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FTIR、CD、微量DSC和STM、AFM等研究重组脂质体,血影和完整红细胞在配体与膜受体相互作用下膜蛋白构象改变以及纳米水平上膜表面蛋白的形貌、结果表明WGA可诱导重组脂质体膜、血影膜和完整红细胞膜蛋白发生一定的不同的构象变化,红细胞及其膜的热力学行为变更,以及红细胞膜表面蛋白的可能交联。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Ⅱ型糖尿病( N I D D M )患者红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在非酶糖基化( N E G)影响下发生的变化,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20 名正常人和 19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的 4 种结合中性糖与 2 种氨基糖和唾液酸含量以及 4 种寡糖链上的末端中性糖和唾液酸含量.结果表明, N I D D M 患者红细胞膜几种结合单糖( Glc, Fuc, Glc A, Gal A)与游离单糖( Glc, Gal, Man, Fuc)含量以及唾液酸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1 或 005).据此推测,由于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的重度糖基化导致某些膜结构蛋白的氧化损伤,细胞膜糖类含量的减少,可能是重度糖基化的继发后果.  相似文献   

3.
用光散射、电镜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研究了PLC诱导两种单一膜脂组分的模型膜即二油酸磷脂酰胆碱(DOPC:dioleoylphaphetidylcholine)脂质体和二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dimyristoylphophatidylchelone)脂质体膜融合的可能性。结果表明:PLC可以引起DOPC脂质体的融合。在相同的条件下,未见到DMPC脂质体的融合。这就首次证明了PLC诱导单一组分脂质体融合的可能性。结果还表明:PLC诱导脂质体膜融合的可能性大小与膜脂结构有关。用大鼠血影膜、人红细胞膜、大鼠巨噬细胞膜和大花萱草花瓣原生质体膜等天然生物膜作为材料,研究了磷脂酶C(PLC:pbospholipaseC)诱导上述各种天然膜融合的可能性,均未观察到膜融合现象。提示PLC不易诱导天然细胞膜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GPA)的基因表达,采用不连续聚蔗糖(Percol)密度梯度法分离15名正常人和25例NIDDM患者外周血的网织红细胞,提取其总RNA,继以Northern斑点杂交观测此两组的红细胞膜GPA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酶联免疫检测完成红细胞膜GP的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NIDDM患者组红细胞膜GPA的mRNA含量较正常人组显著增加(分别为11.92±10.5和10.18±1.08积分光密度,P<0.01).免疫印迹图谱显示,有6例NIDDM患者的区带3a、3b界限模糊,3例的区带3a、3b和4明显浅染.推测NIDDM患者红细胞膜GPA减少可能引起其基因表达呈代偿性增强,而障碍或许出现在翻译环节上,这些与NID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明显降低甚为相符.  相似文献   

5.
对开心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冠状静脉窦血中的红细胞流变性变化和红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灌注即刻心脏产生大量自由基,并持续到再灌注第20分钟时才大幅度回落;于再灌注后的20分钟的自由基产生时相期间,除红细胞膜蛋白分子和脂质分子的τp、τl均明显延长外,还伴有血浆MDA水平的明显增加和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及红细胞内GSH-Px活性升高;与此同时其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的α螺旋先减少后渐回复和β折叠渐增加并伴有羧基(COOH)和氨基(NH3)的减少,而其红细胞膜脂质分子的磷氧双键(P=O)、羰基(C=O)和多不饱和键(C=C)则增加;说明(1)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分别引起了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碳端和氮端的改变及膜磷脂分子亲水区和疏水区化学结构的变化,(2)蛋白分子碳、氮端的变化造成了膜蛋白分子构象的改变,(3)蛋白分子和磷脂分子化学结构及构象的改变是红细胞膜这些分子流动性明显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融合蛋白经SephadexG-75和CM-SepharoseFF两步柱层析,获得了电泳纯的GM-CSF/MCAF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我们以纯化的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Dot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表明,该抗血清效价高、特异性好,可分别与GM-CSF/MCAF、GM-CSF和MCAF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融合蛋白经SephadexG-75和CM-SepharoseFF两步柱层析,获得了电泳纯的GM-CSF/MCAF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我们以纯化的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Dot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表明,该抗血清效价高、特异性好,可分别与GM-CSF/MCAF、GM-CSF和MCAF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荧光偏振技术测定了4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膜微粘度,并探讨了膜脂肪酸和血浆FFA构成与膜微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人红细胞膜主要由廿二碳六烯酸(C22∶6)、花生四烯酸(C20∶4)、亚油酸(C18∶2)、软脂酸(C16∶0)、油酸(C18∶1)和硬脂酸(C18∶0)等六种脂肪酸组成。血浆FFA构成与膜脂肪酸相似,但不含C22∶6而含十四烷酸(C14∶0)。红细胞膜各脂肪酸含量大多与其血浆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红细胞膜微粘度与膜软脂酸和硬脂酸呈明显正相关,与膜廿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呈明显负相关。提示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受血浆FFA成分影响;而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对膜微粘度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和DNA体外重组方法,把作为导向效应细胞到靶部位的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基因融合,置于pBV220载体的λPRPL串联启动子下游,构建了SD序列与ATG之间含有不同核苷酸组成的重组质粒pMG01、pMG02和pMG03。pMG01、pMG02和pMG03的翻译起始区都不存在稳定的二级结构,但DH5α(pMG02、DH5α(pMG03)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DH5α(pMG01),DH5α(PMG01)几乎没有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它能分别与MCAF和GM-CSF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表达产物具有明显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和维持hGM-CSF依赖的TF1细胞生长的特性,说明MCAF和GM-CSF的生物学功能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0.
许多真核细胞膜表面蛋白 (例如CD1 4、CD1 6b、CD2 4、CD48、CD5 2、CD5 9、CD5 5 /DAF、CD5 8 /LFA 3、CD6 6、CD6 7、CD73、CD87、CD90 /Thy 1、CD1 5 7、Ly 6等 )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着于细胞膜上 ,称为GPI锚定蛋白 (GPI anchoredproteins,GPI AP) ,它们没有跨膜区和胞内部分 ,不能直接与胞内发生联系。但用特异性抗体结合这些结构上不同的膜蛋白或膜糖鞘脂 (glycosphingolipi…  相似文献   

11.
在无ATP存在时,带相同正电荷、但饱和不同的两种胺类两亲物,即C18饱和的硬脂胺与单不饱和的油胺引起肌浆网蛋白内源荧光强度降低,当ATP或一些阴离子化合物先与肌浆网作用,再加入硬脂胺或油胺,则肌浆网蛋白内源荧光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即存在拮抗作用。腺苷对硬脂胺或油胺均无此拮抗作用。肌浆网与油胺先保温,再加入ATP或阴离子化合物,ATP仍有拮抗,阴离子化合物对油胺则无拮抗作用。然而在肌浆网钙泵蛋白上存在  相似文献   

12.
硒与红细胞血影收缩蛋白(Spectrin)作用导致构象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红细胞膜提取血影收缩蛋白(Spectrin),研究不同浓度Na_2SeO_3与其作用后的构象变化.用N—[3—芘]—马来酰胺(N-[3-P]M)作荧光探针标记Spectrin,经SDS处理后,其荧光强度随硒的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但未经SDS处理的样品,加入0.2—1.0ppm的Na_2SeO_3后反而使荧光强度有所增加.Spectrin经硒作用与未经作用相比较在色氨酸内源荧光、丹磺酰氯(DNS-Cl)标记后(DNS-Spectrin)的荧光光谱以及色氨酸残基与DNS基团间的能量转移实验结果均有明显的差别.这反映Spectrin的巯基经与硒作用后会导致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验证麦胚凝集素作用下膜血型糖蛋白A空间构象的变化,本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定量测定了麦胚凝集素作用下,溶液血型糖蛋白A和脂蛋白体膜血型糖蛋白A的二级结构的改变,发现麦胚凝集素结合于血型糖蛋白A导致血型糖蛋白Aα—螺旋减少,β—结构增加,麦胚凝集素的抑制剂N—乙酰葡萄糖胺对麦胚凝集素诱导的血型糖蛋白A二级结构的改变有抑制作用。本文同时用扫描隧道显微术直接观察了麦胚凝集素结合前后膜血型糖蛋白A分子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麦胚凝集素作用下膜血型糖蛋白A构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验证麦胚凝集素作用下膜血型糖蛋白A空间构象的变化,本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定量测定了麦胚凝集素作用下,溶液血型糖蛋白A和脂蛋白体膜血型糖蛋白A的二级结构的改变,发现麦胚凝集素结合于血型糖蛋白A导致血型糖蛋白Aα—螺旋减少,β—结构增加,麦胚凝集素的抑制剂N—乙酰葡萄糖胺对麦胚凝集素诱导的血型糖蛋白A二级结构的改变有抑制作用。本文同时用扫描隧道显微术直接观察了麦胚凝集素结合前后膜血型糖蛋白A分子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闪光诱导的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蛋白质含量下菌紫质分子在脂质囊泡膜中的旋转扩散运动.根据旋转扩散运动得到了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与膜粘度以及分子在膜中排列方向的关系.温度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影响膜的粘度,但并不影响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蛋白质序列的肽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二肽构象参数P_α、P_β、P_c和三肽构象参数Q_α、Q_β、Q_c。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氨基酸序列预测二级结构的规则。预测的正确率达90%,优于Chou-Fasman方法。这个结果表明二肽(三肽)关联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紫膜与溶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溶剂正己烷,正十六烷,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 dimethyl formamide)与紫膜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园二色谱和紫膜光循环中间产物M412的动力学过程的测量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溶剂与紫膜能相互作用而影响到紫膜的光谱特性和光化学循环动力学过程.结果说明,在制作紫膜LB膜时,正己烷和正十六烷是合适的,使用二甲基甲酰胺时必须防止强光照射,甲苯则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18.
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固氮酶钼铁蛋白的紫外CD谱在205—235 nm 出现由峰位分别为208 和222 nm 的双负峰组成的负槽;经邻菲口罗啉在厌氧或有氧环境中处理后,在222 nm 的负峰随该蛋白中P-cluster 和FeMoco 含量的降低而减少。在分别由Na2MoO4、Na2S、二硫苏糖醇和高柠檬酸铁或柠檬酸铁组成的重组液重组后,上述两种处理蛋白在222 nm 的负峰又随其P-cluster和FeMoco含量的恢复而恢复。表明,钼铁蛋白的金属原子簇与蛋白质构象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After enzyme secretion the membrane of the secretory granule, which had been fused to the cell membrane, was resorbed into the cell. Experiments were therefore carried out to test whether formation of new secretory granules involves reutilization of the resorbed membrane or synthesis of a new membrane, de novo, from amino acids. Incorporation of amino acids-14C into proteins of various cell fractions was measured in vivo, 30, 120, and. 300 min after labeling. At all time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secretory granule membrane was about equal to that of the granule's exportable content. At 120 and 300 m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granule membrane and of the granule content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subcellular fraction. It i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the protein of the membrane is synthesized de novo concomitantly with the exportable protein. The proteins of the granule membrane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the granule content by gel electrophoresis. All major bands were labeled proportionately to their staining intensity.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cretory granule membrane wa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granule's content and also from that of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The granule membrane showed a high proline content, 30 moles/100 moles amino acids. Th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radioactivity of the granule membrane is indeed inherent in its proteins and is not due to contamination by other fractions. The possibility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xportable protein leaves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lready enveloped by the newly synthesized membr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