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Hp阳性患者90例(Hp阳性组),Hp阴性患者90例(Hp阴性组)。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颈动脉超声诊断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63例、稳定性斑块组64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53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Hp阳性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的Hp阳性患者均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Hp感染会引发Hcy水平升高,以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以及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出现,最终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蛋白a[LP(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66例CHD患者来自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和心肌梗死(AMI)22例,另外对照组22例来自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采用循环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cy和LP(a)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血清Hcy和LP(a)水平呈正相关(P<0.05)。CHD患者Hcy、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cy和LP(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组血清Hcy和LP(a)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血清Hcy和LP(a)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LP(a)是CHD的两个危险因子,联合检测血清中Hcy和LP(a)的水平,对于预防性提示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病后的诊断、判断治疗预后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数及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有软斑及有硬斑者的血清hsCRP、MMP9、IL-6水平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以有软斑者增高最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炎症反应及炎性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的变化。方法测定325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LP(a)的水平,将检测结果与10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和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Hcy、LP(a)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诊断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患者在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 )治疗前后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P-选择素((P-selection,CD62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伴高Hcy血症患者140例,以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对观察组给予口服叶酸5 mg/天和VitB12 500 μg/天进行干预治疗。在入院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Hcy,叶酸,VitB12 浓度和血清HIF-1α,CD62p,hsCRP表达水平; 并应用超声仪测量其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在治疗前后的积分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IF-1α,CD62p,hsCR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7,7.847,23.96,20.104,均P<0.05); 患者血清HIF-1α,CD62p和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为r=0.683,0.588,0.501,P<0.05,HIF-1α与hs-CRP表达水平相关性为r=0.606,P<0.05,CD62p与hsCRP表达水平相关性为r=0.615,P<0.05,均呈正相关; 患者血清HIF-1α与CD62p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 叶酸和VitB12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Hcy,HIF-1α,CD62p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相关患者进行叶酸,VitB12,Hcy,HIF-1α,CD62p和hsCRP等项目检测,对预防治疗和评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入选1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58例和不稳定斑块组84例,测定Hcy和U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Hcy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P<0.01)。随着Hcy和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升高。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与Hcy和UA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测2组的颈动脉狭窄情况,测定2组血清Hcy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血清Hcy、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及血管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高Hcy血症发生率、斑块发生率、IMT、Hcy、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重度狭窄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无狭窄及轻度狭窄患者(P<0.05);LDL-C(OR=4.323)、IMT(OR=7.145)、Hcy(OR=5.991)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同时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与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分为颈动脉正常组(42例)、颈动脉增厚组(83例)和颈动脉斑块组(23例),分别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脂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把hsCRP、vWF分别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和高血压危险度分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sCRP在颈动脉正常组与颈动脉斑块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vWF在颈动脉正常组与颈动脉斑块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hsCRP与年龄有显著性相关,vWF与年龄、脉压和高血压危险度有相关性。hsCRP与vWF具有相关性。结论 hsCRP和vWF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Hcy、LP(a)、IMA在CH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7月诊治的86例CH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Hcy、LP(a)、IMA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cy、LP(a)、I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CHD患者血清Hcy、LP(a)、IM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LP(a)、IMA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心绞痛患者更高(P0.05)。结论:血清Hcy、LP(a)、IMA在CHD患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并随CHD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因此检测血清Hcy、LP(a)、IMA水平可为CHD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中毒(HHcy)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含有颈动脉斑块HHcy患者16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观察2组患者血浆NO和Hcy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水平(24.92±2.01)mol/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18.14±2.98)mol/L(P=0.021);而不稳定斑块组血浆NO水平(45.19±8.59)μmol/L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58.24±6.54)μmol/L(P=0.002)。相关分析显示,HHcy患者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71;P=0.006),血浆N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014;P=0.001)。结论 HHcy患者中,血浆Hcy升高可增加发生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风险,可能与Hcy所导致的NO水平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进行冠脉造影和CT成像的96例患者分为ACS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对照组30例。根据MSCT检测的冠状动脉斑块结果将ACS组和SAP组进一步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每组22例。检测血清hsCRP、Hcy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64-MSCT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稳定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SAP组。SAP组、ACS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和ACS组间也有显著差异。各斑块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结论 64层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多个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210例,检查部位包括两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近端及颈外动脉,采用统一标准定义颈动脉斑块,记录斑块数目与斑块最大厚度。斑块内≥1个区域出现造影剂灌注定义为斑块内新生微血管阳性。患者空腹12 h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下列8项血清标志物,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根据斑块数目将患者分为4组,Ⅰ组88例,Ⅱ组84例,Ⅲ组25例,Ⅳ组13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年龄、性别、斑块最大厚度以及上述血清标志物的差异,4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不同性别组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按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此外分析斑块数目、斑块最大厚度与年龄及上述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结果共入选210例颈动脉超声造影患者,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均为阳性,斑块数目为1~4个。4组间比较HDL-C、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0、5.447,P均<0.05),其他血清标志物及斑块最大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DL-C两组间比较发现,Ⅰ组与Ⅲ组、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5、2.035,P均<0.05)。空腹血糖两两组间比较发现,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3.140、-2.652,P均<0.05)。相关性分析同样表明斑块数目与HDL-C、空腹血糖有关联(r=-0.202、0.224,P均<0.05),男性组斑块数目还与hsCRP有关(r=0.18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年龄与斑块最大厚度有相关性(r=0.287,P<0.001)。 结论对于颈动脉超声造影阳性斑块,血清HDL-C、空腹血糖、男性hsCRP水平可以反映斑块数目,并证实颈动脉斑块厚度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赵玥 《临床荟萃》2014,29(2):168-17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和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急性脑梗死和健康对照组的Fbg,Hcy和hsCRP水平变化,观察Fbg,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Fbg,Hcy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5.8±2.94)mg/L vs(2.74±0.96)mg/L,(4.67±1.18)g/L vs(2.36±0.82)g/L,(24.3±6.83)μmol/L vs(6.83±1.83)μmol/L vs(1.37±0.32)mm vs(0.76±0.16)mm(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根据IMT划分为:IMT1.0mm为26例,1.0mm≤IMT1.2mm为43例和IMT≥1.2mm为96例。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Fbg和Hcy水平出现明显升高,(7.98±1.76)mg/L vs(12.87±2.87)mg/L vs(19.28±3.13)mg/L,Fbg(2.45±0.97)g/L vs(4.58±1.04)g/L vs(5.31±1.25)g/L and Hcy(10.87±2.76)μmol/L vs(22.94±6.28)μmol/L vs(28.68±7.03)μmol/L(P0.05或0.01)。急性脑梗死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9例,Ⅱ级35例和Ⅲ级32例。随着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14.65±2.97)mg/L vs(19.43±3.26)mg/L vs(23.31±3.02)mg/L,Fbg(4.41±1.18)g/L vs(5.33±1.21)g/L vs(6.10±1.32)g/L和Hcy(22.87±5.87)μmol/L vs(28.47±6.92)μmol/L vs(34.18±7.12)μmol/L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Fbg和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斑块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 及B型脑钠肽(BNP)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CT血管造影及血清Hcy、BNP、LP(a)水平检查,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疾病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CT血管造影冠脉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BNP、LP(a)水平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RI)较对照组更高,血管体积低于对照组(P < 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及斑块负荷均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P < 0.05);随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升高,斑块负荷、RI值均增加(P < 0.05);非钙化斑块者上述血清指标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I值高于钙化斑块者(P < 0.05);冠心病患者3项血清指标均与非钙化斑块及斑块负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程度、RI值呈正相关(P < 0.05);ROC曲线显示,CT血管造影联合3项血清指标诊断冠状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狭窄程度 > 75%)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2、0.878。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逐渐升高,与CT血管造影参数联合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老年脑梗死及其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关系。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以同期42例存在CAS斑块的非脑梗死患者为非脑梗死组,另选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MRI检测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斑块稳定性,测量斑块厚度(PT)、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和管腔狭窄程度(L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对象血清Hcy、MMP-9和hs-CRP水平。ROC分析血清Hcy、MMP-9和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CAS斑块特征与血清Hcy、CRP和MMP-9间的关系。 结果脑梗死患者不稳定型斑块所占比例为63.38%,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的2.94%(P<0.05);PT、TVA、WA、NWI、LS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LA明显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非脑梗死组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CRP、MMP-9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780、0.752、0.730和0.859(P<0.05)。斑块稳定性、PT、WA、NWI、LS均与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LA与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CAS斑块的HRMRI特征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其血清Hcy、hs-CRP和MMP-9水平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方法:根据DSA、颈动脉B超及头颅CT检查结果,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易损斑块组22例及中间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及中间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间组及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5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对照组)7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75例。分析LP(a)、Hcy、hs-CRP和IMT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LP(a)、Hcy、hs-CRP、IMT及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后,LP(a)(OR=1.02,P<0.001)、Hcy(OR=1.30,P<0.001)、hs-CRP(OR=4.73,P<0.001)与冠心病呈正相关,且纳入IMT变量后,正相关关系仍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年龄、性别后,IMT中左主干(OR=154.97,P<0.001)、左分叉(OR=52.74,P<0.001)、右主干(OR=183.64,P<0.001)、右分叉(OR=77.31,P<0.001)均与冠心病呈正相关。结论LP(a),Hcy,hs-CRP均可能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 a[Lp(a)]、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 Hcy,Lp(a)和hsCRP水平,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组血清 Hcy,Lp(a)和 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单独检测时,Lp(a)的阳性率高于 Hcy和 hsCRP 的阳性率,Hcy,Lp(a)和hsCRP联合检测时,阳性率高于各个项目单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Hcy,Lp(a)和 hs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者联合检测对监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