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为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随机挑选3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对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及急性放射性损伤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放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化疗进程。适形放疗组患者有2例发生Ⅰ级食管放射损伤,1例发生Ⅱ级食管放射损伤,1例发生Ⅲ级食管放射损伤,1例发生肺部放射损伤,未有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有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气管炎,适形放疗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较低,但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放疗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赵继伟  李青山 《河北医学》2014,(8):1304-1307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患者192例,分别记录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KPS评分、放疗开始的时间及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时间,记录放疗总剂量及双肺的V5、V10、V20、V30及双肺的平均剂量,使用CTC AE4.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使用t检验及X2检验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其中3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16例(51.6%),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5例(48.4%)。各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V5≥56%、V10≥41%、V20≥27%、V30≥19%是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肺平均受量≥11.4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放疗总剂量达到56Gy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KPS评分与RP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放疗总剂量、双肺的V5、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同放疗形式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几率。方法:对我院放疗中心收治的13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常规放疗放射性肺炎4例,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6例,联合放疗放射性肺炎1例。结论:联合放疗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罗立春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7+99-97,99
目的探讨和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进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因素以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和6个月后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和28%。在6个月后对本组患者进行放射性肺损伤的评估,结果显示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1例4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等一般因素上分析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无明显相关性,而同步治疗以及放射剂量则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对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采取相关的药物预防手段同样有着能够减轻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和减轻放疗副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放疗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分析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放疗结束当时、放疗后6个月分别为8%、28%.评估患者肺损伤情况:0级76例,1级12例,2级8例,3级4例,无4级病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于性别、年龄、病灶位置无关,与放射治疗及其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了解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情况采取药物预防,有助于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射频热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射频热疗的近期疗效,包括急性毒副反应、后期放射反应、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方法我科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射频热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毒副反应、后期放射反应、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结果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Ⅲ级)、急性放射性肺炎(≥Ⅱ级)发生率、放射性食管狭窄(≥Ⅱ级)发生率、放射性肺纤维化(≥Ⅱ级)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步热疗未提高放疗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607〉0.05)。③1、2、3年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3,P=0.009〈0.05),提示放疗合并热疗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存率。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射频热疗治疗食管癌,能在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的基础上提高局部控制率及12、18个月生存率,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章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79-388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37例。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本组37例患者无1例失访,随访率100%,1,3年生存患者分别为25例,占67.68%,19例,占51.35%;放疗a过程中均未因严重的放射反应而中断治疗,出现毒副反应有急性放射性食管炎23例,占62.16%;白细胞减少10例,占27.02%;放射性肺炎4例,占10.81%;未发生食管穿孔、出血、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赦疗较常规放疗充分达到了个体化计划设计的目的,保证了食管癌临床靶区的剂量和均匀值,在提高治疗剂量的同时,不增加放疗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食管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并同步化疗后的初期疗效及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情况,进一步探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均接受IMRT并同步FP(5–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回顾性收集其一般资料。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标准分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组(1~4级,25例)和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组(0级,71例),分析食管癌患者IMRT后的初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状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食管癌患者IMRT并同步化疗初期疾病控制率为71.88%(69/96),96例食管癌患者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25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26.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卡氏评分70~80分、合并基础肺部疾病、计划靶区体积≥36.7cm3、全肺平均剂量≥10Gy是食管癌患者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OR=2.261,1.976,2.190,4.141,2.450,P<0.05)。结论 食管癌IMRT并同步化疗后的初期疗效好,但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较高;食管癌IMRT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卡氏评分70~80分、合并基础肺部疾病、计划靶区体积≥36.7cm3、全肺平均剂量≥10Gy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进而降低食管癌IMRT并同步化疗后和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后程逐步递量加速放射治疗颈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早期放射的治疗反应.方法 对36例颈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均采用8MV-X线照射,全程分两段行常规三维适形放疗.结果 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CT及钡餐检查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6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8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Ⅰ级58%(21/36),Ⅱ级42%(15/36),Ⅲ级42%(15/36),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Ⅰ、Ⅱ级14%(5/36),Ⅲ级6%(2/36).结论 三维适形后程逐步递量加速放射治疗颈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满意,早期放射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以及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40例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化疗,DT60~70Gy, 计算肺所受的照射剂量与体积,观察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放射损伤与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的关系.结果 总有效率85%, 2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Ⅰ级12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V20≤25%是安全的,但远期效果和晚期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是分析放射性肺炎(RP)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全程三维适形放疗的62例病人,所有病人都接受了全程三维适形放疗,每天1次,每周5次,每次分割剂量2Gy,总剂量为60~70Gy,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为RTOG/EORTC,采用回归分析放射性肺炎和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如平均肺体积(MLD)、V20、V30以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考虑了临床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部位、KPS评分和附加化疗等因素的影响.结果 30例(48%)为0~1级(0级:12%,1级:36%)、32例(52%)2~3级(2级:47%,3级:5%).在回归分析中,所有DVH参数都与放射性肺炎有关(P0.004~0.007).其中影响最大的为NTCP和V30.结论 NTCP和V30是预测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放射性肺炎的最好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肺癌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1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观察性别、年龄、KPS评分、体质量有无减轻、吸烟史、病理分类、病理分期、放疗靶体积、肿瘤剂量、V20、肺平均剂量、照射肿瘤位置、放化疗方案、紫杉醇有无等14个因素对放化疗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81例中32例出现放射性肺炎,发牛率为39.5%(32/81).发生时间多在放疗后1~4个月.年龄、KPS评分、病理分类及分期、放疗靶体积、肿瘤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关.结论:化疗联合适形放疗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年龄、KPS评分、病理分类与分期、放疗靶体积及肿瘤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选择39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均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94.9%,控制率为100%,1年后生存率为71.8%。其中死于局部复发者6例,未控1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不良反应:出现放射性食管炎3例,胃肠道反应2例,骨髓抑制1例,放射性皮炎2例,均为轻度,经对症处理痊愈,未影响正常的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较少,且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液解毒冲剂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肺癌、食管癌患者共80例作为本研究的切入点。设立中药加放疗组(观察组)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三维适形放疗,实验组同时给予增液解毒冲剂口服。记录住院期间2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26.67%,3~4级发生率6.67%,平均发生时间31 d,均优于对照组(P0.05)。放射治疗后对照组血清TGF-β1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液解毒冲剂能有效防治严重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在于降低放射治疗过程中TGF-β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蒋蓉 《当代医学》2011,17(28):58-5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其分别采用常规放疗与三维适行放疗技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采取合适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道癌技术的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能够顺利完成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对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老年人基础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ORT)并同步化疗治疗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评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本院自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80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大于或等于2级的放射性肺炎(RP)发生情况.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软件采用8P8816.0软件包.结果 80名患者中.12名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2级9例,3级3例,无4级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是否正常(P=0.023)、V5、V10、V15、V20、V25、V30、V35,MLD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00、0.003、0.000、0.001、0.002、0.031、0.028、0.016).而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P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8).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时.要综合考虑V5-V35及MLD等计量学参数,合并放疗前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肺的受量,而V5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进行放疗的肺癌患者,观察放疗照射剂量、年龄、性别等多个因素对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结果:放疗后有15例患者均有放射性肺炎发生,发生率为14. 71%(15/102);放疗剂量、辐照体积、射野面积、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是放射性肺炎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合并化疗、肿瘤病理类型与放射性肺炎无关。结论:患者在放疗时剂量高和照射野面积大容易引发患者放射性肺炎,肺癌放疗时全面了解患者肺部情况,设计准确的放疗靶区域,以降低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将22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三维适形组11例和常规组11例,分别采用三雏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进行治疗.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组近期有效率100%,常规放疗组4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组的放射性肺炎、血液毒性均较常规放疗组低.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食管癌治疗比常规放疗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593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常规放疗345例,三维适形放疗248例,通过对常规放疗中不同范围的照射面积、照射剂量以及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不同范围的照射容积、照射剂量分割方法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放疗中的照射面积<100cm2发生率10.6%(25/235),>101cm2发生率30%(33/110),χ2=21.49,P<0.001,差异有显著性。照射剂量<70Gy发生率14.1%(45/320),>71Gy发生率68%(13/25),χ2=26.65,P<0.001,差异有显著性。三维适形放疗中单次剂量<5Gy发生率7.8%(6/77),>6Gy发生率19.9%(34/171),χ2=4.88,P<0.05,差异有显著性。放射性肺炎多数是在定期随访检查时发现肺部影像学的异常,而出现症状就诊者为数较少。按SOMA分级,常规放疗1级27例,2级15例,3级以上13例,三维适形放疗1级19例,2级13例,3级以上6例。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常规放疗中的照射面积和总剂量密切相关,与三维适形放疗中单次剂量大小密切相关。由于多数患者仅表现影像学异常,因此预见性的防治对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一种适合中、晚期中段食管癌的疗效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经济且简便的放疗方法.方法: 将60例中、晚期中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采用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另一组前半程常规放疗后半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等一系列相关指标进行随访、对比分析.结果: 除两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组明显低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两种方法的1~3年的病灶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晚期中段食管癌的放疗而言,前程包及两侧锁骨上区的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尤其适合于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