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驾驶性评价中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人体主观感受的问题,基于对急加速工况的特点分析,构建了急加速工况的驾驶性客观评价体系,并使用BP神经网络搭建驾驶性主观评分预测模型,建立主客观评价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得到驾驶性主客观评价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整体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实际爆破工程中方案的优选问题,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的爆破方案优选决策模型.该模型主要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来实现对方案的优选,从经济、质量、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振动速度、飞散距离等12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避免了使用单一方法而带来的主观...  相似文献   

3.
针对驾驶性评价结果不能反映用户重点加速需求和车辆开发前期无法设定车辆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的问题,采用用户调研、循环试验工况统计分析,并结合法规要求设定用户常用加速工况,将用户重点关注的加速驾驶体验需求转化为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根据对标试验结果设定用户加速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目标值,完成实车测试、优化、验证与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用户加速工况下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均达成,车辆加速响应快。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汽车由电机直接驱动车辆,电机具备转矩动态响应快、低速时输出大转矩特性,对电机转矩控制不合理会造成车辆纵向窜动、驾乘人员眩晕的不适驾乘体验。基于纯电动汽车,对车辆驾驶性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驾驶性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驾驶性评价工况、主观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同时根据客观评价方法可进行驾驶性验证优化,提升车辆驾驶性能及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轨迹规划控制算法无法满足乘员个性化舒适性问题,结合自然驾驶数据和乘员乘坐舒适性需求,建立乘员个性化舒适性辨识方法。首先确定主观舒适性评价方式,基于标准ISO2631搭建频域和时域加权滤波函数,提取自动驾驶汽车乘员舒适性主客观特征参数,辨识乘员个性化舒适性与自动驾驶车辆行驶规划参数关系;随后搭建自然驾驶数采平台,采集影响舒适性的行驶参数和主客观参数;利用因子分析对行驶参数降维,得到三向运动(横向冲击、纵向加速、垂向振动)、行驶风险和效率影响因子;最后运用加权分析方法辨识模型,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快速准确识别乘员个性化需求,得到舒适度加权方均根阈值。辨识结果表明:乘员主客观舒适度相关性达85.8%;三向运动因子对乘员舒适性影响大于行驶风险和效率因子;乘员个性化舒适性辨识率高达93.9%。本研究可为搭建考虑乘员舒适性的个性化轨迹规划控制算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车辆起步加速过程驾驶性客观评价和优化的需求,通过对实际客户驾驶行为大数据样本的分析,构造了基于客户体验的起步加速客观测试评价工况.将起步加速工况进行了驾驶性特征提取和细分.并从响应性、平顺性、收敛性和风格等方面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通过对竞品驾驶性的测试和指标分析,获得了驾驶性评价指标以及驾驶性正向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7.
制动踏板感觉直接影响到制动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为准确可靠地描述汽车的制动踏板感觉,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的制动踏板感觉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实车试验获得各项评价指标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测试数据;接着构建制动踏板感觉分层结构模型,并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主观权重,基于熵值法得到客观权重,之后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得到综合权重;最后引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得到试验车踏板感觉评价得分与隶属度等级,并与制动感觉指数评价方法对比来验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的制动踏板感觉评价体系确立了统一的试验工况和主观评分标准,可以把主观评分和客观数据有机结合,实现无量纲标准化的制动踏板感觉评价结果表达。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测试一般通过汽车动力学性能反映ACC的性能,但忽视了驾驶员在ACC车辆驾驶过程中仍占主导作用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文中以被试驾驶员驾驶ACC车辆为评价对象,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在决策模型的建立上采用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得出该方案与正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排序。结果表明,被试驾驶员综合得分呈略微正偏态分布,验证了测试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可用于ACC系统安全性和接受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TCU换挡策略对汽车驾驶性影响多通过主观评价来测试验证和标定,针对软件在环、硬件在环等仿真方法不能实现对TCU换挡策略的主观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驾驶性评价方法。本文中首先搭建了驾驶模拟器驱动AutoBox嵌入的人-车-环境闭环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建立能识别驾驶意图和道路环境的TCU换挡策略模型,总结出了TCU换挡策略相关的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表。然后利用搭建的平台对建立的TCU换挡策略进行了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获得了主观评分结果和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评价,验证了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的平台和方法可用于TCU换挡策略驾驶性快速主客观评价,有效减少实车测试评价工作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在车辆驾驶性品质评价中主观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起步控制机理,确定了起步工况驾驶性品质的评价指标;接着在建立起步工况驾驶性品质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起步工况驾驶性品质评价方法;最后对已训练好的驾驶性品质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评价模型预测的每辆车的评分与主观评价人员主观评分误差在1分以内,不同起步意图的预测评分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主观评分和预测评分的相关系数达0. 82以上,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实现驾驶性品质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滑行制动能量回收过程的驾驶性是车辆纵向动力学瞬态品质的定性描述,为定量评价能量回收制动的驾驶性,对滑行制动过程中的减速特性进行分析,提取了最大减速度、减速滑行距离、最大减速度变化率、减速度变化率稳态占比4个客观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主观评价与客观参数的一致性。基于客观评价指标,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主观评价预测模型。通过7台新能源车型共计18种能量回收模式下的综合评价,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基于主客观综合分析建立的评价体系能把主观感受和客观数据有机结合,实现驾驶性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水上机场场址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水上机场与航道共处于同一片水域时,难免会形成水上飞机与船舶的会遇局面,对水上飞机的起降、滑行安全以及附近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造成影响.为保障水上飞机和船舶的安全,评价水上机场场址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尤为重要.提出了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相结合的水上机场场址评价方法,选取了气象环境、水文环境、通航环境和起降水域空域环境4个一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混合动力系统零部件选型设计原则和整车在运行条件下的功率、扭矩需求,确定了动力系统的发动机、SSG、轮毂电机和蓄电池的性能参数,并进行了优化匹配、建模仿真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动力系统可满足整车的性能要求,所述方法和所得结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确定水上机场选址方案,研究了基于熵权-TOPSIS的水上机场选址模型.从自然条件、水域条件以及交通条件3个方面,综合考虑空域、水域及陆域情况,识别水上机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水上机场选址指标体系,构建基于TOPSIS的水上机场选址模型.引入信息熵确定各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信息熵与TOPSIS进行水上机场选址决策.以镇江市某水上机场项目选址为实例进行验证,运用该模型对所提出的长江下游4个水上机场备选方案进行比选,求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469/0.682/0.326/0.295.方案二相对贴近度最大(0.682),为最优选址方案,且与实际选址方案一致.采用熵权与TOPSIS相融合进行水上机场选址,可以充分利用客观数据信息,减少主观影响误差,增加选址决策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动力系统的功率分布、能流图对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运行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从零部件效率、动力系统匹配、动力系统结构以及控制策略4方面对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进行敏感度分析,为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工作特性,在Adams/View中建立考虑悬置刚度非线性的仿真模型,根据极限工况要求对其进行加载,输出质心在稳态下的运动位移,编写动力总成运动文件,并根据此文件在Catia/DMU模块中生成运动包络体。通过整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得到的动力总成运动包络体可为整车前舱的集成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riginal method for the aggregation of transverse behaviour indicators obtained first from a subjective assessment then from an objective one of different vehicles tested under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The Choquet integral is used with respect to fuzzy measure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o take account of the exis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redundancy, complementarity, inde-pendence. When this tool is used fo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s, the computation methods of the objective indicators can be validated.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the human factor in the judgment of vehicle behaviour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riginal method for the aggregation of transverse behaviour indicators obtained first from a subjective assessment then from an objective one of different vehicles tested under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The Choquet integral is used with respect to fuzzy measure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o take account of the exis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redundancy, complementarity, inde-pendence. When this tool is used fo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s, the computation methods of the objective indicators can be validated.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the human factor in the judgment of vehicle behaviour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相似文献   

19.
四轮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艳娥  张建武 《汽车工程》2007,29(5):409-414,432
针对某多电机双能源四轮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参数匹配进行了研究。根据其整车结构、行驶工况以及控制策略,对动力系统参数进行初步选择,并以动力系统各部件尺寸最小为目标函数、相应参数为设计变量、整车动力性能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计算,得出动力传动系统合理的参数匹配,不仅动力性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而且经济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