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情心理疏导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干预给予亲情心理疏导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病耻感、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水平[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耻感总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观察组干预后CD-RISC评分、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两组干预后MCM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亲情心理疏导护理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病耻感和术后心理压力,提高患者面对困难的应对能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纳入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82例,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此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形象[采用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问卷(BIBCQ)]及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SS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MCMQ中面对方式评分、FACT-B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MCMQ中回避及屈服的应对方式评分、BIBCQ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提高化疗间歇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利于患者获取更多社会支持资源,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心理应激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2020年2月29日就诊的9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宁疗护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采用改良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心理应激[采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主观幸福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及总分与GWB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DASS-21中焦虑、抑郁、压力评分及总分与SPBS中身体、情感、经济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QLQ-BR53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宁疗护可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减轻自我感受负担,对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水平均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希望水平[采用Hea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自尊状况[采用中文版状态自尊量表(SSES)]、体相障碍[采用鲁龙光等编制的体相障碍自评量表(SSBI)]、健康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结果:干预后,两组HH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SB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评分、S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UW-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的UW-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口腔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自尊水平,降低患者体相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F-36中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机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干预后HHI中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缓解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辅助人文关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1日~2018年9月30日住院的80例SL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MBSR辅助人文关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BSR辅助人文关怀用于SLE患者,能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两组均开展为期1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并发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QOL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护理在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等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疲倦、睡眠等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护理服务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沟通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中医情志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沟通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中医情志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癌症疲乏量表(C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沟通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情志干预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31日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杀风险[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情绪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杀风险低危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QOL各维度评分、SSFP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AMA、HAMD、BP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社会功能及精神性病状,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rem支持教育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Orem支持教育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HH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S-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1、3个月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Orem支持教育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希望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净化患者心理韧性、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9例ESRD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7例ESRD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CD-RISC、SF-36、HH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ESRD血液净化患者应用基于Neuman理论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韧性和疾病希望水平,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7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病情现状、治疗方法、术中配合、用药和注意事项、术后康复方面的认知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可提高白内障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干预)各51例,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平稳度过围术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流程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流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V4.0)问卷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1、2年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前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ACT-B预后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年复发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流程护理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情况,观察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锻炼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HH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及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属赋能模式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行P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家属赋能模式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ALB和Hb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赋能模式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PD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沙袋湿热敷治疗及护理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8月1日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沙袋湿热敷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和卡氏评分(KPS)]。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ADL、GQLI、KP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沙袋湿热敷治疗及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两组HHI、PTG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和创伤后成长水平,从而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意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8月31日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6例,应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健康意识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及慢性病韧性程度[慢性病韧性量表(CICRS)],比较两组干预期间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CICRS评分和疾病认知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主观生活质量及主观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饮食、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意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疾病认知度、生活质量、慢性病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