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或化学反应热来驱动生产 6 5℃的热水和 7℃的冷水 ,对利用柴油机排烟废热驱动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化学反应热来驱动 ,该系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 ,能源可以得到综合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热管废热LiBr制冷机中工质热物性的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作者拟合的公式,采用VisualBasic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开发了废热热管LiBr制冷机工质热物性的可视化程序,方便了人们计算水、水蒸气、LiBr溶液等工质的热物性,满足了废热热管LiBr制冷机的工艺设计和性能模拟的需要,同时本程序还可被调用于其他型号的LiBr制冷机的性能分析及工艺计算。  相似文献   

3.
南京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金苏敏副教授设计、浙江联丰集团公司生产制造的世界第一台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于 2 0 0 1年 1月成功地应用在上海上能节能中心的 2 0 0kW柴油发电机的尾气处理上 ,真正实现了柴油发电机的热、电、冷联供。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完全由柴油机的废烟气驱动 ,最大制冷量为 10 2kW ,最大制热量为 119kW ,热力系数在 1.2左右。该产品在夏季可以生产 7℃的空调冷媒水 ,冬季可以生产 65℃的取暖热水 ,也可以冷媒水、卫生热水同时兼供 ,冬季运行时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仅为一台热管真空热水锅炉。由于该机组使用废烟…  相似文献   

4.
烟气驱动的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中热管废热发生器是机组损失最大的部位,为了较为精确地描绘出其烟气流动状态参数的分布,建立了热管废热发生器烟气流场的三维数值模型,其中紊流模型采用了k-ε双方程形式,然后利用SIMPLE算法,借助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得出了烟气流动过程中温度压力等流动状态参数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液化是衔接碳捕集与封存利用(CCSU)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低温液化工艺,操作温度低于–20℃,为避免水结冰冻堵,脱水预处理过程复杂、制冷能耗高,显著增加了CCSU的成本。对此,本研究提出利用烟气废热的LiBr制冷液化CO_2新工艺。以烟气携带的低温废热为热源驱动LiBr吸收式制冷机,制取4℃左右的冷媒;同时,提高粗二氧化碳的压力,使液化温度升高至7℃以上,与冷媒温度匹配。本工艺二氧化碳液化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以及水合物形成的临界温度,不再需要复杂的脱水预处理过程。Aspen Plus过程模拟分析表明,本项目提出的新工艺,全过程的压缩功耗(二氧化碳压缩+制冷压缩)为123.7 kW·h/t液态二氧化碳,比传统工艺节省约23.9%。以20万吨/年工业级二氧化碳生产装置为例,新工艺通过综合利用低温废热,每年可减少电耗7.70×10~6 kW·h,节省运行成本约225万元,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是集烟气废热回收与制冷于一体的新型设备,目前对其设计还停留在传统设计方法上。为了使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结构参数达到最优,对热管废热发生器和溴化锂制冷机分别以传热系数最大和总传热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计算模型,并编写了优化设计程序,将得出的结果与优化前数据进行了比较,经分析表明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结构得到了优化,性能得到了提高,验证了该优化设计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范为革  李栓方 《玻璃》1993,20(5):13-19
通过对烟道和蓄热室格子体内烟气温度的测量,计算了换火前后5分钟内的温度变化率,并将20分钟换火周期与15分钟换火周期的废热利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5分钟换火周期比20分钟换火周期能更好地利用烟气废热,助燃风每分钟平均吸热量可提高21.8%.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LiBr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LiBr制冷机与硫化工艺的结合途径,并提出了分析制冷效果的方法,为橡胶生产工艺环保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石油、化工等行业排出的废热重新加以利用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节能技术。传统的热泵系统均用到溶液泵,对升溫热泵还用2台。这样不仅要消耗高品位的电能,而且当用H_2O/LiBr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型加热炉热效率低的普遍问题,采取选用节能火嘴、增加对流管、增加废热锅炉三项措施,减少烟气温度,有效回收烟气余热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燃机余热回收联产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华  井东湛  王轩  刘鹏  喻志刚 《化工学报》2018,69(2):792-800
回收天然气内燃机的排气余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提出一种回收排气余热的朗肯循环耦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联产系统,并针对内燃机多变工况特点,构建联产系统的变工况仿真模型开展变工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内燃机工况从100%下降到40%时,联产系统的当量效率下降2.14%,系统总能效率增量仅下降1.64%,说明此联产系统具有很好的工况适应性。在40%工况下,制冷循环由于溴化锂溶液的结晶而不能正常运行。研究结果为联产系统的实际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飞  王建民  邵双全 《化工学报》2021,72(Z1):348-355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将IT器件的产热散发到室外环境中去要经过多级传热,本文采用与温差的方法对多级传热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数据中心冷却为在一定温差ΔT驱动下利用载体将芯片散发的热量搬运到室外的过程,过程中存在着热量采集/传热温差ΔT1损失以及冷源系统排热温差ΔT2损失;通过减小芯片散热损失,降低气流掺混损失与换热器损失,降低总传热温差ΔT,实现空调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运行在完全自然冷却区;当空调系统在完全自然冷却区域运行热管模式时,重力热管COP最高,液泵热管次之,一般高达40~80,甚至超过400,气泵热管最低,并且气泵是现有制冷压缩机COP最高点,可达15~30;当室内外温差小于ΔT2时,利用补偿温差原理使得制冷循环更加接近热管循环,实现制冷系统最低能耗运行,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节能减排优化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余热利用的热交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ana 循环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并对其热力学原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推广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na 循环等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提高余热利用率更加有效,余热制冷制热技术的应用必须与工艺过程相结合,加强计算机模拟在制冷过程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余热回收和能源利用的问题,以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冷源,稠油开采废气作为热源,提出了一种结合天然气液化和废气发电与CO2捕集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分析了关键热力学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有机朗肯循环和制冷循环,增加透平膨胀机的进口温度,降低其出口压力以及减少制冷循环压缩机进出口的压缩比,可获得最大净输出功为454.9 kW,余热回收效率为34.2%。对于天然气液化系统,采用C++进行非线性约束优化计算,以氮膨胀制冷循环压缩机总功耗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压缩机最优总功耗为101.54 kW。降低天然气压缩机(K110)进口温度,氮气膨胀机(T3)出口压力以及氮气质量流量,可获得最大LNG调峰量为378.8 kg/h,反之,CO2捕集量可提高28.6%。  相似文献   

15.
A low-grad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large-scale refrigerators is proposed. The system comprises an eva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with an inert carrier gas and a thermal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 for adsorption drying of a gas flow. The known low-grade heat recovery systems using adsorption heat pumps with closed vapor-phase cycles for refrigeration are inefficient because of the rather low partial vapor pressure of the working medium. Moreover, such system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an unsorbable component, which is inevitably accumulated in the vapor phase. The system proposed is free of these drawbacks, since the unsorbable component is used as a working-medium vapor carrier, thus enhancing the mass-transfer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heat integration into an eco‐industrial park through an integrated trigener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a new superstructure formulated as a multiobjective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where intraplant and interplant heat exchange for the process streams is allowed, in addition to the energy integration into the utility system that is constituted by a steam Rankine cycle (to produce electric power and hot utility),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to recover waste heat and produce electric power), and a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to recover waste heat and provide refrigeration). To run the utility system, several external heat sources (solar, fossil fuels, and biofuels) are considered, which impact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objectives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deoff the objectives considered is presented. Two examples are presented, whe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ed eco‐industrial park are shown. © 2013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60: 213–236, 2014  相似文献   

17.
王梦颖  冯霄  王彧斐 《化工学报》2016,67(12):5089-5097
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低温余热动力利用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余热利用方面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在炼厂中,余热资源分布广泛,针对不同余热热源选择合适的动力循环系统对能量的有效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热效率和(火用)效率是评价动力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将余热资源分成3类,即显热热源、复合热源和潜热热源,用Aspen Hysys软件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进行流程模拟,考察了余热资源特性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能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余热为显热热源时,卡琳娜循环系统优于有机朗肯循环;当余热为复合热源且潜热与显热比R=1或当余热为潜热热源时,有机朗肯循环优于卡琳娜循环。  相似文献   

18.
基于R124-DMAC为工质对的余热吸收式制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星  徐士鸣  李见波 《化工学报》2015,66(5):1883-1890
设计并搭建了制冷量为3 kW、以R124-DMAC为工质、采用电热高温空气模拟发动机排气废热的空冷鼓泡吸收制冷实验系统,通过改变热空气进口温度、冷冻水温度和浓溶泵流率测试系统工作参数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当发生器稀溶液出口温度约为100℃时,蒸发温度为-4℃,系统COP值最大可达到约0.54,而且实验系统稳定性较好;影响系统制冷量和COP值的主要参数是热空气进口温度和冷冻水温度;当蒸发温度低于5℃时,为了提高制冷效果需考虑设置精馏装置。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水管-热管复合式废热锅炉的结构及性能的基础上,列出了水管-热管复合式废热锅炉的基础设计参数,并对其水管换热面和热管换热面的管壁温度进行了简单衡算,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换热面设计可以避免低压废热锅炉烟气露点腐蚀并减少灰堵.  相似文献   

20.
于晓锋  赵孝保 《化工机械》2000,27(5):262-264
介绍了热管余热锅炉设计参数的选取、热管烟气侧和放热段换热系数的计算、热管余热锅炉的结构原理以及工程上的具体应用等 ,对人们了解和应用热管余热锅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