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启风 《海洋渔业》2000,22(3):126-127
<正> 华贵栉孔扇贝属暖水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东南沿海海域,它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70年代末,该品种在漳州市东山湾开始养殖,80年代中后期,已发展成为漳州市沿海规模化养殖的优良品种。但随着东山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品种单一倾向及浅海生态环境失衡等因素影响,1998年初东山湾养殖的华贵栉孔扇贝,发生暴发性大面积死亡,直接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  相似文献   

2.
碣石湾位于粤东沿海中部,是广东的一大型开阔海湾,面积520平方公里。沿岸有优良养殖港湾多处,养殖面积广阔,湾内生物资源品种多、分布广,增养殖自然条件优越。碣石湾海水增养殖业历史悠久,进入80年代后,生产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增养殖面积、产量、养殖最种及技术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并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东山湾渔业环境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山 湾主要水产养殖水域的环境现状及变化情况,探讨了无机氮与盐度的变化关系,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各种重金属与有机质的关系,还对八尺门网箱养殖鱼类几次发生较严重死亡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东山湾海水螺旋藻Spirulina大面积养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东山湾海水螺旋藻Spierulina大面积养殖,分析研究了海水螺旋藻生长与理化因子关系,试验表明,经分离,筛选,驯化,培养的海水螺旋藻适用于东山湾大面积养殖,其产量与水质,水温,养殖池水体深度,封闭程度及硬件设施等有关,海水螺旋藻养殖生产成本较淡水低,且可利用滩涂荒地,少占或不占耕地。  相似文献   

5.
<正>长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巨蛎属,又称太平洋牡蛎、日本真牡蛎,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原产于日本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品种。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是一种适合我国沿海养殖的优良品种,大量出口,经济效益显著。海州湾渔场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项目养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含油废水、工业排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影响,海洋受到石油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就2009—2014年相关数据,对福建中南部沿海的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四个海区中养殖的僧帽牡蛎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围头湾泉州湾厦门湾佛昙湾东山湾大港湾旧镇湾湄洲湾诏安湾,其中泉州海区的围头湾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超标严重。2009—2014年间各个海区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基本都是呈波浪型变化,其中2010年和2013年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较高。2009—2014年间福建中南部沿海养殖僧帽牡蛎总体上受到石油烃不同程度的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I)在0.08~23.30之间,六年监测的54份僧帽牡蛎中有26%样品受到重度污染,37%样品受到轻度污染,其余样品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牡蛎中的优良养殖品种。原产地在日本,国外如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已先后从日本引进并已得到大力推广,增养殖生产广泛展开;国内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从80年代初也已先后从日本引进并开展增养殖生产,广东省开展养殖的海区只有南澳县及饶平县的柘林湾。其适温适盐性广,而广东省沿海适于开展太平洋牡蛎养殖的海区十分广阔,其生产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我市对虾养殖始于80年代中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沿海渔(农)民群众积极开发沿海滩涂,建造养虾池塘,发展对虾养殖。十多年来,对虾养殖几起几落,终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养殖对虾已成为群众参与热情最高、劲头最足、投入最多、效益最好及风险最大的海水养殖业,是沿海“强镇村、富百姓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帘蛤科(Veneridae)、巴非蛤属(Paphia),营底埋栖型生活,栖息在低潮线下0.5m~44m的泥沙底质或软泥底质中,足浅海性种类。主产于我国福建、广西、广东沿海以及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红海等国家和地区。漳州市是福建省波纹巴非蛤主要养殖地区,尤其是我市东山湾和诏安湾自然海区有大量的资源,目前增养殖面积达7万多亩,年  相似文献   

10.
谢真 《福建水产》1984,(2):51-54
被誉为“闽南金三角”组成部分之一的龙溪地区,地处福建南部亚热带,沿海所属诏安、东山、云霄、漳浦、龙海五个县,濒临太平洋西部海域,境内九龙江、漳江等江河库叉横贯入海,形成九龙江湾、佛沄湾、旧镇湾、漳江湾、铜山湾和宫口湾等良湾大澳,滩涂连片,水质肥沃。年平均气温20℃,  相似文献   

11.
梁成满 《水产科技》1996,(2):7-8,20
牡蛎(欲称蚝,我市养殖品种主要是近江牡蛎)养殖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沿海群众历来以投石养殖和滩涂插养为主,产量低,周期长,效益不高,且养殖场地有严格的选择性和明显的局限性,生产徘徊不前。从1991年以来,由于改革了养殖技术,试验推广浅海桩架吊养牡蛎模式,产量、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生产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东山湾生态环境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东山湾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中的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残留进行气相色谱法检测,并对其在水域环境及贝类中的残留水平、生态风险及食用安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海水中PCBs浓度底层高于表层;夏季(8月)高于春季(5月)。总体上,东山湾海水中PCBs浓度的平面分布从湾内到湾外呈递减趋势。底层海水中PCBs与悬浮物浓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2)表层沉积物中PCBs浓度平面分布呈近岸高、湾中部和湾外低的格局;PCBs与总有机碳(T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CBs残留量产生的生物有害效应的风险低。3)养殖贝类体中PCBs的残留量种间差异明显,对PCBs富集能力的大小,僧帽牡蛎、缢蛏和波纹巴非蛤最高,泥蚶和华贵栉孔扇贝次之,菲律宾蛤仔和杂色鲍最低。养殖贝类致癌风险指数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贝类体中的PCBs残留水平居福建省沿海养殖贝类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牡蛎是沿海习见且大量生长的一种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我国沿海盛产的牡蛎,主要有近江牡蛎、长牡蛎、褶牡蛎、花缘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牡蛎是广东沿海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碍石湾、红海湾、深圳湾、唐家湾、镇海湾和海陵湾等地有大量养殖。  相似文献   

14.
王新 《科学养鱼》2004,(9):66-66
一、我市观赏渔业的发展历程 我市观赏渔业起步于70年代,一些养鱼爱好者利用房顶、家前屋后零星场地开展金鱼养殖,90年代初期一些养鱼爱好者陆续引进了热带观赏鱼、锦鲤等品种,但养殖很少。1993-1994年徐州市水产研究所开展了金鱼池塘、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用于江河湖泊中消灭钉螺(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消毒的触杀剂五氯酚钠在我市是极少使用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养殖优质品种的不断增加,从90年代开始,我市的一些渔农、水产业在清塘消毒时使用了防治血吸虫病的药物——五氯酚钠。  相似文献   

16.
曹华  黄继斌 《齐鲁渔业》2007,24(9):11-11
我市高涂蓄水养殖起步于1999年,是江苏沿海发展高涂蓄水养殖较早的县(市)之一。当初,养殖模式只有泥蚶、青蛤、文蛤、对虾等单一品种的养殖,经济效益一般。2003年以后,开发了脊尾白虾、南美白对虾、基尾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泥蚶、缢蛏、青蛤等多品种养殖,养殖模式也发展到虾蟹、虾贝、虾蟹贝等多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种类都是未经改良的野生种。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东沿海掀起了内湾网箱养殖名优鱼类的热潮,从几十个网箱,几种石斑鱼发展到今天约13万个网箱,40多种鱼,并且带动鱼 、池塘养鱼的发展。但是,目前养殖的海水鱼类是未经任何改良的野生种,表现为生长不均匀,抗逆性差,产量低,向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发展中,野生种的劣性日趋显露,一个野生种连续养殖几代或十几代后,病害频发,死亡严重。一方面浅海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及养殖本身污染的影响,养殖生态环境不断老化、恶化,野生养殖种已不适…  相似文献   

18.
我市名特优水产养殖在9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制约因素主要有生产技术(苗种培育、饲料开发、疾病防治等)开发与推广滞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宏观调控力度弱;种质资源污染及产业化程度低等,我市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在政策、技术、市场、地域、品种等方面具有优势,应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开展苗种繁育、养殖方式、产品保鲜和加工等技术研究,强化种植资源管理,大力调整品种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东岸等沿海,属于冷水低温品种,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进行养殖。经过30年的发展,虾夷扇贝在我国山东、辽宁等地已形成养殖规模,成为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0.
文蛤(Meretrix metrix Linn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及江苏、广西的沿海。近几年,山东沿海滩涂养殖的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