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将它运用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既能满足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又能培养社团班子的责任意识,增强领导核心的战斗力,使社团更团结;同时,还能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促进社团成员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和睦、奋进的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整合性、广泛性、内容与形式多样性等主要特征。目前,高校学生社团队伍逐渐扩大,类型日益多样,但社团成员,社团内部组织管理与社团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党团组织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内部管理,走高校学生社团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团导入CIS策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嫄 《大学时代》2006,(6):123-124,54
高校学生社团正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第二课堂”,但高校学生社团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成员流动性强、缺乏完善机制、品牌活动较少等,这些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社团的成长与发展。本文结合高校社团的特性,借鉴企业CIS理论,实行全新的社团形象设计系统AIS(Association Identity System)来进行高校学生社团形象塑造。作为一种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发展的新思路,AIS旨在将社团的理念、宗旨等文化和思想,通过社团成员的行为和整体视觉设计系统传达给公众,促使公众对社团产生一致的理解、认同和接纳,从而树立高校学生社团良好的品牌与美誉度,支撑社团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55-61,122
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学生组织,在组织目标与资源供给、组织结构与职能、组织发展轨迹等方面都具有与一般学生组织不同的特点。通过网络搜索数十所高校社联资料,并长期跟踪一所高校社联发展,可以发现,行政合法性是高校社联产生的主要依据,政治合法性是高校社联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力。对行政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的过度依赖导致社联对社团的管理呈"形式化"特点。当社联自主建立起社会合法性,并掌握大量社团发展资源后,又缺少来自社团的有效监督,社联有发展成以自主组织活动为主的"超级社团"趋势。社联法律合法性建设严重滞后,这也是导致社联定位模糊的主要原因。要实现高校学生社团个性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应以法律合法性为核心整合合法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本校校园文化相适应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晖  吴永祥 《文教资料》2009,(4):215-216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纽带,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高校社团激励的现状出发,在深入阐述高校社团激励中导入心理契约的可行性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角度,从心理契约的建立、心理契约的维护、心理契约的调整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建立高校社团激励的新型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手段及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合。社团发展模式中固有思维的制约、视野的相对狭窄、社团自身的管理存在弊端及社团的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建立的障碍。促进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制定明确章程、开拓发展渠道及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心理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不仅是社团成长的过程,更是社团成员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成员的个体成长的过程。基于此,从筛选社团成员、成员角色意识培养入手,开展各项活动,要求成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能从自身出发帮助他人,以期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别众多,各个社团发展方向、运行方式、文化氛围不同,对于社团管理者来说,要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和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制定实施相应的社团运行规定,动员和组织社团成员依规定管理社团事务、建设社团文化,有效举办各类活动,让社团成员和活动参加人员都能从中受益。笔者通过总结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发展历程,探寻高校职业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类型和规模逐年上升,社团的组织形态和活动方式也各有特色。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起步较早,管理比较规范,学生社团呈现出较强的"社会化"特点,通过校企共建等模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成立的申请和审批方式、发挥学校与社会间的桥梁作用、经费的筹措方式等方面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建议将校企共建作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通过高校加强引导、规范制度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等措施,促进校企共建学生社团走品牌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层次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组织建设、干部培养、活动创新等方面探索学生社团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首届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比赛中战术运用统计和对大超联赛常规赛比赛录像的观察,综合分析参加大超联赛各球队在常规赛中比赛各阶段,以及围绕核心球员的战术运用情况,提出要引进高水平教练,更新训练观念,加强基本功和战术训练,提高大超联赛比赛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组织公民行为中自发性的合作行为,能从整体上有效提高组织效能。组织内的信任能有效激励组织公民行为,促进组织发展。组织中的信任表现出的认同型信任、交换型信任与组织公正,从不同角度都能促进组织公民行为。为促进组织有效运行,应以构建组织信任为背景,注重组织资源与微观个人的互惠交换,营造组织公正,激励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3.
高校组织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党组织应正确把握和谐校园的内涵,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和谐校园建设的着力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推进"强基工程",夯实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基础;建立健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导,其党员年龄较轻、受过较高的教育,职业流动性大、行业分布集中,对未来期望较高。党员组织建设缺乏科学的管理,党员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党员作用难以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党员组织建设,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形式,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网络化教育管理方式,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党员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5.
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当前国家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承接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和骨干院校建设计划,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学习是组织发展的主要手段,它通过促进组织创新能力发展,对高职优质院校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我国发达地区某高职优质院校建设项目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等实证研究,发现高职优质院校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组织学习问题,如组织文化制约、领导支持不足、组织成员学习意愿不强烈和缺乏激励机制等。研究建议,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学习型组织文化,领导应做好支持工作,还要健全激励机制,以切实提高职院校的组织学习能力,从而取得所期望的优质院校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党能否永葆先进性。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对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党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纪律、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活动中的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现状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人心不安等问题。高校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选拔任用、培养锻炼、管理考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党员是农民工群体的骨干力量,决定了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必须要研究农民工党员的主体作用。然而,这项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不顺、政治参与不够和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必须构建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激活机制、主体素质提升机制、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本文联系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及微观的视角分别提出了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四个系统要素:即思想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实践性体系。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高等学校党委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结合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缺乏实践锻炼与考核的实际,通过加强发展环节的组织领导、实践岗位设置、上岗履职尽责和考核评议,把早期的培养教育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工作的具体性、可考察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