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挝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是世界构造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相比于周边邻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文章结合近年来参加项目研究成果,综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区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对老挝及邻区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并初步概括了老挝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史。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文章将该区划分为7个三级构造单元:景洪—素可泰火山弧、难河—程逸缝合带、思茅—彭世洛地块、奠边府—黎府缝合带、万象—昆嵩地块、色潘—三岐缝合带、长山地块。研究区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表现为昆嵩、长山古地块的形成,一直到早古生代都具有亲扬子—华南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自中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演化时期,表现为以奠边府—黎府洋、色潘—三岐洋、难河—程逸弧后洋及邻区马江洋为主导的洋陆构造演化格局。晚中生代—新生代则为板内伸展、走滑、地壳物质均衡调整及伴生的盆地形成、碱性岩浆活动等作用期,也是区内现今地质构造格局的定形期。  相似文献   

2.
三江昌宁-孟连带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其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的转换方式一直是青藏高原及邻区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三江造山系不同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讨论了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岩浆、沉积及变质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共存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洋壳残余,临沧-勐海一带发育一条早古生代岩浆弧带,前人所划基底岩系"澜沧岩群"应为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东向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构造增生杂岩,滇西地区榴辉岩带很可能代表了俯冲增生杂岩带发生了深俯冲,由于弧-陆碰撞而迅速折返就位,这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昌宁-孟连结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很可能是一个连续演化的大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三江造山系特提斯洋演化的时空格架及演化历史,认为其经历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扩张、早古生代中晚期-晚古生代特提斯俯冲消减与岛弧带形成、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主碰撞汇聚、晚三叠世晚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等阶段.   相似文献   

3.
大湄公河次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湄公河次地区在地质构造上是西南三江构造带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向南或南西的延伸。在理清了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该区大地构造单元作了统一划分和对比。以印缅山脉结合带、澜沧江-文冬-劳勿结合带、金沙江-哀牢山-马江结合带作为主结合带,将该区划分为印澳板块、中缅马陆块、印支陆块和华南陆块4个一级单元。然后在亲冈瓦纳的中缅马陆块和亲华南型的印支陆块内再以次级结合带分别划分出4个二级构造单元:亲冈瓦纳型的西缅微陆块、腾冲-毛淡棉微陆块,保山-掸泰微陆块、临沧-景栋微陆块,亲华南型的景洪-帕府-东马来西亚微陆块、思茅-大叻微陆块、昆嵩微陆块和长山微陆块;华南陆块以越北斋江结合带为界分为扬子和华夏两微陆块。简要论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特征,提出将可可西里-澜沧江-文冬-劳勿结合带作为南部冈瓦纳大陆和北部劳亚大陆的分界,指出昆嵩微陆块和长山微陆块是华夏微陆块的南西延伸,其西部的对应体可能是昌都微陆块。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是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共同作用的地区,南华纪—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演化过程,诸陆(地)块于三叠纪基本拼贴就位,奠定了中生代以来陆内盆山演化的基础。但对于西北地区南华纪—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盆最终关闭的时限、位置,以及秦祁昆古生代造山带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还是古亚洲构造域等重大区域地质问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在最新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变形等的综合分析,将西北地区南华纪—古生代的构造单元厘定为3个洋板块、4个弧盆系和2个陆(地)块群等9个二级、46个三级和112个四级构造单元,力图刻画消失的大洋盆地的残留组成和诸陆(地)块的边缘增生结构。结合古地磁、生物古地理研究成果,恢复了古生代不同时期西北洋-陆系统在全球的位置,讨论了洋盆消减、诸陆(地)块拼贴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总被引:146,自引:59,他引:146  
潘桂棠  李兴振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01-707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当前该地区板块构造精细结构研究的关键,也是板内构造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及邻区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基于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是大洋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演化转换的标志这一认识,将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结合带和夹持于其间的陆块、岩浆弧划分为一级单元,构成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单元的基本骨架;以南昆仑俯冲碰撞结合带和班公湖-丁青-碧土-昌宁-孟连结合带为界,划分出:泛华夏大陆早古生带秦祁昆构造区、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三叠纪羌塘-三江构造区及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瓦纳-喜马拉雅构造区。这样的厘定不仅对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央造山系是由亲劳亚的北方陆块群、亲冈瓦纳的南方陆块群及其间大量过渡性微陆块历经复杂拼合而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完成主体拼合的构造结合带。中央造山系自西而东包括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秦岭- 大别造山带,保存了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华北、华南、柴达木、塔里木、羌塘等众多大小陆块造山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综述了中央造山系地质、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到以下主要认识:① 550 Ma之前,众多大小陆块孤立散布于原特提斯洋;② 541~485 Ma,原特提斯洋各分支开始俯冲;③ 485~444 Ma,原特提斯洋持续俯冲,导致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打开;④ 444~420 Ma,原特提斯北祁连洋、南祁连洋和商丹洋闭合,昆仑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关闭;⑤ 420~300 Ma,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继承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勉略洋逐步扩张;⑥ 300~250 Ma,昆仑洋自阿其克库勒湖- 昆中缝合带向木孜塔格- 布青山- 阿尼玛卿缝合带发生俯冲后撤;⑦ 250~200 Ma,原- 古特提斯昆仑洋、古特提斯勉略洋关闭;⑧ 200 Ma以来,中央造山系转入陆内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7.
秦岭造山带晋宁期加里东期板块汇聚及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重大地质问题野外地质调研、锆石SHRIMP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秦岭造山带腹地明显存在晋宁期和加里东期的两期叠加板块汇聚结合带。新提出晋宁期具主次两条板块汇聚结合带,系中新元古宙古中华陆块群裂解—古秦岭多岛洋形成(1800-940 Ma),可识别出具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与深成侵入岩、陆缘弧变质地层四位一体的组合,时空紧密关联。北部即古华北南缘古商丹带,沿北秦岭南缘被后者商丹带重叠,南部为古扬子西北缘板块汇聚结合带,总体延伸近北东向,从三湾(西乡)、黑木林、峡口驿、三岔子、鞍子山、马道、佛坪至小磨岭以东。其南段受扬子地块燕山期向北推挤位错,三湾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呈构造窗出露,中段遭晚期东西向勉略带构造捋顺。而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原特提斯洋形成(561-447),认为消失的原特提斯洋是中国最具规模的早古生代大洋,商丹—昆南板块汇聚带,便是中国大陆造山带最重要的一条大地构造界线。研究了两期板块汇聚结合带分布与区域成矿关系,对铁、铜、镍钴等区域成矿前景赋予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陕西勉略蛇绿构造混杂结合带组成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勉略蛇绿构造混杂结合带是晚古生代以来裂解扩张、在裂谷基础上发育的有限洋盆,属古特提斯海域北部陆缘分支,于早中生代俯冲消亡,印支期碰撞拼合遗留的缝合带。其兼收南北陆缘不同时期的变形基质及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不同构造坏境增生拼贴构造残块,与基底变质岩块混染间列,经早期剥离—滑脱、主期剪切—逆冲、晚期隆升走滑,组成强带、弱域间互网结状蛇绿构造混杂结合带。  相似文献   

9.
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 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 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 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 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禆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 二叠—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 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 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 比较连续, 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 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 分布广泛, 厚度巨大, 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 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 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 岩性单调, 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 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 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 海水退出, 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 与其南部龙木错—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和综合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提斯的演化与三大陆块群相互裂变-聚变作用过程密切相关,特提斯洋从萌生、扩展、萎缩、消亡到汇聚造山的整个演化过程,受控于全球洋-陆时空结构的转换;阐述了全球洋-陆构造体制的转换论、多岛弧盆系统论、造山作用过程论,并依此“三论”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概要阐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基本物征。  相似文献   

11.
杨巍然  王杰  梁晓 《地学前缘》2012,19(5):1-17
根据中国学者的开合构造观点,分析了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提出“构造集群”、“构造运动程式”等一些新的认识。(1)亚洲划分为11个大地构造旋回并归纳为大陆基底形成、泛大陆和超大陆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与陆内演化三大阶段。(2)以23条俯冲带或碰撞带为骨干,划分了以西伯利亚陆块、古中华陆块、印度陆块和太平洋板块为核心的北亚、中亚、南亚和东亚4个构造集群,以及11个二级和86个三级构造单元。构造集群系指具有成生联系的陆块、大小不同的地块和各个时期造山带的聚合体;两个构造集群间存在一个构造结合区。(3)亚洲构造变形特点为:中亚构造集群基本呈东西向展布,分别受围绕西伯利亚陆块分布的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和围绕印度陆块分布的主体向北北东突出的弧形构造(仅内弧出现了向南突出的喜马拉雅弧)的挤压,它们同时又被北北东向展布的东亚构造集群强烈改造,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表明古中华陆块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中起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4)亚洲大地构造时空演化与全球同步经历了哥伦比亚古陆、罗迪尼亚古陆和潘基亚古陆形成的3次重要造陆事件。在此过程中,中亚构造集群独具特色:哥伦比亚古陆1 850 Ma形成,稍早于南亚构造集群(1 800 Ma)和北亚构造集群(1 800~1 600 Ma);罗迪尼亚古陆830 Ma形成,晚于南北两侧的900~1 000 Ma;潘基亚古陆210 Ma形成,也比全球普遍于250 Ma形成的时间晚。印支运动的广泛发育和强烈影响是中亚构造集群乃至亚洲最显著的特征。(5)总结出背向俯冲对接式、单向运移拼贴式和原地开合手风琴式3种构造运动程式。背向俯冲对接式的动因是地幔对流(软流圈对流或地幔柱对流);单向运移拼贴式可能与地幔上升产生的地幔层流有关;原地开合手风琴式推测是深部地幔“热点”周期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2.
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34  
根据1:2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资料,从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沉积建造、岩浆岩序列演化、变质变形特征及时空配位关系研究入手,应用大地构造相划分理论,根据北山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的特点,识别出15种大地构造相,并探讨了北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处中亚天山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在前人资料基础上,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统一将研究区划分为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两大板块,二者由南天山晚古生代缝合带所焊接。其中,进一步划分为5个二级单元,18个三级单元。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北、中、南天山构造格架连续,在800 Ma(相当于南华纪下限)前后都完成了大陆块体的拼合,成为全球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此后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从中二叠世开始全区转化成陆内盆山构造格局,新生代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碰撞使这一陆内盆山构造格局不断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甘肃侵入岩及岩石构造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叙述了甘肃侵入岩的时空分布、构造岩浆旋回和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将甘肃侵入岩划分为4个构造岩浆旋回、5个构造岩浆岩省、10个构造岩浆岩带,简述了各构造岩浆岩省侵入岩基本特征和岩石构造组合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利用现有资料初步建立了甘肃侵入岩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15.
构造高差分析是构造解析及平衡剖面制作与恢复的基础.长期以来,构造高差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也缺乏原理性描述;构造高差分析也主要局限在构造地貌和地形高差的分析.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构造解析、地貌高差和构造高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造高程概念,将构造高差定义为构造高程之差,拓展了构造高差的内涵;并将构造高程定义为地质点所在构造...  相似文献   

16.
17.
塔里木陆块寒武纪——三叠纪主要经历了从东冈瓦纳大陆西北缘裂解、到向劳亚大陆聚合的演化过程,北部长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南部主要为裂谷、持续裂解以及漂移过程中陆块地体增生拼合,主要为弧后前陆盆地或隆起。塔里木盆地一级层序地层、区域不整合事件、次级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等,与板块边界上构造活动及其板块运动轨迹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板块边界上的挤压造山活动,造成盆地隆升以及盆地岩相古地理格局的剧烈变化。引发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活动,垂向上也造成石炭系穹隆状剥蚀抬升。塔里木叠合盆地的形成是小陆块上不同时期不同盆地类型复合的产物,而在世界其他大板块上,它们在横向上可能处于不同位置,不会发生垂向叠合,而以不同时代的不同盆地出现。塔里木陆块较全球典型克拉通盆地规模小,在与周边陆块碰撞汇聚时受改造强烈,构造变形程度大并由陆块边缘向陆块内扩展,南、北两侧陆块边界上的强烈构造作用易于对整个盆地产生强烈影响,发育挤压期盆地隆起和前陆盆地等。  相似文献   

18.
矿田构造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淦国  吕承训 《地质通报》2011,30(4):461-468
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在矿田构造和矿床构造的含义中,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组构特征,又包括控矿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历史。近10几年来的矿田矿床研究不仅强调构造对于矿体的形态、分布和组合的控制作用,也深入于构造作用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矿田构造研究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与问题,对矿田构造与找矿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