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交流的题目是《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因为乡村旅游将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途径,众多景区规划以及村镇规划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今天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与大家就此问题进行交流。1乡村旅游发展背景1.1快速城镇化带动了乡村旅游业飞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过程,我国的乡村发展相应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5)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具有代表性的丽江市旅游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旅游城镇化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丽江市旅游城镇化发展可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旅游城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途径构建旅游城镇化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旅游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滇西北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呈现旅游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集聚经济发展较弱,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等特征,提出滇西北地区应通过旅游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城镇布局逐步合理化,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群,增加就业,尽快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实现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吉林市位列其中。本文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对吉林市历史建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将历史建筑纳入全域旅游范畴,对吉林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作为外显特征的旅游形象设计已经成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出适合边境区域旅游发展的形象设计,是平面设计领域有关提升边境旅游城市整体魅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厦门的旅游业目前已经转型升级为支柱产业,厦门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城镇化进程使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出现了许多城中村。而其中一些城中村在旅游城镇化的影响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转型成特色旅游村。本文以曾厝为例,探究其在厦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转型的动力机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丽江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镇化,该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个方面对丽江的旅游城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随着旅游的发展,丽江旅游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区域面积快速扩张,城市整体形态沿道路发展。研究发现,丽江城镇化的动力因素主要为旅游业的发展,其次也受房地产建设的影响,城市规划、旅游产业政策的干预。丽江旅游城镇化也存在负面影响,表现为部分旅游资源浪费、古城文化空心、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森林康养旅游已经成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桃源七里”农家乐集聚区为例,深分析了衢州山区乡村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策略。结果表明,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方面具有自然生态资源基础较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等五大特征,并构建了基于特色主题和市场主体两个方面的产品开发策略,最后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房车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在国外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一部分,而中国的房车旅游还是新兴事物,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国外已较为成熟且普及的房车营地旅游成为了中国现阶段大有发展前景的特色旅游形式,建设中国特色的房车旅游营地,是这一特色旅游形式大力发展的必要手段,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是中国目前较为完善且获得欧洲四星标准认证的露营公园,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其开发与建设模式,为中国特色的汽车露营公园建设提出方向,开拓中国的特色休闲旅游领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7)
在购物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购买旅游衍生品已经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一环。目前,围绕旅游景区特有视觉元素的旅游衍生品包装设计还未成熟,旅游衍生品的包装设计如何更好地表现景区的独特魅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立足景区主题元素,进行有特色的旅游衍生品包装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该文探讨在旅游衍生品的包装设计中如何应用插画这种艺术形式,以期提升旅游衍生品的艺术境界,塑造长白山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