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的集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交朋友小组”的方法对63名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结果:训练后人际关系积极评价显著提高,SCL-90各因子分显著下降。结论: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联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体育锻炼状况问卷,对河北省13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体育锻炼中锻炼次数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显著相关;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显著相关。结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儿少卫生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某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席波  李军 《中国校医》2006,20(2):215-217
人际关系状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相关,人际关系和暗与否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促进学业的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比重较大。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近10年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教育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类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99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和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各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P=0.000),人际交往能力差异和不同学习状况对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且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是其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起因[1-2]。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已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评定量表对山东省某公安院校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某公安院校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得分为(74.81±10.92)分。年级、母亲教育程度、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心理活动参与情况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山东省某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年级越高、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学习成绩越好、人际关系越好和参与过心理健康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建立普遍性与特异性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职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为改善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控制源测验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四川省916名高职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值分别为7.205,4.480,6.483,42.933,2.496,2.007,P值均<0.05);高职贫困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内归因得分均高于外归因,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P值均<0.05).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外归因、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内归因、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17.22%和13.71%.结论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应对方式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两个方面对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各类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L-90对419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和41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超过7%,人际关系敏感因素的检出率超过15%.结论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为该群体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内的各方面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盈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变量通径分析对影响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经济发展指标来自1994-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贫困生心理健康指标来自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1998-2011年139篇(n=54 423)采用SCL-90的实证研究文献,利用横断历史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偏执2个因子均值与年代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5~-0.17,P值均<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敌对4个因子标准差与年代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 ~-0.25,P值均<0.05);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偏执的均值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敌对的标准差与5a前人均GDP、城镇化、工资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27,P值均<0.05);躯体化的标准差与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房价占工资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0,P值均<0.05),而抑郁与城市恩格尔系数呈正相关(r=0.18,P<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部分心理健康因子有所改善,一些健康因子的内部差异在逐渐变小.经济发展是影响贫困大学生某些心理健康因子发展及其内部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麒麟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29-1230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现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人口学基本资料调查广州市三所大学811名大学生,计算生活事件各领域的得分,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压力总分的因素。结果在生活事件量表的6个因子中,依次排序为:学习压力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适应因子、丧失因子、其它因子、受惩罚因子。性别、年级、家庭经济、家庭子女数、人际关系因素对压力有影响。结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是学习压力,其次是人际关系压力和健康适应压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时,要结合不同亚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要特别关注男性大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差、独生子女、人际关系差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那些因素会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消极和积极应付方式产生影响,为在校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修改的应付方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456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应付方式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在所有12个应付方式影响因素中参加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父母亲关系进入回归方程,对应付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人际关系和兴趣爱好对消极和积极应付方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学校有关部门在对大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5.
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索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OL-90)对80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前后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状况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整群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结果]干预前独立学院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全国膏年常模,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独立学院大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干预前的结果. [结论]必须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了解来访女大学生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现状,为积极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惧怕否定量表(FNE)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选取因人际关系、社交焦虑等问题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学228名来访女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关系.结果 来访女大学生惧怕否定得分均值为(107.61±16.54)分.来访女大学生的强迫症状(2.44±0.82)、人际关系敏感(2.52±0.94)、抑郁(2.47±0.90)、焦虑(2.24±0.82)、偏执(2.03±0.84)以及精神病性因子(2.01±0.71)得分均超过2分,总分均值为(189.68±57.93)分,SCL-90阳性症状检出率为86.84%(198/228),来访者存在普遍的惧怕否定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来访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惧怕否定及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3 ~-0.723,P值均<0.05),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3 ~0.534,P值均<0.05).惧怕否定仅在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与其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2.65,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5%.结论 自我概念及惧怕否定心理是影响来访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卑、攀比、嫉妒等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提升心理健康素质,促进综合全面发展,不仅关乎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改革创新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冯文静  苗春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81-1382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的健康需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地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1].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群体[2].大学生中因此而引发的出走、休学、退学以及自杀等恶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3].为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提供参考,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生活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人口学基本资料调查广州地区五所高校大学生,用SPSS软件建立logistic模型(前进法筛选变量)探索压力总分的影响因素,使用Clementine软件的C5.0算法和Answer Tree软件的CHAID算法建立压力总分的决策树。[结果]大学生生活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情况、人际关系、家庭子女数、兼职情况;C5.0决策树分支包括人际关系;经济情况和家庭子女数、CHAID决策树分支包括经济情况;人际关系;家庭子女数;兼职情况。经济情况差、人际关系差的大学生生活压力所占的比例最大(68.84%)。[结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时,要结合不同亚群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要特别关注人际关系差、经济情况差或独生子女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性,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采用人际关系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开展匿名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总分为(7.14±7.85)分,在家庭结构和年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为(4.61±3.67)分,在性别、年级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及其焦虑、忧郁维度呈正相关(P0.05);人际关系的交际与交友、交谈维度与心理健康的自我否定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状况16.7%~49.8%的变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学校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促进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