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载体,按照自顶向下的思路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梳理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传感器+新技术+思政微语"的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后学生反馈结果表明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在价值引领、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微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智能测绘》课程中开展“微思政”教育,包括四方面内容:“微思政”平台的应用和“微活动”的开展、“微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微融合”及考核中“微思政”的应用。实践证明,“微思政”教育在工科专业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它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仅停留于口号和形式,思政教育仍以思政课程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及育人等问题,以《港口集装箱机械与输送机械》课程为例,进行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从做好"互联网+"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到教学设计改革、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有机统一,积极发挥高职专业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践表明,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新范式,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即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如何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共性问题;剖析了课程思政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依据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特征,分别从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优化教材的选取与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建立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协同机制等角度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最后,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的特点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已逐渐渗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高校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吉林化工学院生物制药专业为例,对生物制药基础实验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充分挖掘生物制药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与实验教学并肩前行。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剖析新工科建设实质内涵的基础上,探寻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切入点,针对新工科专业编程基础课程群中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融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精准把握新工科与课程思政教育契合点,结合专业特色及编程基础课程群各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加强思政师资培训以及量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生态学》课程为例,将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分析,95%以上的学生课程目标达成,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旨在提高《生态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同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工科专业向纵深发展,《工程材料》这一专业基础课程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一项兼具紧迫性和重要性的任务。但该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着教学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两张皮”、教学评价“一边重”等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进《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应提升教学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增强教学过程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课程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有机融合,以生态文明教育为目的,改变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从多维度进行思政要素的融入,结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实现传道与授业并举,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提出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创造教育,其途径是:给三年级学生开设《普通创造学》课程;各专业任课教师要自修《普通创造学》课程,并结合各自专业开展本创造学的研究,研究成果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展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出现的新问题,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本职责使命。新文科背景下吉林化工学院思政课教学不断创新,探索育人路径,以思政教学提升理工科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社会实践,以思政教学培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思政教育和理工科专业教学在互联网机制下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学生教育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3.
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泛政治化、泛灌输化、泛社会本位化的弊端,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有重新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本文以理工科学生为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至关重要。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网络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从建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网络素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科院校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和水平,进一步探讨理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有效性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实质上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价值关系的揭示。分析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因素,继而转变教学观念,找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增强课程的有效性,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包括大学校园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理性地思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政与各门课程相融合,能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发掘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元素,创新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估体系,进而揭示大学理工科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