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GF、TGF-α及其受体在垂体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  雷霆  薛德麟 《癌症》2000,19(9):944-944
垂体瘤的形成受多步骤多信号途径调节.由于许多生长因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调节[1],所以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可能有助于垂体瘤的发展.本研究旨在证明垂体瘤中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o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及其配体EGF、TGF α的表达和它们的自分泌/旁分泌刺激机制可能对垂体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肿瘤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垂体瘤的CT诊断已有文献报道,作者就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瘤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不断提高诊断水平。一、一般资料本组49例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7~59岁,平均37.7岁。病理类型:嫌色细胞瘤14例,占28.57%;嗜酸性细胞瘤9例,占18.37%9 混合细胞瘤4例,占8.16%;泌乳素瘤5例,占10.20%;ATCH瘤1例,占2.04%;未分类的垂体瘤16例,占32.65%。  相似文献   

3.
垂体瘤治疗与内分泌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综合治疗。内分泌反应是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包括激素水平的恢复和治疗后垂体功能的减退。现综述垂体瘤治疗与内分泌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垂体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综合治疗。内分泌反应是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包括激素水平的恢复和治疗后垂体功能的减退。现综述垂体瘤治疗与内分泌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对我们收治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0例患者术前均在导航系统工作站中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标记重要结构.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切除肿瘤.结果:10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平均注册误差2.0 mm,肿瘤全切除7例(70%),次全切除3例(30%),术后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垂体有关激素在1~2周内恢复正常.4例出现尿崩症,经治疗2周后缓解.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肿瘤全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垂体瘤手术后患者垂体功能的变化和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18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测定患者术后垂体功能情况,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结果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减退.术后3天,激素水平最低,术后30天已经有所恢复,术后3个月到1年达到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后,术后3个月氢化可的松和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基本稳定.结论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有所减退,短期内会出现激素分泌减少的情况.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患者垂体功能基本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是一个近年来从垂体瘤组织中分离出的原癌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肿瘤组织及高度增生性组织细胞内高表达.在促进细胞增殖、转化和肿瘤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现就其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复发的二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复发性垂体瘤的二次经蝶手术的效果、并发症及术中定位。回顾分析7年间38例复发性垂体瘤的手术,肿瘤大小1·1~3·9cm,复发的肿瘤大多仍在原位或向蝶窦内生长。MRI有助于术中定位。手术均采用单侧鼻蝶入路。结果31例获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除。术后1例复发行第3次手术,其余未见复发。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经蝶术后复发性垂体瘤应首选二次经蝶手术,全切率高。术中定位至关重要,中鼻甲是良好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视并提高对von Hippel-Lindau(VHL)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合并肾细胞癌的VHL病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在发现视网膜血管瘤数年后出现肾细胞癌.其中1例双侧肾癌患者行右侧肾癌根治、左侧保留肾单位治疗,术后20个月随访肾功能正常、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是VHL病最早且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要警惕VHL病可能,密切随访对VHL病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能保证彻底切除病灶情况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例胃肠间质瘤中病变发生在食管1例,胃5例,小肠7例,直肠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恶性9例,良性2例,交界性3例。9例随访1~99个月,随访期死亡4例。结论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病变术后需做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心良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本院共诊治右心良性肿瘤13例,其中右心房粘液瘤5例,右心房粘液瘤合并左心房粘液瘤4例,右室粘液瘤3例,右室纤维瘤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右房内和/或右室内存在反射光团.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同期6例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术后早期无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行腹膜透析后恢复.随访6个月~5年,结果满意,未见复发.结论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手术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右心良性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垂体转移瘤的临床与MR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临床和MR表现。方法:收集垂体转移瘤20例,对其MR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发肿瘤包括乳腺癌5例,肺癌14例,结肠癌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尿崩症(10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例)、头痛(4例)和视力下降(5例)等鞍区占位症状。转移灶位于垂体柄和(或)垂体后叶,呈浸润性生长,T1WI呈等、略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T2WI呈等、略高或等高混杂信号。结论:垂体转移瘤的临床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这些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脏原发肿瘤182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回顾分析18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黏液瘤176例,恶性肿瘤6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77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3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术后复发7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心脏肿瘤以心房黏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33例原发鼻咽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鼻咽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前近40年间收治的33例鼻咽腺样囊性癌患者,其中13例接受综合治疗(手术+放疗9例;放疗+手术4例),20例采用单纯放疗.从发病到确诊最短为1.0个月,最长为36.4个月,中位值为12个月.确诊前18例误诊,以中耳炎多见.临床症状基本与鼻咽鳞癌相似.颈部淋巴结转移少见(4例),颅神经受累多见(19例).结果 全组随访5.0-24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29%,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1%、27%,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1%、40%,无远处转移率均为62%.治疗失败20例,其中15例局部Ⅸ域复发(13例原位复发,2例颈上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转移9例,其中肺转移5例,肺+骨2例,肝1例,骨1例.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P=0.009)影响预后,治疗模式(单纯放疗综合治疗,P=0.598)5生存率相似(65%:67%).结论 鼻咽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局部侵袭性强、病程发展相对较慢、可带瘤长期存活的疾病.治疗上可选择单纯放疗,也可选择综合治疗(手术+放疗或放疗+手术).  相似文献   

16.
食管碰撞瘤是指两个独立肿瘤的相互碰撞,很罕见.碰撞瘤的病理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测均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详尽的病理学检查对于作出准确的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获得较好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食管碰撞瘤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阑尾炎是一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急性炎性反应性病变之一,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临床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治愈率高.但正因阑尾炎的低死亡率和急性病症病理特征,临床对其并发症尤其是远期并发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Schloffer瘤现普遍被认为是仅继发于阑尾炎手术的远期腹壁炎性反应性病变,据本院的病例调查得出结果每年平均仅出现2~3例,绝大多数出现于阑尾炎手术患者伤口周围,但也有少数继发于其他腹部手术.故通过相关病例调查分析和相关文献整理推测,各种形式的腹部手术应都有并发Schloffer瘤的可能.而由于Schlffer瘤病程迁延非手术不可治愈,加之其发生率低难以为临床所认识,往往造成误诊和漏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对Schloffer瘤以往的病例报道、本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文献中有关Schloffer瘤的诊断标准作一整理并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SPTCL)的临床表现并分析SPTCL的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 3例发生在四肢、躯干的多发性病灶的病例 ,从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结合文献 ,探讨SPTCL的发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SPTCL主要表现四肢、躯干皮肤水疱、皮下结节、多发溃疡。 2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进展迅速 ,于发病后 4个月及 8个月内死亡。组织病变均呈脂膜炎样改变 ,瘤细胞主要浸润皮肤真皮及皮下组织 ,瘤组织可见明显大片状坏死 ,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壁并见血管壁的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4 5R0阳性 ,证实瘤细胞为T细胞型。结论 :SPT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原发性恶性肿瘤 ,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垂体ACTH腺瘤的放射治疗:附1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1990年共收治144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而要用了垂体单纯化疗工肾上主垂体瘤术后加垂体放疗。照射使用^60钴远距离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总有效率为81.9%。其中单纯垂体放疗与肾上腺及垂体瘤术后加垂体放疗二组间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TTG与垂体瘤的各亚型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垂体肿瘤病人PTTG.其中29例GH,20例PRL,10例ACTH,11例FSH/LH,9例TSH和13例无功能腺瘤.结果:PTTG在细胞质内显著表达,各亚型中GH型是表达最高,PRL腺瘤表达最低,各亚型的阳性表达率与PRL亚型阳性表达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体腺瘤不同垂体亚型中PTTG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不同,PTTG检测,可为早期诊断垂体腺瘤( GH、PRL、ACTH、FSH/LH、TSH)亚型和无功能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