采用水文序列中常用的线性趋势拟合、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t检验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研究焦作市近60 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0年焦作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93年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持续升高,春、冬两季升温幅度最大;年蒸发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在1971年发生突变,四季蒸发量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夏季蒸发量减少幅度最大;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分别在1960年和2002年发生两次突变,四季降水量持续减少,夏季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60—2010年河南省1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所定义的极端气候指标,通过Mann Kendall检测、线性趋势法等方法对河南省极端气候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冷夜、冷日均呈减小趋势,暖夜、暖日均呈增大趋势,年湿期降水总量、重湿日数和简单降水强度指数均呈增大趋势;220世纪80年代后极端降水事件呈明显增加趋势;3大多数站点在20世纪80年代后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吐鲁番及周边地区6个典型气象站和煤窑沟、阿拉沟2个流域水文站的1960-2012年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和Pettitt变点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0-2012年,吐鲁番及周边地区的年降水量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平均气温也呈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阿拉沟出山径流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煤窑沟出山径流量上升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均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日照时数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选取水资源紧缺的黑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黑河产流区气温、降雨、蒸发、径流变化规律。得出的结论是:黑河流域气温升高同全球变暖趋势相一致,且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值,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黑河流域平均气温升高了1cc左右:产流区降水量围绕多年均值波动,有增加趋势;产流区蒸发量自20世纪80年代至目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蒸发量下降较多;径流围绕多年均值波动,有增加趋势;随着气温升高,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干旱灾害发生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4.
1998-2012年气候变暖停滞(hiatus)是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该现象表现为气温增速变缓、不变或出现下降趋势。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研究该区域气候变暖停滞现象及其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对于科学调整区域植被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1970-2019年毛乌素沙地气温和降水地面观测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对气候变暖停滞现象及其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0-2019年,毛乌素沙地年际和季节平均气温、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表现出“暖湿化”特征;1998-2012年,毛乌素沙地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70 ℃/10a(P<0.05),存在明显的hiatus现象。Hiatus现象发生期间,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温速率最高,年降水量仍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增加速率最高;hiatus现象结束后(2012-2019),毛乌素沙地年际和季节平均气温变化速率达到1970-2019年的2~3倍;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减少速率最高,春季增加速率最高。Hiatus现象发生期间和结束后的年际和季节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呈明显相反的变化过程。研究认为毛乌素沙地1998-2012年存在明显的hiatus现象,表现为年平均气温显著下降、年降水量增加的特征。Hiatus现象发生期间和结束后的气温、降水反向变化需引起重视,可能会对毛乌素沙地植被生态环境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近百年(5~9月)气候变化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哈尔滨站1881~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1909~2011年的月总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计算了哈尔滨市气温、降水的变化速率,分析哈尔滨市气候变化特征。数据表明近130 a,哈尔滨市5~9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已有明显增温,21世纪开始增温尤为明显;近百年来哈尔滨市5~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近40年来气象与水文要素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同时和田河流域的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蒸发深总体呈减小趋势。和田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应该合理规划农业水利工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娜 《人民黄河》2015,(2):16-18
采用MODIS标准数据产品中的MCD12Q1数据集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2年的冰川面积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并结合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冰川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平均增速为85 km2/a;各流域冰川面积也呈增大趋势,那棱郭勒乌图美仁区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平均增速为35km2/a;茫崖和小灶火气象站的夏季平均气温呈略降低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海波水库来水及用水的变化情况,选取楚雄站蒸发(1953年-2001年)、降水(1953年-2009年)、气温等气象资料,以及大海波水库(1990年-2009年)来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及Spearman趋势检测法对楚雄站点的气象要素进行趋势检测,并计算了水库下游参考作物需水量。结果表明:大海波水库的来水量呈减少趋势,下游参考作物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楚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56℃,年降水变化率为5.9%,气温升高时,下游参考作物需水量增加,对大海波水库的供水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河南省气象站1961-2010年共5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无霜期、降水量、蒸发量等9种观测资料,对河南省和8个分区的气候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由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无霜期总体呈延长趋势,年降水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年蒸发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8个分区和河南省变换趋势接近,但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1951-2006年北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浩 《北京水务》2013,(3):36-40
利用北京国家级野外气象观测站历年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1951—2006年),用回归分析、趋势线等方法分析北京近56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近56年来,北京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41℃/10a,56年中温度增加约为2.3℃。气温季节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一致,都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平均0.057℃/a;春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0.047℃/a和0.036℃/a;夏季最弱,平均为0.028℃/a;(2)近56年来,北京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4.96 mm/10a,56年减少约为27.78 mm,气候变干趋势明显。降水量季节变化存在差异,除春季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外,夏季、秋季与冬季的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趋势一致,呈减少趋势。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最明显,平均为15 mm/a;秋季和冬季次之,平均为1.5 mm/a和0.2 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