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碎石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碎石土渗透系数是渗流分析及边(滑)坡稳定性评价等问题的关键参数。由于碎石土具有非均质性、非连续性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独特性质,研究碎石土渗透特性的困难较大。利用大型渗透仪,试验研究了碎石含量、孔隙比和颗粒级配对碎石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渗流前后颗粒级配变化及其对渗流特性的影响,以及碎石含量、孔隙比大小对渗流前后颗粒级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含量与渗透系数之间关系符合指数关系;孔隙比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符合多项式拟合关系;特征粒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符合线性拟合关系,颗粒级配对渗透特性的影响主要是不均匀系数和特征粒径,曲率系数影响较小;渗流前后颗粒级配的变化与水力梯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总结了涵管与堤坝土体结合面区域土体渗透变形或接触冲刷破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涵管材料、裂缝或孔洞、回填土性质、水头、水流类型、设计因素等。从后向侵蚀管涌和内部侵蚀机理出发,归纳了4种堤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式,即土颗粒流失进入无压涵管导致土体发生内部侵蚀、压力涵管内水外溢导致的内部侵蚀、沿涵管周围土体产生后向侵蚀管涌或内部侵蚀和涵管附近土体裂缝导致的内部侵蚀。应用连续统概念模型阐述了接触冲刷破坏发生发展过程和可能防御措施,有助于堤坝涵管工程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无粘性粗粒土的渗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粘性粗粒土颗粒组成具有较大分散性特点,其渗透系数受颗粒组成影响较大.为了探寻无粘性粗粒土级配对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方法进行不同级配的无粘性粗粒土渗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粘性粗粒土渗透系数与其颗粒级配具有相关性.以太沙基公式为例,将原有公式修正为与级配参数相关的函数表达式,从而体现出无粘性粗粒土渗透系数与级配的关系,为无粘性粗粒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针对旺隆水库泥岩心墙防渗料进行一系列的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研究了泥岩心墙防渗料的颗粒级配、击实、渗透性及现场碾压等特性,提出泥岩心墙防渗料的合理级配范围和压实控制干密度,级配范围内的泥岩防渗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风化泥岩作为土石坝心墙防渗料是成功的,对同类工程中心墙防渗料的设计施工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堆石坝垫层料有关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湖北水布垭230m级高面板堆石坝工程,研究了宽级配垫层料的级配范围及其防渗,抗渗稳定性,反滤性,压实性及压实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垫层料级配范围和压实控制干密度,论证了建议级配范围内的垫层料有较高的抗渗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宽级配土是堤防的主要填料,其在水力梯度作用下会发生内部侵蚀直至管涌破坏。渗流侵蚀过程会改变土体性质,进而影响饱和渗透系数。依据饱和渗透系数演变规律,探究土体渗流侵蚀过程,有助于工程安全性评价与渗透破坏预测防治。【方法】采用自制渗流侵蚀试验仪,通过逐级升高渗透水压力,开展土体侵蚀过程试验,测量饱和渗透系数和细颗粒流失量,探究级配与干密度对渗流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依据饱和渗透系数演变规律,渗流侵蚀过程可分为侵蚀前期阶段、侵蚀发展阶段和侵蚀破坏阶段,从而定义了渗蚀发展临界水力梯度和渗蚀破坏临界水力梯度;宽级配土的渗蚀发展临界水力梯度与渗蚀破坏临界水力梯度均随级配参数D15/d85增加而减小;当细颗粒含量处于欠填状态时,渗蚀发展临界水力梯度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渗蚀破坏临界水力梯度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近似线性增大;当细颗粒含量处于满填状态时,两种临界水力梯度与累积细颗粒流失率均随着干密度增加而增大。【结论】可见,由于渗透侵蚀造成的饱和渗透系数变化显著地受土体级配与密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粗粒土的颗粒级配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不同级配粗粒土的渗透试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指出粗粒士的渗透系数与反映其颗粒级配特征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并以太沙基公式为例,将原有公式修正为与级配参数相关的函数表达式,从而体现出粗粒土渗透系数与级配特征的关系,为粗粒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有益的进一步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离散元理论从细观角度考虑了颗粒间本构接触关系,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碎石土斜坡稳定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统计和离散元理论构建斜坡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筛分试验得到斜坡碎石土样本颗粒级配,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颗粒级配进行卡方检验和KS检验,拟合出斜坡整体(总体)的颗粒级配分布;参照斜坡整体颗粒级配,依据相似理论采用PFC软件模拟斜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方法相对于传统斜坡模型构建方法更加合理、可信,所模似的边坡应力应变也与实际情况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9.
心墙土料的抗渗性对土石坝的渗透稳定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室内渗透变形和裂缝冲刷试验,研究分散性对黏性土抗渗能力的影响,以及分散性、裂缝宽度对心墙土料在有反滤层保护下的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性对黏性土的渗透性几乎没有影响;分散性越强的黏性土,渗透破坏坡降越小;在合适的反滤层保护下,土料的分散性越强,裂缝土样的自愈合能力越强;裂缝宽度为2mm的土样自愈合能力较好。可见,在合适的反滤层保护下,分散性黏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可以作为土石坝防渗心墙的填筑土料。  相似文献   

10.
膨胀土地区的岸坡和堤坝工程较多,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渗透失稳评判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与基础,系统总结膨胀土岸坡和堤坝渗透失稳评判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必要。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膨胀土物理力学与渗流特性、膨胀土岸坡与堤坝渗透失稳评判准则、膨胀土岸坡与堤坝渗透失稳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评述成果可供膨胀土岸坡和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安全评价、预警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坡面植被分布对降雨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黄土高原约15°的自然荒草坡面上,对两个坡面小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其中一个从坡顶向坡底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另一个从坡底向坡顶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分别对破坏过程中各种植被面积下的降雨产流产沙量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相同面积条件下,位于坡底的植被比位于坡顶的植被保水作用高2.4倍,保土作用高2.8倍;随着植被面积的减少,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呈不均匀的增加趋势,在不同的植被面积变化范围,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增幅不同。  相似文献   

12.
罗丽文  金丽 《吉林水利》2010,(12):26-27
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影响含气量的诸多因素,为了使混凝土含气量达到设计要求,在使用引气剂时应注意其它因素对引气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涵洞由于结构设计缺乏较合理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导致了高填方涵洞结构不安全或过分保守浪费,本文主要介绍了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波浪斜向入射对斜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国内、外对波浪斜向入射时,斜坡上所受的最大波压力及其作用点的研究,尚未见成果,而工程实践又急需理论指导。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拟合出的经验公式和三维曲面图直观地表达了单宽斜坡上最大波压力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以及随波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波浪正向入射对斜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深入研究了波浪正向入射时,光滑斜坡上最大波压力的变化趋势,拟合出的变化规律与前苏联规范公式基本吻合,而且对两者的差别也作了合理的解释。同时,首次找出了最大波压力随波长变化的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致毒效应,微囊藻毒素不仅损害肝脏,还可导致其他组织(肾脏、心脏、脑、腮等)病变。另外还能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和血清酶的改变。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致毒机理可能是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和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石梁河新建泄洪水闸闸墩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朱岳明  黎军  刘勇军 《红水河》2002,21(2):44-47,61
对石梁河新建泄洪水闸闸墩整体结构混凝土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的有限单元法多工况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裂缝成因,基本上弄清了闸墩混凝土温度变形,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与干缩变形和基础底板的约束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此,提出一些避免这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工程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变压器保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软件设计方面2种常见的算法——半波差分积分算法和半波付氏及差分算法,给出了保护软件的设计框图。介绍了硬件设计方面各种硬件插件,讨论了保护CPU插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在石化行业中处理反渗透浓排水的效能,为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当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6mg/L、接触时间为35min、BAC吸附时间为30min时,系统对色度、氨氮、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5%、36%、64%,出水浊度<0.5NTU。试验证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基本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