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2.
3.
4.
为更好地应对中亚敏感的生态系统对我国的影响,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间资源的合作开发利用,以塔吉克斯坦为研究区,借助GIS平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国1980-2010年间的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为该国开展气候变化的监测、诊断、评估、预估影响以及对策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1980-2010年,塔吉克斯坦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率为0.30℃/10a,该国气温空间分布为东部高、西部低;该国降水量近31年来总体上呈现平稳态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其年代变化过程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降水增加,90年代以后除索格特州外其余各行政单元的降水均呈减小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分异显著,经度地带差异性比较明显,大致由东向西递增。 相似文献
5.
6.
7.
白龙江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小波分析法对白龙江流域近40 a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之前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80—90年代波动显著,并呈下降趋势,至90年代中后期气温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变化在90年代中期之前趋势不显著,之后呈下降趋势,流域趋于暖干化;③气温变化主要周期上游地区为7 a、27 a和4 a,中下游地区为17 a;④降水变化主要周期上游地区为7 a和4 a,中下游为25 a、9 a和4 a。 相似文献
8.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测指标,对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客观识别,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地区近三分之二的暴雨以区域性过程形式出现,平均每年区域性暴雨过程有8.4次,主要出现在5—9月,尤以6—7月为集中发生时段。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5月8日,末次结束日期为9月17日。平均每次过程的暴雨覆盖范围为8.6站,持续时间1.3 d,平均暴雨强度为74.7 mm/d。(2)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频次存在2~3 a和8 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平均区域性暴雨过程覆盖范围存在4~6 a和8~11 a周期变化。(3)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首次开始日期显著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无明显变化,发生期显著变长;发生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持续时间、平均覆盖范围、平均综合强度也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平均暴雨强度呈增...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那曲流域的安多站和那曲站两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Mann-Kendall检验、最大熵谱分析、滑动t检验、Yamamoto检验等方法对两站点的降水量、无雨日、年平均气温以及潜在蒸散量的趋势性、周期性、突变性进行检验,并对降水的年内分配以及不同强度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多站和那曲站年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无雨日显著下降;降水以夏季降水为主,主要分布在6~9月,且以小雨等级为主,中雨次之;各等级降水的年降水量和频次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年最低气温上升趋势较年最高气温显著,两站年最大温差呈下降趋势;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0.
11.
平远县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远县1961~2008年的逐年平均温度、各季度的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霜冻日数等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平远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变化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霜冻日数呈逐年减少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五华县近52年降水统计分析及最大降水量重现期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57~2008年五华县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降水的年月际分布、降水相对变率以及暴雨日数的演变特征,并利用指数分布法对最大日降水量及年降水量的重现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五华县年降水量可分为2个多雨期、3个少雨期和1个平稳变化期;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年降水量的76%;冬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大;平均暴雨日数为4.7d,年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相关性较好,暴雨雨量对年降水量的平均贡献率为21.9%;五华县50年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分别是221.8mm和2 573.3mm,100年一遇的则分别为250.1mm和2 822.1mm。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发生变化、极端事件频发问题,选用珠江流域中佛冈县作为研究区域,统计了1960--2009年佛冈县50年逐日降雨资料,发现佛冈县年总降雨近50年有所减小,尤其是5月和10月降雨量存在减少趋势,目最大降雨量也存在减小趋势,说明降雨减小的原因主要是暴雨量减小。由于降雨的减少主要是暴雨的减少所致,说明气候变化有可能降低佛冈县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五华河流域是韩江上游一级支流,通过对五华河流域1960年以来的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要素的分析,揭示了该区水文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沁源县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与之矛盾的是该县的地表径流量却在持续衰减。通过对降水量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科学解读了沁源县地表径流量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近55年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运用19个气象站1959—2013年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55 a来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空间上,贵州省降水量南多北少,降水日数南少北多,二者呈空间负相关;时间上,近55 a贵州省降水大致可以分为1个平水期、2个丰水期和2个枯水期,降水增强区域面积逐渐缩小;季节差异性显著且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加剧;贵州省强降水日数和强度多年平均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上呈带状分布,最小值分布于威宁—毕节—遵义—三穗一带,但该区域暴雨强度变化率最大;贵州省大雨强度变异系数较小,但暴雨强度变异系数较大,且变异系数最大值分布于暴雨强度最弱的威宁—毕节—遵义—三穗一带。贵州省55 a间降水事件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年均降水量、降水日数和强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其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变化率最大、稳定性最差。针对这一特征应重点分析地形对贵州省降水的影响,加大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较大地区的降水动态及地质异动情况的观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