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孢粉形态和孢粉分析是孢粉学的两个主干分支。研究地层中的孢粉化石,可以探讨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被,以及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从而成为找油、找气、找矿、找水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现代孢粉,不但能为孢粉微体化石的鉴定提供对比的可靠依据,而且能为植物的系统发育与演化积累丰富的资料。另外,研究现代孢粉还在养蜂学、医学、侦缉学、冶金、照明、地形学和土壤学等方面,有着多种用途。1-冶金工业方面当今之世,在盛产一种蕨类植物石松的众多国度里,已把破囊而出的石松孢子,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小家伙,广泛用于各种金属…  相似文献   

2.
孢粉学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10月27至3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50人。大会收到论文156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形式,就代表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大会反映了我国孢粉学的研究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如,地质、石油、煤炭、水文、海洋、考古、农业、食品、医疗、保健、化装等。研究的对象不断扩大,从研究化石孢粉、现代孢粉,到研究原油、大气、海洋中的孢粉;从研究孢粉形态、孢粉成分,到研究孢粉的光性特征、破壁技术、超薄切片技术等,且都取得进展。尤其是近几年对现代孢粉成分的研究,为食品、医疗、保健、化装等方面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优质原料;化石孢粉成分的研究,为石油形成与  相似文献   

3.
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近些年来 ,孢粉 植被 气候关系研究已成为世界孢粉学界的热点之一。空气孢粉学的研究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花粉过敏症、农业收成预报和第四纪植被与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 ,为开展全球范围的古环境研究 ,各大洲相继建立了孢粉数据库 ,大量开展表土孢粉研究。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的建立 ,汇集了我国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孢粉资料 ,并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 ,系统开展了中国现代表土孢粉、6kaBP(中全新世 )及 1 8kaBP(末次盛冰期 )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 ,建立了花粉 气候转换函数和响应面模型 ,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冲积物孢粉学和环境考古孢粉学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研究 ,对古生态环境重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南句容A10井的孢粉研究,首次发现了上二叠统龙潭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组合特征。与国内同时期的孢粉组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用孢粉热变指数和有机质类型,对龙潭组进行了油气评价。为苏南地区晚二叠世的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5.
孢粉学是一门研究孢子和花粉的新兴学科,其中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它为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化石孢粉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孢粉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古地理、古气候、古植  相似文献   

6.
我国常见孢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常见的15种花粉进行了氨基酸、磷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元素、核酸、胡萝卜素、黄酮素、生长素等的分析研究,为孢粉生油、孢粉热变质与油气成熟度、孢粉埋藏学、孢粉壁结构、抱粉生理学研究以及我国花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非定量分析孢粉资料,开展孢粉相及孢粉与烃源岩关系研究,引入孢粉相对密度概念,定义为孢粉样品鉴定中每个盖片数的孢粉个数。根据牛28井相同井段对比分析,孢粉相对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地层中孢粉实际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以东营凹陷古近纪为例,探讨了孢粉相对密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孢粉相对密度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孢粉相对密度在区域上的变化具有同步性。通过对孢粉相对密度在横向上分布规律研究,能为研究孢粉量的区域分布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地区房山东甘池剖面所取的197个样品的烧失量测定,结合14C测年、剖面岩性特征及孢粉序列分析,初步回答了烧失量作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代用指标,其数值波动对北京地区15000a以来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的特征响应,同时针对房山东甘池剖面的6个带的烧失量变化特征,提出其在反映气候异常、沉积物地貌单元等的意义,从而为更好地重建过去气候和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云南泸沽湖周边山地不同植被类型下采集的32个表土样品和36个泸沽湖湖泊表层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内的表土孢粉散布特征,对比分析了山地表土与湖泊表层孢粉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山地植被类型的孢粉组合具有不同的代表性成分与变化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相应的植被类型。湖泊表层孢粉研究表明,湖泊内不同位置的孢粉组合差异较小,说明湖泊表层孢粉反映的是区域植被的平均分布状况。对比分析泸沽湖周边山地表土与湖泊表层样品的孢粉组合,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湖泊表层的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主要是松属)平均含量比表土高,但波动范围要小;草本花粉平均含量要低,且波动范围也小。这可能是由于乔木植物植株较高,而且有些乔木植物花粉具有气囊,更易借助风力将花粉传播到比较远的湖泊中的原因造成的。冷杉和铁杉花粉在所有样品中含量都相对较低,分别不高于6.5%和3.6%;桦属、桤木属、常绿栎类花粉的最高值出现在有这些母体植物生长的表土样品中,在其他样品中则明显较低。在表土孢粉样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冷杉的气孔器,但在湖泊表层样品中却没有见到,说明气孔器不易到达湖泊中。该研究是对中国西南表层孢粉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为泸沽湖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化石孢粉解释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第四纪孢粉记录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三大自然带的交汇部位,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近年对该区我镍第四系剖面的系统研究,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年代学及环境深化信息。临夏东山顶和兰州烟洞沟顼的孢粉分析,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年代学及环境深化信息。临夏东山顶和兰州烟洞沟两剖面的孢粉分析,取得了迄今为止第四系连续地层中分辩率最高的孢粉记录。结合古地磁、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及其它沉积物研究,对孢粉组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燕山地区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在总体面貌上代表了植被组成,但孢粉组合不等于植被组成,而影响其差异的原因是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不同而差异颇大,乔木植物花粉中松(Pinus)、桦(Betula)、胡桃  相似文献   

12.
烧失量数值波动对北京地区过去气候和环境的特征响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北京地区房山东甘池剖面所取的197个样品的烧失量测定,结合^14C测年,剖面岩性特征及孢粉序列分析,初步回答了烧失量作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代用指标,其数值波动对北京地区15000a以来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的特征响应,同时针对房山东甘池剖面的6个带的烧失量变化特征,提出其在反映气候异常,沉积物地貌单元等的意义,从而为更好重建过去气候和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种孢粉药材及花类药材进行了孢子或花粉的显微和亚显微研究,为孢粉药材及花粉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南海184站深海柱状剖面进行了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南海184站深海沉积从下至上划分了5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Ⅰ带(460-370 cm):Quercus(常绿)-Pinus-Dacrydium-Magnolia-Polypodiaceae孢粉带;Ⅱ带(370-250 cm):Taxodiaceae-Quercus(常绿)-Pinus-Polypodiaceae孢粉带;Ⅲ带(250-140 cm):Pinus-Polypodiaceae-Gramineae-Pteridium孢粉带;Ⅳ带(140-95 cm):Polypodiaceae-Pinus-Quercus(常绿)-Gramineae孢粉带;Ⅴ带(95-0 cm):Dacrydium-Pinus-Cyathea-Polypodiaceae孢粉带.并相应恢复了南海东部12万年以来4个植被、气候和古环境演替阶段,结合氧同位素测年资料,对184站柱状地层时代划分做了讨论,为南海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2):201-209
根据中国第四孢粉数据库提供的641个表土孢粉资料,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建立了具有686个孢粉类群、31类植物功能型和14种生物群区的孢粉生物群区化模型。经过检验,该模型在模拟中国生物群区、生物群区垂直分异和水平梯度分析方面均取得理想结果。模拟已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为重建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群区和古气候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16.
表土孢粉模拟的中国生物群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提供的 6 41个表土孢粉资料 ,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 ,建立了具有 6 86个孢粉类群、31类植物功能型和 14种生物群区的孢粉生物群区化模型。经过检验 ,该模型在模拟中国生物群区、生物群区垂直分异和水平梯度分析方面均取得理想结果。模型已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 ,为重建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群区和古气候分析 ,提供客观、准确的模型工具。  相似文献   

17.
周日宝  史彩菊 《植物学报》1998,15(Z1):77-8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种孢粉药材及花类药材进行了孢子或花粉的显微和亚显微研究,为孢粉药材及花粉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7-127
前言1980年9—10月,笔者随北疆队,在沙湾县马纳斯河剖面,对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地质调查,并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仅在西山窑组分析出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有12块样品含孢粉),对每块样品都进行了孢粉统计。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与我国北方侏罗纪煤系地层进行对比,提供了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京紫金山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南京紫金山现代植被进行植被调查和表土孢粉分析。结合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带下的几个地点表土孢粉分析,把孢粉百分含量、孢粉组合及孢粉优势种、标志种与植被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找出植被与孢粉之间的关系。为恢复古植被、古生态和古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孢粉相: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并评论孢粉相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孢粉相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基本成熟。尽管如此,它对大多数孢粉学家(包括中国学者)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文中论述了进行成功的孢粉相研究的基础:孢粉有机质分类、术语及研究方法,包括采样、实验技术、数据采集和相识别的数学方法、古环境解释及能源潜力评价等方面。与传统的只注重孢型的孢粉学相比,孢粉相强调对样品中的所有沉积有机质进行总体评价,从而可以帮助人们从沉积物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清晰地重建和描绘盆地沉积图景并评价目的地层的能源潜力。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向与孢粉相研究非常相似,文中对它们相关的研究也作了简评。它们对孢粉相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分类和术语上,一些孢粉相研究者完全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或煤岩学的。但是,这些学科在研究目的、实验技术及数据采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孢粉有机质及其分类不一定对等于特定的干酪根型或煤岩显微组分,同时一个孢粉相也不一定等同于一个干酪根组合或有机质相。因此,孢粉相应该有独立的沉积有机质分类方案和术语系统。但是,研究方法和分类等方面的不同,并不会妨碍孢粉相获得与有机地化、煤岩学研究相似的结果。如果能够将孢粉相数据与其它方法的数据结合起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