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效果,分析两种手术后椎体矫正角度丢失对影像学结果的影响,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两组,前路手术组26例,后路手术组30例。随访24~48(36±11.7)个月。根据随访X线侧位片测量矢状位Cobb角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术前与术后即刻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2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矫正度丢失是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前路手术对于改善和维持脊柱该段骨折的矫正度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撂讨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椎体平均高度,平均强度和平均刚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路手术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和更好的手术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为105例,甲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依据Frankel标准在患者术后进行分级,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生理痛苦与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6.
12例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采用前路一期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前路或/和后路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12例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5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2例,结核病灶位于胸椎2例、胸椎 腰椎7例、腰椎3例,病灶范围2~5个椎体,均为跳跃病灶。对于每一处跳跃病灶,植骨融合2个间隙以下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8例;植骨融合3个间隙以上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4例,其中同时前路钛板内固定2例。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手术平均术时5 h,术中平均出血900 m l;手术并发症:暂时性窦道形成1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1例;11例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除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病灶彻底清除、植骨融合加坚强内固定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具体病情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前路手术36例,后路手术24例。结果前路手术组患者的病椎骨性愈合情况较好,病椎高度恢复情况及Cobb氏角改变情况均优于后路手术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前路手术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谢汉东 《现代保健》2009,(15):45-4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非手术组除1例有手术指征而放弃手术致病情加重外,其余病例临床愈合良好;手术组复查前后缘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满意。33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明显恢复。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椎体稳定性及神经损伤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手术,手术入路与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椎管狭窄和后凸畸形程度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60例,其中接受前路手术患者80例,接受后路手术患者8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脊柱融合率100.0%(80/80)明显高于后路组85.00%(68/80)(P0.05);前路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后路组,后凹角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其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100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50例,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2组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及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2组间的Frankel功能恢复级别及并发症、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及后凸角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脊柱的稳定性的恢复,结合其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研究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比较。方法:抽调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其中按随机分表法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干预脊柱胸腰椎段骨折,临床疗效明确,术中出血量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医师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该院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腰段骨折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而25例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显著,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后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创伤性脊柱爆裂性骨折115例中,10例颈椎骨折采用“颈前路开放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钉钢板内固定”。11例腰椎骨折采用ARR IF脊柱后路内固定,94例胸腰椎不同程度的爆裂骨折采用AF、RF钉脊柱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42例采用哈氏棒内固定。结果115例中存活114例,死亡1例,114例存活病人中93例获2~4年随访。10例完全截瘫病人中双下肢肌力恢复I-II级,浅感觉部分恢复,大、小便功能在术后3~6个月内恢复;6例病人能扶拐下床活动;29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病人术后1~6个月双下肢肌力逐步恢复至III-V级,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他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术后1年基本能胜任工作;94例AF、RF钉无1例断钉,哈氏棒内固定中有4例出现脱钩或断棒现象。结论早期手术开放复位减压以稳定脊柱抢救脊髓功能为原则,便于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8例,均分为两组。前路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固定法治疗,后路组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等,比较其Frankel分级结果。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多,术后引流量亦更多;但是,前路组Cobb角矫正效果更佳,椎管矢状径被侵占率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各具特点,均有利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在胸腰椎内固定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40例各种疾病需要行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配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方法,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采用JOA腰痛疾患评分和VAS评分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腰痛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切口入路相比,在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JOA、VAS评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 胸腰椎脊柱肌间旁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腰背部后遗疼痛轻、无需特殊器械且易于掌握而方便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度均较对照组恢复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后路器械固定间接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创伤小,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5d佩带胸腰支具下床行走。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0个月。手术7d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牢稳的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舶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缩小Cobb角,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李洪潮  孟志斌  黎坚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539-4540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单切口双入路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6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56例,其中38例A-F固定,18例GSS固定;36例采用钛网植骨,20例用三面皮质髂骨植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5min,平均出血量370ml,后凸畸形矫正率84.2%,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结核全部治愈,无复发,矫正无丢失,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能在同一切口中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创伤小;稳定的脊柱为彻底病灶清除提供保障;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能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提供坚强内固定,提高结核愈合率及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