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净化景观水体水质的人工湿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具体包括进行循环处理的人工湿地的设计、处理补充水的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湿地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以雨水或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人工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2.
受污染城市湖泊景观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武汉市月湖地区生态系统重建与景观改善示范工程中月湖3号人工湿地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新型景观化人工湿地技术在受污染城市湖泊水体修复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恢复湖泊水质并形成以湿地为主的滨水景观;同时介绍了湿地系统工艺、湿地控制模式、设计参数以及湿地景观设计,并对工程投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昆山市凌家浜黑臭水体治理为目标,应用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组合技术治理城市河道,通过设置生物膜自净设备、微纳米曝气增氧设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对该水体进行治理修复。结果表明,经过6个多月的运行,该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COD、总磷、氨氮等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Ⅴ类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5 m左右,甚至接近1 m;恢复了河道中由挺水、沉水等多种水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水体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增加了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强化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明显改善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透明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若同时加强环保监管与定期运行管理,则可从根本上恢复河流系统的生态。  相似文献   

4.
以一个典型的农村黑臭水体作为试点,采用"控制源头+水质净化+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成功使该水体总体水质从劣V类水改善提高到地表IV类水的标准,并根据试点工程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山村、猴石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采用"表面流湿地+深度处理塘+潜流湿地"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辅以生态底质-生态护坡-仿拟根系水岸消解-生态岛等河岸带及水力优化技术,对污染水体、受损河道进行改善修复。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即使在冬季对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率也维持在20%以上。本工程对东北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开发与运行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净化水环境和美化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本文通过实例研究系统论述了修复受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开发与管理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科学开发与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乔菁菁  王沛永 《风景园林》2017,24(4):99-105
景观水体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现状条件以及公众节约意识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既能节约成本,又能维持景观水体的水质就成为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采用Aquatox模型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湖的水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评估水生态系统现状情况的效果以及现有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措施的有效性。之后从生态净化的角度,提出丰富主湖水生植物类型和增加底栖动物、完善生物链两个调整方案并分别对两个改进方案进行模拟,再与有、无湿地系统净水措施的情形进行对比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现有湿地系统净水措施和两个调整方案都具有稳定性,其中增加底栖动物、完善食物链的措施具有最高的鱼类承载力,而无湿地系统循环净水时水质缺乏稳定性。通过模拟得出的净化水质的能力排序为:增加底栖动物、完善食物链现有湿地循环净化系统在主湖增加植物类型无湿地循环净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河道黑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的治理技术通常无法实现稳定高效、低成本治理。以某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例,在河道综合整治及雨污分流管网等工程未完全发挥作用前,应用超磁分离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技术对黑臭水体进行快速处理,实践证明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主要水质指标CODcr、 TP、 NH3-N和SS等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该组合工艺单位水量投资1 300元/m~3,运行成本0.58元/m~3。该工艺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皮河为季节性雨源型城市河流,存在污水直排、底泥淤积、季节性干涸等诸多水环境问题,导致其水质恶化严重,水生态系统受损,自净能力较弱。为恢复竹皮河生态系统多样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水质长效保持,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湿地、原位微生物修复、生态砾石河床、水生植物恢复等多种生态治理技术集成,实施河道生态补水、生态净化、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建生态系统多样性,实现水质自然净化。通过流域综合治理,竹皮河城区段下游水体水质逐步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工程设计为雨源型城市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是当前我国新形势下城市建设与水环境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调蓄利用系统、水生态保护是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的共同建设需求,在项目建设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此达到节约工程费用和充分发挥二者协同效益的目的。结合鸭涌河综合治理工程,从雨水收集、调蓄、净化、利用,河涌清淤及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探讨了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治理共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